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82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A. “设厂自救”
B. “西体中用”
C. 突破“器物”限制
D. “求富”以“自强”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光绪年间,大臣上奏:“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此现象反映了
A. 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 小农经济日渐解体
C. 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 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所列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制造业
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1866-1913年)

类别

1866-1894年

1895-1913年

设厂数

设立资本(元)

设厂数

设立资本(元)

船舶修造

7

2700

16

51870

轧花机制造

3

300

14

2520

缫丝机制造

1

400

9

5600

合计

11

3400

39

59990



A. 为欧美列强所控制 B. 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
C. 较其他产业发展迟缓 D. 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

6. 详细信息
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从20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己渐觉醒。”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
——摘引自《詹天佑文选》、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
根据材料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其指导发展实业的机构是( )。
A.实业部 B.参议院 C.钱业公会 D.工业建设会
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观察下面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
②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③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
④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A. 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 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 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 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甲图清末婚嫁 乙图民国婚照
A. 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
B. 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C. 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
D. 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
1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的消极影响。
(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为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广告截图,仔细阅读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判断

①自50年代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
②“大批供应市场”和“大众化”说明中国开始成为“自行车王国”
③“抗衡舶来”表明自行车系中国制造
④自行车从此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图所示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A. 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 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 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


A. 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B. 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
C. 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D. “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加试题)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影事概略

1896年

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

1905年

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

1927、1930年

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

20世纪30、40年代

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

20世纪50、60年代

《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

20世纪80、90年代

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


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
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加试题】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
A. 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
B. 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
C. 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
D. 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