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二期中题带答案和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颁(bān)发 咆(páo)哮 镌(juān)刻 筋疲力尽 殚精竭虑
B.绯(fēi)红 畸(jī)形 黝(yǒu)黑 一丝不苟 杳无音信
C.翘(qiào)首 娴(xián)熟 悄(qiāo)然 锐不可挡 屏息敛声
D.诘(jié)责 不辍(chuò) 锃(zèng)亮 油光可鉴 诚惶诚恐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的心已完全 在这幅壮丽的画中。
(2)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 今后,都会大放异彩。
(3)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的语言使用越来越令人 。
(4)妈妈对女儿的关心真是 。
A.溶化 以致 瞠目结舌 无所不至
B.融化 以至 瞠目结舌 无微不至
C.融化 以致 不知所云 无所不至
D.溶化 以至 不知所云 无微不至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一个个大事件中的小故事,《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彰显出家国情怀的现实力量,引发了“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讲”的思考。
B.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是中国第一次承办的综合性国际军事赛事,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
C.由于东湖绿道将东湖的美好更好的呈现给了游客,武汉人可以骄傲地向外地朋友推荐游玩。
D.我们学习女排精神、赞美女排精神,其实也是在追寻自己不忘初心、奋斗到底的人生价值。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其中的作品。
B.北魏的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一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著。
C.新闻特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而消息则往往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D.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个部分,结构上往往呈现“倒金字塔”状。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B.属引凄异 属:连续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欣赏、领悟
D.天下独绝 绝:极、非常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乘奔御风 B.沉鳞竞跃 C.横柯上蔽 D.以为顺流下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三峡》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了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B.《答谢中书书》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C.《记承天寺夜游》对月夜景色做了美妙描绘,表现了苏轼坦荡旷达的胸襟和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也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万千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D.《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奇妙的共感觉
①我们知道,人的感觉基本可分为五类: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很多时候,每种感觉系统都是在独立的执行着它的感觉功能。但是,科学家也早就发现人的感觉器官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统一体,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以后,都可能会诱发其他感觉系统地反应,他们于是将这种伴随性感觉称为“共感觉”或“通感”、“联感”。
②对于共感觉的产生原理,美国一位神经科医生理查德·希德兹博士是这样解释的:主要是由于大脑边缘系统的作用不活跃,所以集中感觉都在此区域混合并互相影响。实际上,对于这类问题,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所发现和进行研究了,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他在《论感觉》一文中,将触觉作为人体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等感觉系统中最基本的一种,并已认识到触觉是一种复合的感觉。他指出,有些客体的属性,如形状、大小、运动等,不是只靠一种感觉就能感知出来,要把不同渠道得来的印象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这就必须依靠共感觉。如一块冰,要对它有个全面的认识,就得用眼去瞧一瞧,从视觉上感觉它是否无色透明;用手去摸一摸,从触觉上感觉它是否冰凉冻人;用舌头舔一舔,从味觉上感觉它是否淡而无味。于是,你对于冰块才是最后又一个全面的认识。
③一般说来,共感觉这种能力是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具有的。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反映,他们的一生中很少甚至没有经历过共感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之一就像加拿大心理学教授茂尔所指出的,每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在一定程度上都曾有过这种不同的感觉交叉重合的体验,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发育,在种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一部分人的共感觉能力逐渐遭到部分甚至是全部破坏,混合感觉都被过滤掉了,只剩下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原因之二,也有可能是他们的共感觉能力实际上是存在的,但由于这种能力不是很强烈,因而没有感觉到这种共感觉能力。
④国外的神经医学家还曾描述一位抽象派画家艾比先生患了色盲后因此失去共感觉的经历。艾比原本是一位天生对色彩与音乐有极强共感觉的画家,他在倾听乐曲时,脑子里同时可以将不同的音调立刻转换成不同的色彩。他将这种色彩如实地描摹下来,便成了一幅幅大受欢迎的色彩丰富绮丽、图案变幻莫测的抽象画。可是,在一次意外车祸之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他的色彩分辨能力也因此完全丧失了,从此陷入一个灰暗的世界。在他眼里,他那只棕色的狗变成暗灰色,鲜红的番茄汁也成了黑褐色。彩色电视机屏幕上色彩斑斓的画面,成了一对乱糟糟的东西。然而更加奇怪和令他难过的是,在丧失感受能力的同时,他也由此丧失了由音乐产生共感觉的能力。
⑤ 在历史上,大多数艺术家要么是对共感觉特别敏感,要么就是善于运用它,这方面最为明显的例子是中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他写诗的时候,就不仅强调诗句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注意了是要让人产生联感。所以,当时读过他的田园诗的欧洲人都反映,眼前真地看到了田野和鲜花,呼吸到了泥土的气息,听到了小鸟的啾鸣。到了现代,人们对共感觉的运用更是日臻巧妙。例如,中国的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这里面就存在着共感觉的利用问题。在这种共感觉的相互影响中,色彩排在首位。因为色彩搭配得好的事物能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容易促进食欲,而单调或者不谐调的色彩搭配则会让人大倒胃口。人们在装修房屋时,也巧妙地运用到了共感觉原理。如果房间顶棚太高,要降低顶棚的视觉高度,可用较温暖、深浓的色彩来装饰顶棚。但必须注意色彩不要太暗,以免使顶棚与墙面形成太强烈的对比,使人有塌顶的错觉。顶棚太低时,顶棚的颜色最好用白色,或比墙面淡的色彩,这样就能达到“提升”房顶的效果。
⑥科学家正在更深入地研究共感觉,以便将这种奇妙的感觉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下列围绕“共感觉”谈了几方面的内容,下面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共感觉的内涵
B.共感觉产生的原理
