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19年初一第二学期八校期中联考语文题带答案和解析(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 确凿(záo) 炽痛(zhì) 秕谷(bǐ) 义愤填膺(yīng)
B. 蝉蜕(tuì) 弥高(mí) 嗥鸣(háo) 迥乎不同(jiǒng)
C. 谰语(lán) 踌躇(chú) 磐石(bán) 锲而不舍(qiè)
D. 骊歌(lí) 讪笑(shàn) 呼号(hào) 气冲斗牛(dǒu)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典藉 喧嚣 一拍既合 沥尽心血
B. 祈祷 污秽 一返既往 锋芒毕露
C. 狂澜 屏障 一泄千里 死而后已
D. 哺育 默契 燕然未勒 妇孺皆知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罗阳同志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 数年未见的老同学,相貌和学识依然变化不大,正如吕蒙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C. 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二十多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地种树,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
D. 各地都加大了对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的宣讲,我们要让“十九大”会议精神家喻户晓。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广泛引起全社会关注。(把“广泛”移到“全社会”后面)
C. 经过北京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把“有了”改成“得到了”)
D. 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即使不凭借空气,也无法飞上蓝天。(把“即使”改成“如果”)
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名句积累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侧面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
本段节选自________(作者)写的小说《骆驼祥子》,主人公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生活是无字的书,眼光敏锐的人看得见精采的诗句;书是有字的生活,感情丰富的人闻得到甜美的芳香。点滴就是生活折射出来的光彩!在赞赏和礼让中,因恭敬父母而懂得孝顺,因恭敬师长而明白遵师重道,因恭敬兄弟姊妹而互相友爱,更因恭敬万事万物而懂得感恩付出。让生活充满爱与欢喜,无形中营造出积极健康的和xié( )氛围。
(1)加点字“氛”的读音是:_________,“和”字后面应填的字是_______。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3)选段中“恭敬”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
8.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7分)
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张 蛰
①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
②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
③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打铃表面上看着轻松,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熄灯铃,一天要打26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④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
⑤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夸,他都要找到人。
⑥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⑦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匀称。
(选自《时文热读》第3辑,有删改)
【1】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答: 。
【1】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展开合理想像,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个字左右)。(4分)
答: 。
【1】文章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4分)
答: 。
【1】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5分)
答: 。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向泥土敬礼
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离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看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这是在推己及物想像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了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 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1】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2】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3】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
【4】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11. 作文 详细信息
题目: ,牵动我的情思
看到这个题目,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撩拨你刻骨铭心的记忆,牵动你感情的神经,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