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中考模拟历史免费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三国志》记载,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罢侯置守”是指秦朝实行了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三省六部制 D.郡县制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与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它所记述的历史起止时间位于如图中


A.A B.B C.C D.D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记载,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由此可见,大运河的兴修
A.满足了隋炀帝出游的喜好 B.推动了农田灌溉工程的兴修
C.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 D.加强了边远地区的行政管辖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民间也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都反映出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政权的对立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商品经济的发展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获取图表信息,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朝代应为


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迫使清政府“割让香港岛”“协定关税”的西方国家是
A.俄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江南制造总局 D.设立京师同文馆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参加并领导了这一行动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李大钊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革命者陈天华批判清朝统治者:“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直接导致清朝统治者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5年,《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办,该杂志主要宣传
A.维新思想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毛.泽东思想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面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取得的成果
B.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D.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漫画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如图中漫画应创作于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创作该诗歌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 B.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
C.红军胜利到达了陕北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位于图中


A.A B.B C.C D.D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的卡片含有如下内容“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国祖国”。如果要给卡片拟一个主题名称,最合适的是(  )
A. 祖国统一大业 B. 民族工作成就 C. 思想文化成果 D. 外交工作纪事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
A.中共十二大 B.中国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片能够较为直观地再现历史场景。如图历史场景反映的是


A.签署《独立宣言》 B.讨论《权利法案》
C.签署《人权宣言》 D.发表《共.产.党宣言》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指蒸汽机)是英国人。”对此说法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A.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B.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C.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D.蒸汽机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据下表信息判断,该人物是

姓名

国籍

生卒年代

代表作

Darwin

英国

1809—1882年

《物种起源》



A.牛顿 B.达尔文 C.贝多芬 D.爱因斯坦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反映二战后美国对欧洲某一政策的漫画。该政策是


A.马歇尔计划 B.建立军事政治同盟
C.分裂德国 D.推进欧美经济互助
2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1)图中A处是中共中央开始战略转移的地点,图中B处召开了具有重大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图中D处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请从A、B、D中任选一处写出其时间和地点。
(史料实证)
材料二 在宋代之前的远洋航海活动中,“唯望日月星宿而进”。……北宋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说,“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据刘景华《关于十五世纪以前中国航海技术的考察》
(2)北宋航海技术有了重大发展,请结合上述材料加以说明?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举一例加以说明。
(历史解释)
材料三

(3)上图反应的内容与哪一会议的召开有关?简要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家国情怀)
材料四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吉野”撞去。
(4)材料反映的情景出现在哪一战役之中?材料反映出邓世昌具有怎样的精神?
(唯物史观)
材料五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歌写道:“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5)这首诗歌反映出怎样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2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开新篇)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1)中共一大召开于哪一年?相比以往,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纲领“新”在哪里?
材料二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毛.泽东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块“红色政权区域”指的是什么?“红色政权区域”的存在反映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旧国换新颜)
材料三 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3)“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我国确立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改革走新路)
材料四 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习.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说说我国实现了怎样的“伟大转折”?
(昂扬新时代)
材料五 新思想来自新实践。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的时代背景的产物,是新的实践基础的成果。从政治意义看……立起了党在新时代的思想旗帜;从理论意义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从实践意义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行动指南和精神力量。
——颜晓峰《系统领会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根据材料回答,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有何时代意义?
2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商道产生于何时?它的开辟有何历史作用?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化进程由此开始。

(2)上图中哪一条航线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写字母)为什么说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的开端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在交往方式上有何不同?
材料三 贩奴船先从欧洲载运廉价的工业品到非洲换取奴隶,再把奴隶运到西印度和美洲,以高价卖给那里的矿山和种植园主,换取那里的廉价原料运回欧洲。
——马克思《资本论》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克思描述的贸易过程对非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示历史文件的颁布有何重大历史意义?举一例说明二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共同对抗法西斯的。
材料五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习.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6)在经济方面,当今世界“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