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至2018年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江苏省仪征市)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迸溅(bèng) 修葺(qì) 矜持(jīng) 锲而不舍(qiè)
B. 炽热(zhì) 祈祷(qí) 毋宁(wú) 怏怏不乐(yàng)
C. 亘古(gèn) 愧怍(zuò) 选聘(pìn) 问鼎苍穹(qióng)
D. 哽咽(gěng) 哺育(bǔ) 卓越(zhuó) 海市蜃楼(shèng)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B. 张老先生已逾七十高龄,仍然血气方刚,坚持锻炼,精神矍铄。
C.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D. 贾平凹的作品为何引人入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他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可贵的品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B.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内涵的原因。
C. 通过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这一事件,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求人不如求己”。
D. 董卿每天坚持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她流畅的表达,她美丽的形象,深深地映照在观众的眼中。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解说: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正确
B.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解说:这一句中“厄运”“毁灭”“高尚”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和名词。
C. 仙露琼浆 生机盎然 稳操胜券 姗姗来迟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D.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解说:这两句诗(文)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节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经”即儒家经典,其中“五经”指《诗》《书》《礼》《易》《论语》。
B. 不管是追忆童年读书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怀念保姆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 彭荆风的散文《驿路梨花》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D. 《伟大的悲剧》是匈牙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一篇传记,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奉献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6.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写汉字。
扬州即将进入“高铁时代”,对旅游爱好者来说,城市的距离不再难以yú( )越。50分钟即可抵达南京,漫步梅花山,看花团锦cù( );1小时即可直达上海,夜游黄浦滩,看历史cāng( )桑,阅都市繁华;4小时便能到达武汉,登黄鹤楼,俯kàn( )山川美景。


7.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郭茂倩《木兰诗》)
(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3)___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6)黄梅时节家家雨 ,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7)陆游《游山西村》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激励人们面对重重艰难险阻,只要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会有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
8.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1)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根据图片配文字。
请参照示例,为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配上文字,要求结合故事情节,用描写性语言表述画图,不超过60字。

