2019年高一历史上半期期中考试网络考试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间有许多关于农时的谚语,如“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小满前后、安瓜点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这表明中国古代
A. 农业成为经济支柱
B. 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
C. 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 耕作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汉代徐州画像石。它反映了


A. 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B. 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
C. 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D.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设铁官管理铁的冶炼、铸造和贸易,共49处中今山东占了12处,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唐代全国铁矿产地118处,江南、剑南二道有51处,占43.2%。这反映出
A. 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
B.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 全国矿产分布不均衡
D. 唐代冶铁业发展较快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卫鼎是西周晚期的祭祀文物,它记录了周恭王五年正月,裘卫和邦厉君进行土地交易,在有关大臣的主持下,双方立誓,勘定田地疆界,办理交割手续的事项。这说明了西周晚期
A. 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
B. 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C. 推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
D. 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作的人与王公、土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做“国有六职”。由此可见当时
A. 妇女社会等级相当高
B. 棉纺织技术十分发达
C. “男耕女织”分工取消
D. 纺织业经济地位重要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曾实行“物勒工名(将器物制造者的名字刻在器物上)”制,“物勒工名,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请”。这一制度
A. 有利于生产技术的创新
B. 阻碍了民间手工业发展
C. 强化了工匠的生产责任
D. 保证了政府对市场垄断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这说明
A. 农村小农经济日益解体
B. 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C. 农业生产结构有所改变
D.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列反映了“四民”的社会地位,而到清朝时期部分地区则出现了“商贾居首,次者力农,下者读书”。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观念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湖州府志》双林镇,“始亦一村落,户口过数百,口不过千余”到明成化时则“倍于前矣”“四方商贾咸集以贸易”,这可以佐证双林镇
A. 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
B. 实行严格的坊市制
C. 盛行“工商皆本”思想
D. 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
A. 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 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C. 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D. 有利于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记载,西班牙国王与麦哲伦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这一记载说明
A. 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B. 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
C. 契约精神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D. 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表是英国15、16世纪某指数变化情况。这一经济指标最有可能是

年份

1501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指数

74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 粮食产量
B. 工业产量
C. 人口数量
D. 物价变化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反映了16-18世纪英国、荷兰、西班牙、法国国家商船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代表的英国的应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初,英国女子教育的内容及其贫乏,主要是礼节、跳舞、唱歌等才艺;19世纪中期后,较多的学校增加了技能教育,女子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教育权利。这一变化
A. 适应了工业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B. 推动了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C. 开启了西方近现代教育制度
D. 冲击了英国的封建等级秩序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表为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这反映了

国家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英国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8

2.5

7.2

14.7

23.6



A. 19世纪初中国制造业技术世界领先
B. 英国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趋势
C. 科技对经济发展作用愈显重要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晚期,山东开埠各港口腹地农作物的种植更加倾向于花生、棉花、烟草、水果等经济作物,“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A. 农业经济的衰退
B. 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C.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 社会动荡粮食需求减少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71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时获得了从上海至天津随漕运货进口税2成的优待: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建过程中获得产品在本地销售“免抽厘金”,这一举措
A. 保证了近代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B. 摆脱了列强对近代企业的控制
C. 利于政府对近代企业加强管理
D. 提高了民族工业产品的竞争力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0年同1913年比较,中国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152%和51.3%.促使这种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辛亥革命后一度出现了“人人讲平等的新风气”,人们之间不许称“老爷”“大人”,不许府署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的也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这一现象说明
A.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B. 封建制度开始丧失存在的社会土壤
C.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 西方科技传入改变了中国社会风貌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1年至1926年,苏俄(苏联)与外国资本共签订135个租让合同,所有承租人的投资额为4800万金卢布;租给私人和合作社的企业,到1922年底达3874个。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 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 冲击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 赢得了资本主义国家认可
D. 推动了苏俄工业化的进程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曾实行义务交售制: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B. 引入市场经济因素
C. 注重维护农民利益
D. 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联全部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如果以1952年为100%,1964年提高至354%,谷物843%,畜产品1523%,经济作物159%。1964年苏联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表明苏联
A. 改变了旧体制框架的弊端
B. 试图解决农业一直落后的问题
C. 扭转了农业被动落后局面
D. 改变了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问题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这说明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是


A. 工业生产蓬勃发展
B. 工人工资水平未获提高
C. 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D. 生产远远超过消费能力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建设和资源保护,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稳定社会秩序
B. 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C. 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D. 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20世纪50年代不同,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强调要“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
A. 加强了对经济干预
B. 缓和了经济“滞胀”
C. 加大福利资金投入
D. 壮大了“知识经济”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冶铸、纺织、造船、陶瓷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宋政府修整了由内地到西北的道路,对京师到四川、京师到广州的道路也经常进行维修和改善.991年汴河决口,宋太宗亲自到决口处指挥修复,南宋也对修治运河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宋代商业流通活跃,与辽、夏、金等有合法的贸易称为“互市”,通过榷场进行,也有相当规模的走私贸易。宋代始终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宋代通过海上与外洋的贸易比唐代有明显的扩大,与宋代有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或地区多达60个以上。
材料二: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大不列颠)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的特点以及促进英国形成当时这一对外贸易情形的背景。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影响角度指出宋朝海上贸易与英国海上贸易的不同。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苏州为水陆冲要之区,凡南北舟车、外洋商贩莫不毕集于此。上海开埠后,内外贸易日渐繁盛,各地绸庄亦在上海设立推销机构,1860年太平军发兵苏州,上海局势则显得相对平稳,江浙地区携带厚资的地主、官僚和富商来到上海,使它成为“通省子女玉帛之所聚”,浙江宁波等地商人也将其经营重心移至上海,从而加速了上海取代苏州成为江南经济中心城市的进程。
材料二:宝山县罗门镇出棉花纱布,上海开埠前,装载船只动以百计,上海开埠后,利为洋布所攘,市面调零,同一时期的吴淞镇,因地扼中外船只入港要口,备受各方青睐,昔不过三里之市场,今则自镇以南马路日增,毗邻内河港区的曹家渡,先前地甚荒僻,绝少行人;自内河轮运开通,面临吴淞江,帆樯云集,富商巨贾莫不挟重资设厂经商,除缫丝、面粉两厂外,若洋纱厂、织布厂、鸡毛厂、牛皮厂、榨油厂、电灯厂,不数年问相继成立,市面大为发达,烟火万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取代苏州成为江南经济中心城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开埠后江南城镇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2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列宁,说他“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调整企业间的关系。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雇员有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1935年5月27日,《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宣布无效…尽管如此,《全国工业复兴法》仍然幽灵般游荡在美国的社会生活当中。
——据《全国工业复兴法》等资料整理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列宁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影响。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仍然幽灵般地存在于美国的社会生活当中”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2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图

——摘自辽宁社科院《阶级、阶层及社会流动》等
据材料中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变化情况和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