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二诊历史试卷完整版(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A. 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
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
B. 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
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
C. 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
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
D. 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
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
A. 导致秦短命而亡
B. 有利于君主专制
C. 不利于巩固政权
D. 更有利于百姓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朝时期,寒人通过充将帅,掌机要(中书舍人),任典签(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
不断提升政治地位,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
A. 门阀氏族政治的形成
B. 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
C. 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
D. 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以此达到“振领而群毛理”之意。这一做法
A. 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
B. 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
C. 可收统摄管理之功效
D. 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急繁减,咸克互济,可为尽善。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
A. 权力过于分散
B. 行政效率提高
C. 中央集权加强
D. 君权空前强化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管仲认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决定民众生死)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故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这体现了(  )
A. 重农抑商的政策 B. 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C. 以农促商的理念 D. “工商皆本”的主张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封建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帮的发展 B. 古代商业发展毫无法律保护
C. 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 商帮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载,“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唐律定为徙罪,明律改为杖罪,明中叶之后实际流于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A. 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 法律的调节作用日趋弱化
C. 国家对人身控制的不断加强
D. 个性解放思潮的逐步发展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 清除侨寇残余势力 B. 开放海禁政策
C. 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 采取富民政策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隋、唐时代的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如682年关中地区饥荒,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现象
A.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B. 促使政府加强黄河下游管理
C. 推动政治中心东移 D. 表明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万历十五年十月,明朝颁布法律规定:“无论官民之家,有立券用值、工作有年限者,皆以雇工人论;有受值微少、工作止计月日者,仍以凡人论。”可见在现实生活中
A. 雇主与短期雇工间实现自由雇佣 B. 明朝依然固守着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地主与佃户间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 国家法律偏重于保护自耕农利益
13. 详细信息
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
A.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
B. 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D. 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 反对君主专制
B. 提倡君臣平等
C. 主张克己复礼
D. 批判无道君主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
A. “兼相爱,交相利”
B.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
A. 儒学功利化
B. 儒学思辩化
C. 儒学理论化
D. 儒学宗教化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
A. 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B. 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辩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C. 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D. 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这反映了他
A. 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C.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D.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B.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
A. 劳动力过剩 B. 轻视科技发明
C. 雇佣制广泛存在 D. 文化需求低迷
21.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这样的传统在以总结经验、搜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影响尚不明显,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这说明
A. 儒家思想导致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
B. 儒家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 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D. 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扼杀了创新动机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非但罗马没有采用雅典制度,且后来两千年的欧洲再也没有采用雅典的制度,近代西方民主制与雅典民主制基本无关。这主要是因为雅典
A. 极端民主化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B. 民主的范围过于狭窄
C. 政治领袖的行为受到严格限制
D. 共和制有悖欧洲传统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 )
A. 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
B. 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
C. 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
D. 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
24. 详细信息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