图1 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 图2 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
示例:图1 配文字:出了西直门,连一辆车、一个行人也没遇上,祥子知道事情要坏。他刚要抄土路走,就连车带人被十来个乱军捉了去!
图2 配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名著相关片段,按要求答题。
  这头贪婪的畜生晃动了一下有力的尾巴,直向印度人冲去。印度人往旁边一闪,躲过了鲨鱼的嘴巴,但却没能逃过它的尾巴。他被鲨鱼的尾巴当胸扫了一下,便横躺在海底。
  这恐怖的一幕仅仅持续了几分钟。鲨鱼便掉转身体,卷土重来,正准备把印度人咬成两段。说时迟,那时快,躲在我身旁的尼摩艇长哧溜一下站立起来,手持匕首,直向鲨鱼冲去,同鲨鱼展开了肉搏。
① 该选段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
② 请概括接下来发生的故事。
9.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实践活动。 
2018年9月28日,第十届江苏园林博览会将在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举行,主题为“特色江苏,美好生活”。
(1)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园博会,学校团委决定以黑板报形式宣传园博会,让你为该黑板报拟两个栏目。(每个栏目6个字以内)
(2)为了营造全市人民喜迎园博会,人人参与园博会的浓厚社会氛围,组委会现征集户外宣传标语。请你设计一个标语,要求对仗工整。
10.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诗歌。
蜀中九日
唐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首句有什么作用?
(2)从景和情的关系角度,赏析最后一句。
11.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处士好画
宋代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 ⑤掉:摆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 所宝以百数:
② 尤所爱:
③ 安敢轻吾射:
④ 卿言多务,孰若孤:
【2】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有牧童见之
A. 何陋之有 (《陋室铭》)
B. 其反击之力 (《河中石兽》)
C. 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D.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3】翻译句子。
①处士笑而然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本文后得到的启示。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说 兴 趣
梁 衡
①兴趣是什么呢? 兴趣就是人追求完美事物的一种本能。孩子对糖块有兴趣,姑娘对打扮有兴趣,老人对忆旧有兴趣。人们对休闲、娱乐、美食、华服、好房子、好车都有兴趣,因为这样活着就舒服。但只满足于此也不行,时间长了就要退步,要堕落。于是人们对学习、开拓、创造也有兴趣。这样人类才会活得更美好。
②有兴趣,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是人的天性,人要学会开发自己的天性,要发现兴趣。这不用专门去教、去辅导,你只要不压抑、不干扰它就行。就像水,一打开闸门就自然往下流;像烟,你一点燃就自然往上走。信佛者到处拜佛,佛经上说,你不必拜,佛就是你自己,只要你想成佛,就能立地成佛。如果你能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对某种事物的强烈兴趣,你就能立地成佛,你想成为什么样子,就能成什么样子,这才是一个最厉害的秘密武器。
③老师、家长总是怕孩子不学习,总嫌孩子不努力,“新松恨不高千尺”,其实,你不要急,也不必“恨”,更不要那么“狠”,搞得孩子们眉头常皱,心存压力。你只须细心地去发现他到底对什么有兴趣。就像,发现落叶下的一根春笋, 只须浇一点水,一回头, 它就蹿高好几米。园丁的作用不是用剪子把花草剪整齐,而是用锄头把杂草锄干净。生物学、人才学研究已经揭示,基因决定了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某种特殊的才能。“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④兴趣是寂夜里飘着的萤火虫,常在你不经意时灵光一闪,有人及时捕捉到了自己的兴趣,有人却在兴趣敲门时木然无应,花自飘零,水自流,错过了机遇。歌德的父亲安排歌德学法律,他却对文学、科学有兴趣;伽利略的父亲安排伽利略学医学,他却对物理、天文有兴趣。每一届诺贝尔奖公布后,记者总要向得主提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从事这项研究?”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不为什么,就是因为对它感兴趣。”
⑤兴趣是人的天性,但要成就功德,还得将它转化为目标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达尔文小时候对生物有兴趣。一次他在野外看见一只未见过的甲虫,就用右手提住;又见一只,即用左手捉住。这时又发现第三只,情急之下他将一只放入口中,腾出手来去捉第三只。不想嘴里那只甲虫放出一种辛辣刺激的液体,他“哇”的一声,三只全跑了。可以看出, 这时他的兴趣还是一 种孩童式的天性。但是,由此出发,他后来毅然参加了贝格尔舰的 环球考察,一走5年。每到一地,他就采挖生物标本,托运回国。5 年后他定居伦敦郊外潜心研究这些资料,冷板凳一坐就是20年。1859年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创立了进化论。是目标和毅力巩固和延伸了他的兴趣。
