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后半期7月月考语文题带参考答案(2019-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绘画传统这一体系,以笔墨为其最核心的成就。中国绘画传统有别于西方美术传统,笔墨就是最大的结构性差异所在,这也是整个东方视觉艺术传统最有价值的地方。对笔墨的分析与理解,重在把笔墨典范视作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
所谓“笔墨典范”,强调的是历史上的大家作品所具有的典范性。在这里,笔墨绝不仅仅是用笔和墨在宣纸上画出笔道,渗化墨象,而是比这种工具材料组合运用复杂得多的文化表征系统。它在结构上具有一个表层、一个里层和一个核心。表层是“可视之迹”,也就是中国画的画面痕迹;里层是“可感之心”,也就是通过画面痕迹可以感受到的画家的情绪、状态和心境;核心则是“可信之道”,指向痕迹、心境之后的人格理想,是隐藏在表层、里层之下的理想性的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想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是历代文人学士、士大夫的精神理想,这一精神理想具有群体性,不是一人、一时、一地的观念与情绪,而是代代积累的公认方向与共同诉求。中国士人画的最高境界是借山川自然之形,运用笔墨语言来书写自己,图绘自己,尤其写出自己对天地万物的体悟,以此塑造、更新自己。而这个“自己”,一定是走在追慕典范人格理想的自修之路上,是希贤希圣、法道法自然的践行者,因而不可能局限于小我。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才真正具有典范意义。
这种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通过动作性的心理同构把表层、里层和核心相互关联起来,这一心理运作机制是一种想象中的内摹仿。中国古人习书有“力透纸背”之说,这当然不仅是字面说的笔锋穿透纸面,更是以这种笔力贯注的意象来比喻难以传达的内心感受,这是一种带有动作性的肌体感受。以内摹仿作为生命修炼的有效手段与操作过程,可以更好地体会、领悟理想人格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就有助于自身人格的丰富与完善。在此意义上,锻炼笔墨就成为人格磨砺、境界参悟的过程,笔墨与心性通过不断琢磨、锻炼,构成互动互证的关系。这样一种卓有成效的修为,在历史上已为无数典范所反复验证。
基于动作性同构的内摹仿,关系到审美,也关系到求真与致善。中国文艺自古以来所追求的,正是以文艺作品来唤起人的内摹仿能力,经由长时间的气质变化、生命修炼,完成自我塑造、自我实现,一步步趋近于典范的理想人格。以艺树人,是中国文艺的宗旨。更进一步说,中国画的笔墨不仅在将来仍能提供独一无二的审美愉悦,仍然具有必不可少的文化价值,而且以其对于人格理想、人格信仰的重要作用,还有可能参与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重树,从而产生重大、深远的社会意义。
(摘编自潘公凯《论笔墨典范:人格理想的一种表征系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视之迹、可感之心、可信之道,共同构成中国绘画笔墨典范的文化表征系统。
B.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理想的群体性,使中国画家及其绘画作品具有了典范意义。
C. 内摹仿是一种心理运作机制,通过动作性的心理同构使得笔墨与心性互动互证。
D. 笔墨典范对人格理想和信仰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重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强调笔墨的价值,再具体阐释笔墨典范及其实现的路径,将论证推向深入。
B. 文章以士人画的最高境界对应笔墨典范作为文化表征系统的三层结构,行文缜密。
C. 文章援引古人“力透纸背”之说,旨在解说笔墨典范的内摹仿这一心理运作机制。
D. 文章以中西绘画比较为立论前提,论述笔墨与人格养成、笔墨与社会精神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欣赏中国绘画的笔道墨象,就能感受画家的心境,进而体会画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B. 中国绘画历史上的笔墨典范,都是作者在自修的过程中追求大我、希贤希圣的产物。
C. 内摹仿可以丰富完善画家的人格,所以成为中国画家提升自身人格境界的唯一选择。
D. 中国画的笔墨如果给人提供独一无二的审美愉悦,就能够体现以艺树人的文艺宗旨。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日前公布,清肺排毒汤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该方剂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情况合理使用。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阻击疲情,关键是抓住核心病机,迅速扭转病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中医药专家综合分析本次疫情特点,统筹考虑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典医籍里的处方,最终决定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四个方剂21味药有机组合,化裁为新的方剂——清肺排毒汤。
截至2月4日,该方剂给4个省36个城市37所医院的214名确诊患者使用,通过综合观察,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在90%以上。尽管本次临床有效性观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只为迅速救治确诊患者,但临床验证结果与先期处方设计预判完全一致。更为难得的是,一半以上的患者服用一剂药后症状就得到改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抗疫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摘编自王君平《抗疫,中医药添加新力量》,《人民日报》2020年3月12日)
材料二:
