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考题(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新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间

从业人员(万人)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1957年

23771

81.23%

9.0

1958年

26660

58.23%

26.60%

1959年

26173

62.17%

20.64%

1960年

25880

65.75%

15.89%

1961年

25590

77.17%

11.16%



A. 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B. 中国人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
C. 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持续下降
D. 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出现这种状况的背景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国民经济的恢复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进一步增至43.8%和39.6%。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B. 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
C. 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 D. 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536.7亿元,比1952年的417亿元,增长24.8%,平均每年递增4.5%。粮食总产量19505万吨,比1952年的16392万吨增长19%,平均每年递增3.5%。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优先发展农业
B. 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C. 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D.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对表中城市化率数据变化解读有误的是

年份

1950~1957

1958~1960

1966~1976

1978~1984

城市化率(%)

11.8~15.39

16.25~19.57

17.98~17.13

17.92~23.01



A. 1950~1957年城市化率有所提高是因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 1958~1960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大跃进”运动
C. 1966~1976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D. 1978~1984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
A. 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B. 对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
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B. 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
C. 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D. 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
A.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 D. 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这说明
A. 广东是改革幵放的排头兵
B. 经济体制之争备受关注
C. 思想解放加速了改革开放
D. 简政放权取得初步成效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评论说,中国用决绝的手段希望融入世界体系——WTO。但是,这种选择将不可避免使一些行业和企业陷入裁员甚至破产的困境,最惨重的是有100多万职工的汽车制造业,一半人面临下岗,钢铁和石化行业的比例分别为30%和20%,即使是发展前途光明的电信行业,也至少有10%到20%的职工失业。实际上,中国加入该组织
A. 不利于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
B.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造成中国的就业面更加狭窄
D.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起点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 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 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 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 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亚里士多德曾经评论道:“当演说者的话令人信服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因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相信好人,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对于那些不精确的、可疑的演说,也完全相信。”这表明当时雅典
A. 公民缺乏足够的政治理性
B. 注重发挥精英的主导作用
C. 关注全体居民的参政热情
D. 公民内部的政治分工模糊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标志着“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B. 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C. 在“最高民主阶段”,五百人议事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D. 在“最高民主阶段”,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障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古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在雅典,如果发现公职人员有渎职或是贪污行为,有权对其处罚的机构是
A.五百人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民众法庭 D.长老会议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再者,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和统治者。这就是上帝,因为他是这一法律的制定者、颁布者和执行者”。这里西塞罗旨在强调
A. 罗马法的普遍适用性
B. 上帝权威的不可动摇性
C. 法律体系的永恒性
D. 罗马法和雅典法的相似性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494年罗马共和国进行一次审判,法官在听完原告债主的陈述后当庭把涉案的父子三人判与原告为奴隶,并给出“合理”的解释。之后愤怒的下层公民集体撤离会场,以示抗议。材料说明当时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B.古罗马司法程序严格
C.债务奴隶制把平民推到生存的边缘
D.这次平民斗争直接催生了成文法的诞生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古罗马法学家负责整理、编纂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对“完备”理解最恰当的是
A. 由皇帝亲白编纂颁布
B. 内容详实
C. 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D. 形式灵活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案)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
A.罗马法十分残酷野蛮
B.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C.此法典保护了罗马人民的利益
D.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辉格(苏格兰语“马贼”)即英国自由党、托利(爱尔兰语“歹徒”)即保守党;“驴”是美国民主党标志、“象”是美国共和党的标志。本来是政敌咒骂或人们讽刺的言论,结果却变成了各自愉快接受的政党名称或标志。这表明现代代议制体现了
A. 宽容的政治理念 B. 平等自由的宗旨
C. 政治娱乐性 D. 民族特色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观点认为,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
A. 否定了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B. 旨在论证《权利法案》资产阶级属性
C. 认为英国革命后阶级矛盾已根除
D. 强调英国立宪传统以成文法形式确立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60年代后,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在野党被称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这反映出英国
A. 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 B. 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C. 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D. 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某一法律文件的一些特征,据此该法律文件是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

A.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德国《1871年宪法》 D. 法国《1875年宪法》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 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 德国的联邦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制完会议就众议院议员席位分配问题曾出现三个建设方案:方案一,(马里兰州)将奴隶也算入州人口数;方案二(密歇根州)只将自由人算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了
A.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策略
B.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C.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D. 奴隶是民主选举的重要力量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身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清政府之所以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在于
A. 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C. 议会制度之下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D. 宪政之下皇帝仍掌握国家大权
26. 详细信息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1978年至1983年,我国流动外出的农民总数不足200万人;而到1987流动人口数量就猛增至1810万人。进入90年代后,流动人口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其中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86%。人口流动的方向大多由内地省份向沿海省份流动。
——摘编自徐德莉《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
材料二 有的学者从中国面临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二次重大产业梯度转移出发,提出只有采取率先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因为内地无论从区位上、与海外的联系上还是从工业基础上、科学技术水平上、劳动者的素质上,都与沿海存在差距。能较快扩大开放,转换机制,吸引海外资金和技术,吸收和借鉴外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率先接收东亚地区第二次重大产业样度转移的,还是沿海地区。”
——夏禹龙《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材料三 2013年9月和10月,习.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时期人口流动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在改革开放的前期对外开放的重点选择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中国及世界的意义?综合所学知识,“一带一路”给咱普通百姓带来什么好处?
27. 详细信息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护,被称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公民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法律的主体范围狭小、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保留大量氏族残余等。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欧关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
材料三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金额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己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己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出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来罗马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发生变化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分析其影响深远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4)据材料四并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总统的如何被“驯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