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初三中考二模历史考试完整版(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四校联考)

1. 详细信息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小明在学习“假道伐虢”“杞人忧天”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时发现了“虢”“杞”这样的国名,这些名称与以下哪个制度有关(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2. 详细信息
导游在介绍如下图景点时说:“相传此处是我国某教育家的讲学授课之处。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但是他认为人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下列能证明他这一主张的是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有教无类
D. 仁者爱人
3.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有位改革家,果断地抛弃本民族落后的东西,积极吸纳汉族的先进文明,使本民族得到快速发展,并且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他是
A. 商鞅
B. 秦始皇
C. 董仲舒
D. 北魏孝文帝
4. 详细信息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促使这一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黄巾起义
B. 玄武门之变
C. 陈桥兵变
D. 安史之乱
5. 详细信息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l727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置了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6. 详细信息
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考场,曾为国家输送了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若想在此应试成功,需要
A. 自然科学和创新能力
B. 诗词歌赋和出身显贵
C. 四书五经和规范答题
D. 兵法谋略和强健体魄
7. 详细信息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8. 详细信息
庆祝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的海上阅兵活动于4月23日在青岛举行,10余国派舰艇参加。历史上,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 )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甲午战争时期 C. 洋务运动时期 D. 北伐战争时期
9. 详细信息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陈嘉庚选择了实业。四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 挽救中华民族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10. 详细信息
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它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1912年,图乙取代图甲成为中国的国旗。你认为引起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辛亥革命
11. 详细信息
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
A. 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中共一大
C. 中共一大 秋收起义 D. 秋收起义 五四运动
12. 详细信息
下面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1927年
B. 1931年
C. 1935年
D. 1936年
13. 详细信息
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A. 五四运动→国共十年内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B. 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C. 新文化运动→国共十年内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D. 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14. 详细信息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资料卡片,请为这张卡片选择合适的题目

A. 孟良崮上火如潮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大军合力战淮海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15. 详细信息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此前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也在这一时期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材料中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指(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十月革命
16. 详细信息
近日据“铁路要闻”消息称,北沿江全线拉直,沿G40新设六合南,拉直线到扬州。饮水思源,火车的发明者是
A. 史蒂芬孙
B. 瓦特
C. 哈格里夫斯
D. 富尔顿
17. 详细信息
下列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的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史料,其中与这个研究主题吻合且符合史实的是
A.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B. 南北两种经济性质相同并且互为补充
C. 林肯领导南方部队参战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允许奴隶参军
18. 详细信息
19世纪出现了两位巨人,一位揭示了生物世界的发展规律,一位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两位巨人分别是( )
A. 牛顿  马克思 B. 达尔文  马克思
C. 爱迪生 牛顿 D. 达尔文  爱迪生
19. 详细信息
历史上苏俄和美国都对本国的经济政策进行过重大调整。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表达正确的是
A. 都是在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实施
B. 都改变了原有社会制度
C. 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 都彻底消除了经济危机
20. 详细信息
历时200天的会战,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它不仅使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局发生了重要转折。此会战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攻击柏林战役
21. 详细信息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
A.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
C. 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D.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22. 详细信息
2018年3月,美国宣布对中国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机械等产品加收25%的关税。4月5日,中国就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在某国际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向美方提出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争端解决程序。这一国际组织是(  )
A. 亚太经合组织 B. 联合国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国际联盟
23. 详细信息
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第一次转变的主要推动原因是文艺复兴
B. 第二次转变的主要推动原因是工业革命
C. 第三次转变使美国完全失去了大国地位
D. 第三次转变以来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24. 详细信息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区域性经济集团和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高科技是经济全球化的唯一原因
B. 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C. 国际资本的流动主要表现为单向
D. 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均等的机遇
25. 详细信息
加强交流、实行开放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挨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法自西土,故海东未之有也。天宝末,扬州僧始往倭国,大演释教,经黑海、蛇山,其徒号“过海和尚”。
——(唐)李肇《唐国史补》
材料二: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没有欺辱弱国。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政策来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使得中国与亚非各国建立了友好联系。
——《中国水运报》
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德)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过海和尚”是谁?他在对外交往中有何贡献?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共享太平之福”政策带来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采取的政策是什么?“一场殊死的决斗”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于国家对外交往的认识。
26. 详细信息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1938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


年份

GNP总量(10亿美元)

1930

90.4

1933

55.6

1935

72.2

1938

84.7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材料二:



——摘自《经济日报》编制《改革开放四十年数据报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3)从上述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7. 详细信息
“冷战”局面的形成与终结,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是世界历史某一时期发展线索示意图



材料二:面临全新而复杂的世界,美国不断调整其全球战略,核心思想仍与“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一脉相承,即维护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塑造世界。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对外政策方面表现出浓郁的霸权主义色彩。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下)
材料三: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格局形成”指是什么?“发展趋势”指什么?1991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让这一趋势加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后美国的战略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有哪些力量在阻碍它的图谋实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希望构建起什么样的新型国际关系?如何构建这样的新型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