与西医文化相比,中医药文化欠缺了一些所谓的“现代科学性”的逻辑,但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体现。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然而这些核心价值在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上的传播存在不足,导致当下中医药文化在传播与传承中不得不面临种种现实困境。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没有取得很好的文化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学体系背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在西方强调分析、实验、定量的“科学主义”背景下,强调“气”“阴阳”“五行”等脏腑经络学说的中医药不是“辨证施治”的存在,而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二是市场经济方面,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受到打压;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文化自信不强,即便是2015年屠呦呦院士凭借中医药的研究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但直到今天,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摘编自丁云霏《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困境:文化适应与路径建构》,《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8月)
材料三: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包括建议、规范、指南和标准4个层面,由低向高贯穿一致,是一个最为开放的系统。中医药团体标准可以总结、验证、规范成为行业标准、进一步可以再上升到国家标准,最后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例如,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证候诊断标准,与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之间的协调统一性有待加强。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由于行业内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推广”的思想意识及标准宣传不足等各种因素,中医药的一些标准未能被推广应用,当前中医药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因此,如何促进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摘编自宇文亚等《中医药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1月)
【1】下列对材料中“中医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原理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
B.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健康观和疾病观。
C.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其核心价值是仁、和、精、诚。
D.当前,中医药应有的价值无法实现,要做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亟需促进标准的推广应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迅速救治确诊患者,使用清肺排毒汤治疗214名新冠肺炎患者虽不属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但临床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B.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因未对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展开研究而受到打压。
C.目前,已经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证候诊断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间的协调统一性依然有待加强。
D.虽然屠呦呦院士已经凭借中医药研究成就获得诺贝尔奖,但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还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3】要让中医药发挥更大的作用需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箬叶飘香
刘国芳
快过节了,李家村的李茂老汉要去王坊村摘箬叶。这一带只有王坊村附近长着野生的箬竹,是在王坊村通往后山的路上。
每到端午节,那里的路两边全是飘着清香的箬叶,很多人都会去摘箬叶。这样,王坊村来来往往都是人。快过节的那几天,王坊村很热闹。
吃过早饭,李茂老汉拿把剪刀出门了。说是摘箬叶,其实是剪,用剪刀一片一片把箬叶从箬竹上剪下来。但出门后李茂老汉没有直接去王坊村,而是在村里转,他先转到了李婆婆家门外,喊:“李婆婆——李婆婆——”
没人回答他。
李茂老汉仍喊:“李婆婆,人呢?”
隔壁的李长水应了一声,说:“李婆婆不在家,身体不好,前两天被她妞接到抚州去了。”
李茂老汉说:“李婆婆也走了,我们村又少了一个人。”
李长水说:“还有李发财,年纪大了没办法,也被他崽接走了。”
李茂老汉又长叹一声说:“都走了,村里没几个人了。”
李长水说:“哪天你也会去你崽那里,到时村里真就没几个人了。”
李茂老汉说:“我不去城里,住不惯,要去早去了。”
李长水说:“那是,我也不愿去城里。”
李茂老汉没把这话继续下去,只问:“你去王坊村摘箬叶吗?”
李长水说:“去。”
李茂老汉说:“村里还有谁去,喊了一起去。”
李长水说:“还有三公和旺根。”
李茂老汉说:“去喊他们。”
很快,他们见到了三公和旺根,几个人一起出村。路上,李茂老汉看看他们几个,叹一口气说:“村里就剩下我们几个老家伙了。”
李长水说:“没想到现在乡下会变成这样。”
旺根说:“以前村里热热闹闹的,多好。”
三公说:“等我们老了,村里估计一个人都没有了。”
说着,几个人一起叹气。
不一会儿,他们到了王坊村。很多人在这里摘箬叶,认识的人相互打着招呼。一个说:“你也来了。”一个答:“来了。”
穿过王坊村,是一条通往后山的路,路两边的箬竹上长满了翠翠绿绿的箬叶。李茂老汉他们就在路边停下来,拿剪刀一片一片把箬叶剪下来。箬叶一股清香,李茂老汉把剪下来的箬叶放在鼻子下闻,说:“这箬叶真香,闻到它的味道,就像闻到端午节的味道。”
大家纷纷说:“是有端午节的味道。”
每人剪了一大把箬叶,够包粽子了。但他们没走,仍在那儿待着,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竟然还有一家老小开着车来的城里人。看了一会儿,李茂老汉说:“看见这么多人,我就想起以前我们村也是这样热闹。”
几天后,李茂老汉再次去了王坊村,这次没有带剪刀,而是找了把锄头来挖箬竹,连根一起挖。差不多挖了一个上午,他挖了一大捆,扛在肩上往回走。路上,有人见他扛着一大捆箬竹,就问:“你挖这些箬竹做什么?”
