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20-2021年高一上半年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燕山南北等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如大汶口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
A.特殊性 B.多元性 C.曲折性 D.完整性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勤会同,离为守臣扦(捍)城。”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
A.奖赏开国功臣 B.拱卫王室统治
C.防止外族入侵 D.团结同姓诸侯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中关于家族企业的传承思想源于中国古代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时,由诸夏向汉族的民族一体化和由邦国向帝国的政治一体化,秦、齐、楚、汉的文化融合互渗,其原因就在于春秋时国家与民族调节机制的成功转化。这实质上体现了
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B.诸侯国间思想文化交流频繁
C.中央集权政治的建立 D.先秦“礼崩乐坏”局面的出现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朝时期,大多数的郡守、县令、县长、郡尉和监察机构的监御史都是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的,除此之外,地方上的部分官员可以由郡、县长官任免,但是都要听命于中央。由此可见,秦朝
A.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B.地方所有官员均由皇帝亲自任免
C.地方官员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初与边境诸族发生战事时,朝廷的通常做法是派遣大将充任某道行军大总管,统率各地的将士远征。战事结束后,士兵留驻要地,是为军镇戍士,行军大总管随即撤销。这一做法
A.扩大了唐朝管辖区域 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使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有利于维护边境秩序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北魏统治由“武治”向“文治”的转变。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仿照汉制,下令:“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这一诏令的推行
A.取缔了特权阶层 B.阻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C.加快了社会流动 D.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一时期的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下列同这一时期的西域有关的是

A.西域都护府 B.张赛出使西域 C.安西都护府 D.吐蕃与唐会盟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从图 1到图3能够反映的主题是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B.中国古代疆域范围不断扩大
C.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不断融合 D.中国古代经济布局渐趋合理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代科举除设明经、进士等常举科目外,还设置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临时性的制举科目,包括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这表明唐代
A.士族阶层开始衰落 B.科举取士具有随意性
C.平民政治地位提高 D.官吏选拔具有多元性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两税法规定“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下图记述了该法实行后出现的状况。这表明两税法的实行

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导致了农业经济的衰退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解除了农民的封建赋役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 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 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 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 民众受到异族统治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A. 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 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C. 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 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宦官专权影响君主专制 B.朋党之争削弱了相权
C.藩镇割据影响地方稳定 D.民族矛盾逐渐尖锐化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了宋代
A.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 B.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C.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D.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安石认为财政困难的症结不在于官吏之多和傣禄之厚,理财应“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以此为指导,他在改革中
A.大幅缩减官员俸禄 B.集中力量整顿吏治
C.拨款从事商业经营 D.废除原有的募兵制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01年,元人徐元瑞在《吏学指南》中称行省为“分镇方面”;元末,柳贯则云“行省得画地统民”;与柳贯同仕于顺帝朝的湖广行省平章星吉自称“吾受天子命为藩大臣”。这说明元代行省制度有利于
A.维持地方治安 B.加强官吏管理 C.分散地方权力 D.中央控制地方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前期,政府在淮南茶叶盛产区设置“山场”,负责茶叶的生产和专卖,称为榷茶。场官先将“本钱”发放给茶农,茶农在茶叶收获后,必须将全部茶叶卖给山场。榷茶制度
A.巩固了淮南的经济中心地位 B.体现了传统抑商政策
C.提高了茶农的社会经济地位 D.禁止了茶叶私营贸易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到宋代,宫廷内设有“教坊”,较大的城市中都有歌楼伎馆,有些贵族、官僚、豪绅的家里也有歌伎舞女。据学者考证,流传至今的宋词达20000余首,可考的作者有1430多人。这表明,促使宋词繁荣的主要因素是
A.科举考试的推动 B.文化娱乐设施的不断健全
C.理学传播的影响 D.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的需求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一著作是使用畏兀体蒙古文撰写的,对于从整体上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一著作是
A.《百家姓》 B.《授时历》 C.《梦溪笔谈》 D.《蒙古秘史》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理学因适应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而备受推崇。其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开始于
A.北宋初年 B.北宋后期 C.南宋后期 D.南宋初年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成祖时,“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人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明世宗朱厚熜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内阁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据此可知
A.六部受内阁控制 B.内阁地位有所提高
C.内阁制约了皇权 D.皇帝权力高度集中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时期,朝廷派驻藏大臣数员办理西藏事务,他们是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具体实施者,直接传达皇帝旨意,后遂成定制。这一举措
A.消除了西藏的分裂割据势力 B.促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C.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D.利于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直接管理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阳明说:“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肯实落用功,负此知耳。”王阳明强调的是
A.坐而论道 B.内心自省 C.格物致知 D.实践精神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夫之耕,食有余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
——摘编自(宋)李靓《李靓集》
材料二 十六、七世纪农业中大批劳动力离开农业而进入工业的事实,表明此时社会生产结构的某些变化。当时凡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如纺织业及其加工业、采矿业等繁荣起来。在易于发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纺织业中,首先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摘编自李沟《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材料三 1842年到1895年间,由于外国资本侵入仅是商品输出,未形成资本输出,因此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在这个阶段内,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均有了较快的发展,对以耕织结合为核心的自然经济形成较大冲击,促使其开始松动、解体;私人资本主义从无到有,并且在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的刺激下,采用较先进的设备和管理,从而使单一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至此,在短短50多年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已不是处于萌芽状态,而是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成份而存在”。
——摘编自尚和平《封建主义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时期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综合上述 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个庚子年,一段屈辱史。1840年和1900年,这两个庚子年间的六十年,是一段不堪 回首的历史。六十年中,列强相继发动了四次以上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清政府一败再败,前一次创伤未愈,后一回屠戮旋踵。坚船利炮的打击和胁迫,让这个政府一次次以灵魂为代价,以求得肉体的苟安。它们,用血泪写成,用屈辱风干。它们,拧成了一道道绳索,套在了中华民族的脖颈上,愈挣扎,便勒得愈紧。
——摘编自赵彦《晚清那些年: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庚子年”间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至少三个),并说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前期,宗教仪式中的礼拜祷告等活动都是日常化的,而且要求十分严格,如在做礼拜时,从前一天开始且其“城市各馆,极力铺陈”。到太平天国后期就大不相同了,常熟县某汤姓地主在日记中记载了一钱姓太平军高官敬佛崇道的事情,佛道本是上帝极力破除的偶像之一。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在很多时候不再强调宗教的力量,而是通过华夷之辨、 满汉之仇来激发人们对清政府的仇恨,其他实力割据者在壮大自己时也都没有再从宗教的角度去努力。
——摘编自王蒙《多元的上帝观:太平天国宗教文化研究》
材料二 帝国主义者没那么好心,在国内现代化已经完成差不多之后,又义务帮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他们到中国是来殖民、占领、掠夺、剥削的,最终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严重威胁,这种威胁到1900年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中国传统的农耕宗法社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有无法维持下去的危险;习惯了旧有生产生活方式的中国农民以及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朝贵族,这两个过去的对立阶级,现在却破天荒地团结起来,捍卫自己的吃喝住穿,只是碰巧,他们的努力和爱国这样一个光荣的目标重合了。
——摘编自张濒《对唯物史观中历史进步思想的反思——以义和团运动评价为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宗教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作用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义和团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