⑥如果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兴趣还得转化为责任和牺牲。特别是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必得担大责,才能有大成。比如许多文学少年,当初只是因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而对文学产生兴趣。但真正要成为大作家,如鲁迅,如托尔斯泰,则非有为时代,为民众立言的责任心不可。至于说到社会活动家更是要心忧天下,以身许国。兴趣只有在注入了目标和责任之后才算成熟,才能抗风雨,破逆境,到达胜利的彼岸。
⑦总之,兴趣是成就人生的一粒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弄清楚自已是瓜还是豆,或因环境所迫,瓜秧爬上豆架,满拧着长;有的人知道是瓜是豆,春风得意,却耐不过夏的煎熬,等不到秋天的丰收。只有那些像达尔文一样,一开始就认定要收获一颗大瓜的人,栉风沐雨几十年,才能享受到秋收的喜悦。
【1】联系全文,说说该怎样做才能让兴趣帮助我们成功?
【2】文章第⑤段列举达尔文成功的事例有何作用?
【3】谈谈你对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兴趣是成就人生的一粒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作者认为“这不用专门去教、去辅导,你只要不压抑、不干扰它就行”,你对此有何认识?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80-100字)
1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寒夜里的那束灯光
王桂秀
①于小菲走进教室,发现今天的课堂出奇的安静。她放下课本,转身去黑板写这节课的课题,却见黑板上密密麻麻画满了图案: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鱼儿。
②“小飞鱼!”不知谁低低地喊了一句,整个教室就像听到口令似的,响起潮水般的哄笑声。面对这阵阵潮声,于小菲这条小鱼却像被搁浅在沙滩上,呼呼地喘着粗气。
③于小菲是开学初新来的实习老师,高挑,白净,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于小菲打扮入时,性格却温柔得有些绵软,那些调皮的男生早就练就了火眼金睛,几堂课下来,就把年轻的于老师揣摩得透透的。他们就喜欢在课堂上制造出一些小意外,看到年轻的于老师小脸通红,窘迫得长长的睫毛扑闪闪无处安放的样子,就莫名地高兴。
④“小飞鱼”这个绰号无伤大雅,于小菲也早就听同事说了,但她没想到他们竟公然在课堂上大剌剌“展示”。年轻的于小菲很生气,拿着粉笔的手有些抖,她才刚刚走上讲台没几天,还没有从学生身份真正过渡到教师这一角色。此刻,面对一片哄笑声,她不想在学生们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可她又拿不出老教师的力度给予他们痛击。于小菲咬住嘴唇,扭头看向窗外,竭力让委屈的眼泪转回眼眶。
⑤孩子们的笑声戛然而止,班长小心翼翼地走上讲台,轻轻地擦起了黑板。于小菲轻声说了句“谢谢”,她没有追究黑板上是谁的“杰作”。这堂课上得很安静,除了于小菲的讲课声,就是孩子们刷刷记笔记的声音。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投进窗口,于小菲感觉自己此时还真像一尾小鱼,一尾急于游出去的小鱼。
⑥早春的天很短,日子似乎还没真正从寒冬里挣脱,放学后不久,天色就迅速暗了下来。风依然很凉,暮色四合的村庄静静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于小菲独自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年久失修的路坑坑洼洼,她只好放慢单车的速度,在夜色中摸索前行。突然后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几束灯光胡乱闪过,笑闹声中传来“小飞鱼”的轻呼。
⑦“又是这群孩子。”于小菲心中一紧,不由加快了车速。这时,几束灯光整齐地投到她前行的路上,她快,光束跟着快,她慢,光束也跟着慢。于小菲不动声色,循着灯光暗暗加速。还好前方路口她就要转弯了,要拐进一条更僻静的小路,她下意识地握紧车把,极力睁大眼睛辨识前方的路。
⑧于小菲蹬车的脚突然顿住了,她分明感受到那几束灯光停驻在路口,齐刷刷地照向小路的尽头。桔黄色的光线铺就一条温暖的路,穿透夜的黑暗,驱散夜的寒冷。于小菲鼻子发酸,心里软软的,她没有回头,就在这片暖意中稳稳前行。
⑨第二天,于小菲走进教室,郑重地自我介绍,就像第一次见到同学们一样:“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于小菲,”她停顿了一下,脸色有些红,激动地说,“我想做一条小飞鱼。”孩子们惊奇地看着她,眼里满是惶惑。“我想做一条会飞的鱼!”于小菲兴奋得眼睛亮晶晶的,她大声说:“我要带着你们一起飞!” 教室里沉默了片刻,不知谁鼓起了掌,紧接着掌声越来越热烈,又夹杂着“小飞鱼万岁”的欢呼声……
⑩于小菲真正像融入水中的鱼儿一样了,她知道,那晚的灯光才是真正让她飞起来的翅膀。此时,她的双翼满载着孩子们的爱和追随,在暖暖的灯光中,稳稳飞翔。
(选自《精短小说》)
【1】通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及于小菲的心理变化过程。

情 节

心 理

课堂上公然被叫“小飞鱼”

感动、温暖

重新介绍自己是“小飞鱼”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小飞鱼!’不知谁低低地喊了一句,整个教室就像听到口令似的,响起潮水般的哄笑声。”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此句。
(2)“风依然很凉,暮色四合的村庄静静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这一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14.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少不了别人的关爱和帮助。进入初中生活半年多的你可曾因为这份关爱和帮助而感动、而改变、而大彻大悟呢?
请以“有一种爱让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先补充题目,再作文;(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请认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