李茂老汉说:“我想把这些箬竹栽在我们村子边上。”
回来后,李茂老汉在村外的路边栽起那些箬竹来。从挖坑到浇水,他忙了整整一个下午。全部栽完,已是傍晚了,李茂老汉累坏了,坐在路边歇着。忽然,李茂老汉发现他栽的箬竹长大了,蓬蓬勃勃地把路两边都长满了。有几个人来了,李茂老汉见了,喊着他们说:“你们去哪里?”
他们说:“来这儿摘箬叶呀。”说着,他们拿出剪刀,一片一片把箬叶剪下来。李茂老汉闻到一股箬叶的清香。这香味让李茂老汉兴奋起来,说:“箬叶飘香,你们闻到了吗?”
他们说:“闻到了。”
李茂老汉说:“闻到它的味道,就像闻到端午节的味道。”
几个人说:“是有端午节的味道。”
李茂老汉又说:“你们知道吗?这些箬竹是我栽的。”
他们说:“知道,你做了一件好事。这些天每天有人来摘箬叶,连城里的妞和崽有的也回来了,我们村一下子热闹了,像过节。”
李茂老汉笑了。这时一个人拍着他说:“老茂老茂,你怎么睡在这里?”
李茂老汉被人拍醒了,揉揉眼,才知道自己刚才是在做梦。看着路两边那些他刚刚栽下的箬竹,李茂老汉又笑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茂老汉和李长水去摘箬叶前有关是否进城生活的对话,反映了当下农村逐渐零落以及农村老人进城生活不习惯却因年老体弱不得不进城的境况。
B.小说中提到的“端午节的味道” ,表面上是说箬叶的清香,其实是指用箬叶包的粽子的香味以及乡村人过端午节时渴望村里热闹的幸福感。
C.小说后面写到了李茂老汉的梦境,而且与前面他去摘箬叶时情节基本一样,这样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重在表现对农村凋敝现实的感伤。
D.小说内容看似浅显却情蕴其中,语言较为平实却淡而有味,通过叙写李茂老汉剪摘箬叶和挖种箬竹的行为,成功地塑造了这一可亲可敬的农民形象。
【2】小说以“箬叶飘香”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小说最后两段分别写到李茂老汉的“笑” ,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卬,字云驹。少机悟,美风神,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五经多通大义。善属文,甚为河间邢邵所赏。邵又与卬父子彰交游,尝谓子彰日:“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意欲为群拜纪可乎?”由是名誉日高,儒雅播绅,尤所推许。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历文襄大将军主簿,中书舍人,兼中书侍郎,以本职兼太子洗马。自梁、魏通和,岁有交聘,卬每兼官燕接。在帝席赋诗,卬必先成,虽未能尽工,以敏速见美。
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卬母魏上庸公主,初封蓝田,高明妇人也,甚有志操。卬昆季六人,并主所生。故邢邵常谓人云:“蓝田生玉,固不虚矣。”主教训诸子,皆禀义方,虽创巨痛深,出于天性。然动依礼度,亦母氏之训焉。印兄弟相率庐于墓侧,负土成坟,朝廷深所嗟尚,发诏褒扬,改其所居里为孝终里。服竞当袭,不忍嗣侯。
天保初,常山王荐卬器干,文宣面授给事黄门侍郎,迁吏部郎中。上洛王思宗为清都尹,辟为邑中正,食贝丘县干。遭母丧,哀慕毁悴,殆不胜丧,至沉笃,顿昧伏枕。又感风疾。第五弟搏遇疾临终,谓其兄弟曰大兄起病如此性至总爱持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家人至于祖载,方始告之。印闻而悲痛,一恸便绝,年四十八。卬自在朝,笃慎固密,不说人短,不伐已长,言论清远,有人伦鉴裁,朝野甚悲惜之。赠卫将军、青州刺史,谥曰文。所著文章十四卷,行于世。齐之郊庙诸歌,多卬所制。子㐅嗣,袭爵始平侯。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其兄弟曰大兄/旭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
B.谓其兄弟曰大兄/旭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
C.谓其兄弟曰/大兄旭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
D.谓其兄弟曰/大兄旭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B.交聘:聘,是访问的意思;“交聘”指两国间互相遣使通好往来。
C.食干:指享受干禄,是东魏至北齐时特有的一种任用官员的制度。
D.祖载:指将要埋葬先人时,把灵柩移升到车上行祖祭之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卬好学不倦,富有才干。他博览群书。五经中大多能通晓其义;擅长写文章。深受河间邢邵的赏识;齐国郊庙诸歌大多由他创作。
B.陆卬出身高贵,孝顺守礼。他的母亲是北魏的上庸公主,性格高亢爽朗;他的父亲去世。他守丧尽礼,在父亲的墓旁筑庐居住,背土成坟。
C.陆卬文思敏捷,受人称赞。在皇帝的宴席上赋诗,他总是最先完成;他的诗作虽不能全都达到精巧,但因为敏捷迅速而被人称赞。
D.陆卬为人宽厚,谨言慎行。他在朝为官时,既不说别人的短处,也不夸耀自己的长处。言谈清明高远,有审察识别人才优劣的才能。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朝廷深所嗟尚,发诏褒扬,改其所居里为孝终里。
②遭母丧,哀慕毁悴,殆不胜丧,至沉笃,顿昧伏枕。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中“绿”运用借代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时的窘迫。
C.“炉存火似红”中的“似”字以虚写实,作者面对微弱的炉火想象出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杜臆》中“乱云”一联,写雪景甚肖,而自愁肠出之,便觉凄然。请简要赏析这一联。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喻说明“___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论述学习和自省能助人做到“_____________”。
