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神权下的自我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丁·路德曾坦率承认从理性看来,基督教的很多观点荒谬至极,但他依然坚信“理性是魔鬼的妓女”;加尔文与天主教会合作,迫害著名的解剖学家塞尔维特。上述材料表明
A. 科学与宗教势同水火
B. 新教与罗马教会别无二致
C. 新教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D. 宗教改革强调信仰至上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欧洲文艺复兴史》中写到,“《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文中的“他”划燃火柴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加尔文的先定论有这样的理解:神在创世以前,在永恒之中就已经选召了圣徒。但是,神的旨意里面已经包含了他允许受造物有自由的意志。所以,神虽有主权,人却有责任。与此说法相近的思想理念是
A. “自助者天助之”
B. “制天命而用之”
C. “人是万物的的尺度”
D. “天生我材必有用”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B. 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C.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 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世纪画家创作圣母像往往以想象中的形象为模本,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却以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为原型。这一变化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A. 现实主义绘画成为风尚
B. 宗教色彩日益淡化
C. 人的主观想象受到限制
D. 审美观念逐渐世俗化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绘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
B. 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
C. 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
D. 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
7. 详细信息
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将新文化的创造寄托与落实到了对人的伟大与尊严、人的价值与力量、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与世俗欲求的大力倡导上。这实际上是提倡
A. 极端的个人主义 B. 以人为中心理念
C. 反对王权和神权 D. 主权在民的主张
8.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一一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音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候,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 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而加尔文派则宜称: 如果我们的统治者是暴君或压迫者,那“他们就不是上帝命定的”,因此“我们在拒绝服从并反抗这样的统治者时,并不是在反抗上帝的意志”。
一一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2) 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结合材料一,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传播范围的不同之处。
(3) 据材料三,谈谈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并根据材料中加尔文所言分析宗教改革的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