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高一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在线测验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扮演着主角。下面几种物质中含有硅单质的是

A. A B. B C. C D. D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中的剂钢属于合金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有关物质的分类进行讨论辨析:①Na2O2、MgO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②在常温下,NaHCO3溶液、NaHSO4溶液的pH值皆小于7;③司母戊鼎、氯水皆属于混合物;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属于盐。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A.HCHO B.PH3 C.NaH D.HCl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
①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②不慎将浓盐酸洒在桌面上,应立即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③当有大量氯气泄漏时,人应沿逆风方向、地势高处疏散 ④金属钠意外着火时,应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全部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现有一瓶物质是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mL)

二者的溶解性

-54.6

57.7

1.49

甲乙互溶

-84.3

88.5

1.53



据此,将甲和乙相互分离的比较好的方法是( )
A.萃取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 D.分液法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该公式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该公式能够体现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C.使人中毒的过程中砷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D.若发生海鲜中毒,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普通漏斗分离的是( )
A.柴油与汽油 B.碘和四氯化碳 C.淀粉溶液和泥沙 D.汽油和氯化钠水溶液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碳酸钠溶液中:K+ 、NO3- 、Cl- 、OH-
B.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O3- 、NH4+ 、SO42- 、K+
C.加入铝粉无明显现象的溶液中:Fe3+、Na+、SO42-、SCN-
D.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Fe2+、Cl- 、K+ 、NO3-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KCl溶液中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K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除去KCl溶液中的杂质离子:①加入稍过量的K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K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 ④过滤;⑤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③②①⑤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引起的。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的是
A. 温室效应——CO2 B. 白色污染——建筑垃圾
C. 酸雨——SO2 D. 雾霾——化石燃料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但溶于水后能导电的是( )
A.HCl B.氧气 C.氧化镁 D.二氧化硫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Ba(OH)2Ba2++ (OH-)2 B.K2CO3 == K2+ +CO32-
C.NaHCO3 === Na++H++CO32- D.NaHSO4 === Na++H++SO42-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溶液中含有下列离子Na+ 、Fe3+.、Cl-、Fe2+.、NH4+向其中先加入足量的Na2O2,然后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原溶液中离子数目基本不变的为( )
A.Na+ B.Fe3+ C.Cl- D.Fe2+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加入后者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 )
A.AlCl3溶液,NaOH溶液 B.NaHCO3溶液,Ca(OH)2溶液
C.NaHCO3溶液,NaOH溶液 D.稀盐酸,Na2CO3溶液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型净水剂Na2FeO4能够发生下列反应①Na2FeO4+2KOH=K2FeO4+2NaOH ②2FeCl3+10NaOH+3NaC1O=2Na2FeO4+9NaCl+5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FeO4中Fe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B.反应②中NaClO是氧化剂
C.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氧化还原反应
D.往KI溶液中同时滴加NaClO与FeCl3溶液,首先发生反应2Fe3+ + 2I- == 2Fe2+ + I2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反应的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
A.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B.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溶液恰好呈中性OH-+Ba2++H++SO42-=BaSO4+H2O
C.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无明显现象:Cu(OH)2+2H+=Cu2++2H2O
D.碳酸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无味气体:BaCO3+2H+=Ba2++CO2↑+H2O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实验过程中,下列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 溶液中滴入溶液至过量
B. 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至过量
C.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至过量
D. 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

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蒸干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

装置或仪器





A.A B.B C.C D.D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判断正确的是( )
A.铜元素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做氧化剂
B.硝酸在反应过程中全部被还原,硝酸铜是氧化产物
C.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个数比为3:8
D.金属铜不能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根据上述知识得知HNO3的氧化性大于HCl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及反应方程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印刷电路板时用FeCl3作为腐蚀液:2Fe3+ + Cu == 2Fe2+ + Cu2+
B.用HF雕刻玻璃:SiO2 + 4HF == SiF4↑ + 2H2O
C.高炉炼铁的主要原理:CO + FeO == Fe + CO2
D.小苏打做发酵粉: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4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取足量样品溶解加入等量水中,配成饱和溶液,看溶解能力差异
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
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D.分别取样配成等浓度溶液,滴入酚酞试剂后看颜色深浅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该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它的有效成分是下列物质的一种,这种物质是( )
A.Ca(ClO)2 B.Na2O2 C.H2O2 D.NaClO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或原因相符是( )

操作及现象

原因或结论

A

一块表面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液态铝不会滴落

铝的熔点高于三氧化二铝

B

某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有Na+,无K+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亚铁溶液,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不稳定,容易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



A.A B.B C.C D.D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反应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
B.铁与水蒸气反应:Fe + 3H2O == Fe(OH)3 + 3H2↑
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2Al+6H+===2Al3++3H2↑
D.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A

B

C

D

用品

有效成分

NaCl

Na2CO3

Al(OH)3

Ca(ClO)2

用途

做调味品

做发酵粉

做抗酸药

做消毒剂



A. A B. B C. C D. D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反应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 )
A.Na和少量CuSO4溶液 B.Na2O2和H2O C.Ca(OH)2与Na2CO3 D.Ba(OH)2与NaCl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把少量废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除去杂质,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
A.Fe2O3;Fe(OH)3 B.Fe(OH)3;Fe2O3
C.Fe(OH)2;FeO D.Fe(OH)3;Fe3O4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1年下半年,我省第一条横跨湘江的过江隧道将建成通车,在工程建设中用量最大的硅酸盐材料是( )
A.钢筋 B.水泥 C.铝合金 D.陶瓷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已知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3+6HCl===NaCl+3Cl2↑+3H2O,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A.6∶1 B.1∶6 C.1∶5 D.5∶1
31. 填空题 详细信息
根据题意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或者离子方程式
(1)新房屋的墙壁(主要成份是熟石灰)经一段时间后“出水”且变得平滑僵硬(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充满CO2气体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溶液,立即把口封闭,发现易拉罐“咔咔”作响并且变瘪,随后易拉罐又会作响并鼓起来,写出易拉罐作响鼓起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O2具有“魔术般”般的气体转换功能,常常被航天员或者宇航员用作供氧剂,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的酸性氯化亚铁溶液容易在空气中变质,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探源致善”化学兴趣小组采用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制备纯净的氯气,根据相关知识填空:

(1)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装置F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气溶于水制得氯水,请设计实验验证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新制的氯水具有酸性与漂白性(写出必要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实验题 详细信息
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1:将铁屑放入与铁不反应的洗涤剂去除铁表面的油污,分离出液体,洗净铁屑
步骤2: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溶液,在60℃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1中的分离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编号)
①漏斗 ②分液漏斗 ③烧杯 ④广口瓶 ⑤铁架台 ⑥玻璃棒 ⑦酒精灯
(2)为确认晶体中Fe2+在制备过程中没有被氧化,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写出简单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详细信息
广东河源市东源县某村土壤的主要成份是Al2O3、Fe3O4及SiO2,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探险号”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流程提取金属铝:

信息提示:氧化铝在电解条件下可得金属铝;Fe(OH)3、Al(OH)3、Fe(OH)2开始沉淀与完全沉淀的pH数据表:

Fe(OH)3

Al(OH)3

Fe(OH)2

开始沉淀的pH

2.7

3.3

5.9

完全沉淀的pH

3.2

5.2

8.4


(1)溶液A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固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中通入氯气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C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入试剂a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