(2)《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3)《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从________到文字书籍,从广播电视到移动互联网,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在不断________。短视频的兴起,在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也让“知识普惠”的愿景逐渐接近现实。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拉近了群众与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距离。有关人士希望知识界人士能通过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15秒到1分钟的时长里,以短小精悍而又图文并茂的形式,让用户享受知识普惠所带来的益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生产的容量、传播通路变得日趋多元。( )——让知识覆盖更广泛的受众、提升知识的功能价值。2018年11月15日,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抖音公开课”教育扶贫活动,深度走访贵州省“益童乐园”站点,以抖音视频为“教具”,用________的形式向当地学龄儿童现场讲授地理、生物、天文等学科的科普知识。对于处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而言,抖音上妙趣横生的科普内容,________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走出”深山,去探索外部世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薪火相传 嬗变 寓教于乐 有助于
B.口耳相传 演变 寓教于乐 有助于
C.薪火相传 演变 深入浅出 有利于
D.口耳相传 嬗变 深入浅出 有利于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短视频的最大价值是知识的沉淀与传播,从而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
B.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短视频的最大价值在于知识的沉淀与传播
C.短视频对于知识沉淀与传播的最大价值,在于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
D.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是短视频对于知识沉淀与传播的最大价值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
B.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使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
C.短视频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使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
D.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数九寒冬,滴水成冰,自然界中水结冰是一种最普遍不过的现象。然而,①__________?近百年前,美国物理学家吉布提出了“临界冰核”这一概念。不过,②__________始终没有人见过。为了揭开临界冰核的真面目,全世界的科学家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最近,科学权威杂志《自然》发表了一项关于自然界中相变成核现象的研究成果,中国的科研人员首次通过科学实验证实了③__________,并给出了临界冰核的尺寸和过冷温度的关系。更让人兴奋的是,这一成果与经典成核理论预言高度契合。
9.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筛选、整合下面语段的信息,给“民法典”下定义,不超过70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民事立法的集大成者,具有基础性、典范性的特点。我国民法典固然借鉴了其他民法典的成功经验,但更注重回应社会现实需求和体现时代发展特色,彰显了鲜明的时代性。民法典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等民事关系,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最为重要的民事法律规则。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隔几分钟要看一眼手机,不断刷新着微博、微信、QQ,看好友在干什么,那些飘在风中的代码时时刻刻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岂止是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放眼望去,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北斗导航……科技已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它可以让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然而我们在为此狂欢的时候,对身边的人与事又知多少?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