C.共感觉的破坏
D.共感觉的运用
【2】本文列举了多个事例来介绍奇妙的感觉,下列对事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举冰块事例是为了说明必须依靠以多种感觉为基础的共感觉才能形成对冰块的一个整体印象。
B.画家艾比的事例说明人的感觉器官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统一体。
C.诗人波德莱尔的事例说明有些艺术家特别善于运用共感觉。
D.中国饮食文化事例说明,在共感觉的相互影响中人的味觉是影响最大的。
【3】下列说法符合本文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A.人的感觉分为: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这些感觉系统的功能相对独立,彼此互不影响。
B.人的任何一个感觉器官受到刺激后,都会诱发其他感觉系统的反应,这种伴随性感觉称为“共感觉”。
C.各种感觉在大脑边缘区域混合并产生影响,导致大脑边缘系统的作用不活跃,这就是共感觉产生的原理。
D.成长发育中在多种因素影响作用下,有些人共感觉能力遭到了破坏,他们没有了感觉交叉重合的体验。
9.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句。
(1) ________________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 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 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进门送别》)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10. 作文 详细信息
按要求作文,写到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胆怯的可以变得勇敢,消极的能够变得阳光,怠惰的也会变得用功……在你成长过程中,不经意中发生的事情也许会让你认识到自己优秀的一面。
请你以“原来,我也可以很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补完题目,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11.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 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已易主 易:更换
B.然以予故 故:原因,缘故。
C.既辟地矣 辟:通“僻”,偏僻。
D.将适闽中 适:去,往。
【2】为文中划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
B.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
C.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
D.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苏轼应徐大正之请而写的一篇游记小品文,记录了苏轼游定慧院时所见所闻所感。
B.本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述了看院子里的枳木、院子饮酒听琴、参观竹园和品尝小吃四件事。
C.文中写海棠,作者既已“五醉其下”,今年“复访”,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
D.作者笔下园林景物清淡、恬静,流露出作者安然自若的情怀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语段,完成各题。
握紧你的右手
毕淑敏
①常常见女孩郑重地平伸着自己的双手,仿佛托举着一条透明的哈达。看手相的人便说:男左女右。女孩把左手背在身后,把右手手掌对准湛蓝的天。
②常常想:世上可真有命运这种东西?它是物质还是精神?难道说我们的一生都早早地被一种符咒规定,谁都无力更改?我们的手难道真是激光唱盘,所有的祸福都像音符微缩其中?
③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悲凉的时候,我曾格外地相信命运,相信命运的不公平。当我快乐的时候,当我幸福的时候,当我成功优越欣喜的时候,我格外地相信自己,相信只有耕耘才有收成。
④渐渐地,我终于发现命运是我怯懦时的盾牌,当我叫嚷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我预备逃遁的前奏。命运像一只筐,我把对自己的姑息、原谅以及所有的延宕都一股脑儿地塞进去。然后蒙一块宿命的轻纱。我背着它慢慢地向前走,心中有一份心安理得的坦然。
⑤有时候也诧异自己的手。手心叶脉般的纹路还是那样琐细,但这只手做过的事情,却已有了几番变迁。
⑥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三山交汇的高原上我当过卫生员,在机器轰鸣铜水飞溅的重工业厂区里我做过主治医师。今天,当我用我的笔杆写我对这个世界的想法时,我觉得是用我的手把我的心制成薄薄的切片,置于真和善的天平之上……
⑦高原呼啸的风雪,卷走了我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并以浓重的阴影,倾泻于行程中的每一处驿站。
⑧岁月送给我苦难,也随赠我清醒与冷静。我如今对命运的看法,恰恰与少年时相反。
⑨当我快乐当我幸福当我成功当我优越当我欣喜的时候,当一切美好辉煌的时刻,我要提醒我自己--这是命运的光环笼罩了我。在这个环里,居住着机遇,居住着偶然性,居住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⑩而当我挫折和悲哀的时候,我便镇静地走出那个怨天尤人的我,像孙悟空的分身术一样,跳起来,站在云头上,注视着那个不幸的人,于是我清楚地看到了她的软弱,她的懦怯,她的虚荣以及她的愚昧……
⑾年近不惑,我对命运已心平气和。
⑿生活中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幸运。对于女人,无端的幸运往往更像一场阴谋一个陷阱的开始。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因为它不属于冥冥之中任何未知的力量,而只属于我的心。我可以支配它,去干我想干的任何一件事情。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⒀蓝天下的女孩儿,在你纤细的右手里,有一粒金苹果的种子。所有的人都看不见它,惟有你清楚地知道它将你的手心炙得发疼。
⒁女孩,握紧你的右手,千万别让它飞走!相信自己的手,相信它会在你的手里,长成一棵会唱歌的金苹果树。
(选自《读写月报》有删改)
【1】请阅读1--4段简要回答:面对人生的失意,年轻时的作者怎么样想又怎么做的?
【2】请简述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高原呼啸的风雪,卷走了我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并以浓重的阴影,倾泻于行程中的每一处驿站。
【3】请阅读8--10段,概述作者面对成功与失败时,哪几点表明“我清醒与冷静”?
【4】阅读全文,请你谈谈对标题“握紧你的右手”的含义理解。
13.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本学期我们阅读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类作品。作者斯诺在烽火中,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经历,作品一问世,便引起轰动。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以“我读《红星照耀中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阅读交流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题目。
【1】选出下面对《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A.《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作者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
C.全书共12篇,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空间顺序来记录见闻,客观的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较厚,为了更好消化书本内容,班级决定分组进行专题探究。请你帮助同学们确定两个探究专题(与示例不重合)。
示例: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3】班级同学研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后,文中共.产.党人所展现出的崇高精神品质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内心,请你任选书中一个人物,作为倾诉对象,写一段话来表述你对他的敬佩之情。(约100--1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