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9年九年级后半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禅让/禅宗 矩形/举步维艰 扪心自问/闷闷不乐
B. 应届/答应 胸膛/瞠目结舌 任重道远/光阴荏苒
C. 发酵/校订 炮火/如法炮制 肆无忌惮/弹尽粮绝
D. 烙印/贿赂 晕车/晕头转向 视若寇仇/豆蔻年华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贸然 筵席 引申义 丰功伟绩 墨守成规
B. 遵循 压榨 金钢钻 相得益彰 心无旁鹜
C. 端详 逞能 混合物 鸠占雀巢 郑重其事
D. 萧索 制裁 侯车室 娇揉造作 形销骨立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苏州园林的修建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怎能不令人不惊叹呢?
B. 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C.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 由于井房的经历,使海伦凯勒求知的欲油然而生。
4.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人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放,表达作者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西城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曾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然而这个历史上曾经的通商重镇,却在公元415年左右突然消失了,曾经繁荣的楼兰古城变成了一片荒漠。 ① ?有的学者认为,其毁灭于地形和自然变化;也有学者认为,楼兰的消亡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还有学者认为楼兰消失于战争;更有学者认为楼兰的消失可能是因为瘟疫疾病。 ② ,但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仍旧是个谜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是《西游记》中的精彩故事。请简要概括此故事的来龙去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高尔基的《童年》中染坊失火的情节,并分析这一情节中外祖母的人物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诗词大会》之后
〖材料一〗 某校针对学生是否在课外经常阅读诗词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选项

经常读

从没读

很少读

时不时抽空读

人数

21

28

52

49

百分比

13.58%

18.18%

33.76%

31.8%


〖材料二 〗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强调把学诗当成中国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因短小精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征,成为中国传统蒙学的三大经典读物。《唐诗三百首》这样的诗歌精选,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经典的启蒙读本。
〖材料三〗
屈原、范仲淹、岳飞、陆游、文天祥、于谦、秋瑾、谭嗣同等古代先贤的诗词,显示出作者在家国危难、民族危亡之时,驱逐鞑虏、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感情,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材料四 〗
学生不爱学古诗词,首先就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距离较远,且诗歌内容多是根据诗人自身经历有感而发,学生年龄尚轻,人生阅历尚浅,所以难以理解诗歌内涵,看似诗中花草树木,实则都是诗人的情深一片,而学生不能领悟,也不能苛责学生领悟更深。再就是应试教育逼迫我们必须掌握各种相关知识,老师一着急就容易满堂灌,学生就更加反感。家长,社会等大环境也都忽视对学生的传统教育,所以促使学生更在乎背英语单词数学概念之类。
(1)观察材料一的图表,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学生阅读经典诗词的必要性。
请结合材料四,为如何在校园推广经典诗词提两条建议。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面相与品相
①人啊,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击剑运动员训练比賽,先得把脸罩起来。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
②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
③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为了面相,不惜品相”。以当今某些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重面相,轻品相”,至少不离大语。
④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属可以理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说道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
⑤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其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刀,无恙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可你若问问她(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
⑥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活剧不时上演。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难看。他们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都“抢”字。抢倒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
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会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古言时语,何其一致。
(作者:于文岗,选自《广州日报》)
【1】揣摩第④段划线句子,品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
【2】研读第⑥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3】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
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担社会責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
【4】第⑦段引用“古言”“时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从文中发现了商机,准备开一家“深度美容院”,请你为这家美容院写一句广告词。
9.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