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19年高一语文下半期月考测验在线答题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当时,周武王率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进至牧野。纣王惊闻周军来袭,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大量奴隶,开赴牧野迎战。以数量而论,商军的兵力超过了周军,但由于匆忙结阵,士气低落,加上奴隶们阵前倒戈,最后招致惨败。对此,《尚书·武成》篇记载:“受(纣王)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生活于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披览至此,大不以为然,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这里的“书”特指《尚书》,亦即《书经》。《武成》是其中的一篇。孟子认为,《尚书》中的记载未可尽信,并举出了具体实例。这一论断得到了后世学者的认同。宋代理学家张载、朱熹等,还就此做了进一步的引申与发挥,强调读书要“有疑”,且在“无疑处有疑”,要“濯去旧见以求新意”。道理就在于,怀疑方能开启觉悟之门。
《公羊传》中有所谓“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说法,其实,成文的历史,又有哪一种不是间接的传闻呢?那类“生无旁证,死无对证”的事,所在多有。何况“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东汉王充《论衡·艺增》篇,对此做进一步的阐述,专门揭橥了古代一些典籍增溢其事以致失实的现象。他说,《尚书》中赞美帝尧的德政,说是“协和万国”,实际上,当时,“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尽于三千之中矣”,说是“万国”,“褒增过实”了。他还举出《尚书·武成》篇:“武王伐纣,血流漂杵”“助战者多,故至流血如此”。“案:武王伐纣于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兵顿血流,辄燥入土,安得杵浮?”再者,“周殷士卒,皆赍干粮,无杵臼之事,安得杵而浮之”?
这种种陈述与批驳,都至为确凿。古时是这样,那么近世呢?王充接着又列举了汉代言过其实的事例:郎中贵光上书光武帝,言汉文帝“时居明光宫,天下断狱三人”,以颂美文帝。光武帝当即予以驳斥:文帝并不居住明光宫,断狱也不是三个人,正式澄清了事实。为此,王充慨叹道:“汉为今世,增溢功美,犹过其实,况上古帝王久远,贤人从后褒述,失实离本,独已多矣。”
当然,这里还有一层复杂的关系。如果把包括《诗经》在内的经书都看作史书的话,那么,对其所记失实予以切责,当然没的可说;但《诗经》本身又是文学作品,如果句句都去这样要求,就有些失之过苛,甚至是“刻舟求剑”了。比如,《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王充加以批驳,说其声高远,可以,“言其闻于天,增之也”,“人无在天上者,何以知其闻于天上也”?这就未免吹求过苛了。看来,学术研究应该合理区别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选自王充闾《国粹人文传承书》,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认为周武王是仁君,商纣王是暴君,因而牧野之战不会惨烈到“血流漂杵”的程度。
B. 一些宋代理学家不仅认同了孟子关于《尚书》的怀疑,而且还发展了孟子的“不疑”论。
C. 王充认为从牧野之战的作战地点和行军习惯来分析,当时既无杵,更无“漂杵”的可能。
D. 对《尚书·武成》的质疑,孟子着眼于仁人无敌于天下,而王充更注重亲往实地调查考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牧野之战”为立论基础,从古时到近世,列举了史书失实的现象并分析了原因。
B. 本文两次引用了王充对《尚书》的陈述与批驳,这些都能佐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
C.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强调了学术研究中怀疑精神的可贵。
D. 王充列举汉光武帝驳斥责光上书之事是为了证明近世之事尚且易流于不实,况远古之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史书中出现记载失实现象的原因,即记载者为迎合“俗皆爱奇”的风气而穿凿傍说。
B. 要传承国粹人文,就要抱有怀疑的态度。有了怀疑的精神,就能去伪存真,产生新学说。
C. 在学术研究中,文学作品更强调艺术的真实,因而无需关注史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D. 本文认为王充对《诗经》的质疑过苛,这也从另一面证明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的丛林
迟子建
①我在大兴安岭长大,是个典型的“林中女孩”。因为那里地广人稀,所以少时在小镇的路上遇见生人,我会有微微的紧张感。人在那里是少数族类,而动植物却是多数族类。
②我熟悉林中的树木花草,溪流河谷,野猫野兔。一个人在幽深的林中穿行,很少怕过。因为林中枝叶“窸窣——”摇动,窜出来的不是愣头愣脑的狍子,就是炫耀其美丽尾巴的松鼠。我春天去山里采野菜,将采回的分类,人爱吃的先拿出来,用开水焯了蘸酱吃,其余的则给猪当餐后的点心。猪非常喜欢享用野菜,它吃起来摇着比耗子长不了多少的小尾巴,“嗯嗯”叫着,很感恩的样子,这时我就有一种满足感。夏天时我们去河边洗衣服刷鞋子,常常是把洗好的衣服晾在草丛或柳树丛上,就去林中采野果吃去了。都柿、草莓、水葡萄、马林果,红的紫的,熟的不熟的,全往嘴里填,浆果在此时成了最好的口红。到了秋天,大人孩子都爱往林中钻,我们在五彩的落叶中采榛子,蘑菇,把它们晒干了,冬天就有“好嚼儿”了。不要以为到了冬天,林中就没有美味,扒拉开向阳山坡的积雪,可找到未被采摘的红豆,雪中的红豆味道极好,酸甜,有点淡淡的酒味。还有,你可以划开桦树皮,舔舐桦树皮里清香微甜的汁液。守着大山,对贪吃的我来说,就是守着一个零食铺,嘴上是亏不着的了。
③童年时我还喜欢去山里采野花。百合、芍药、绣线菊、马莲花、忘忧草,姹紫嫣红地走进我们家,我们也不讲究养花的容器,酒瓶、罐头瓶、咸菜坛、猪食槽,都可栽花,它们在暗淡的屋子里,照亮我们的梦。这些体验,在我写作以后,都进入了我的小说世界。
④有了丛林的动植物,当然就有活动在其中的人。那些人大概是为了宣示自己作为生命的强大存在吧,喜欢大声说话。又因为寒冷的缘故吧,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些人物的特征,在我的小说中都有所表现。我首先熟悉的是家中的人,父母、姐弟、姥姥、姥爷、爷爷、叔叔、姨舅,在我爱上小说以后,他们以不同方式,隐身而入,也许只是一声叹息,或是一个背影。除了亲人,我还熟悉了邻居,小镇的人和小镇以外的人,他们更是为我塑造人物,提供了最真实生动的原型。
⑤当然还有那些可爱的动物,比如通人性的狗、隐忍的牛、苦役犯似的马、永远被戏耍的猴子、美丽的鸭子、坚韧的驯鹿、铺天盖地的麻雀、像守夜人一样的乌鸦、以及千姿百态的鱼。它们在多年后潜入我的小说,这些动物不会说话,但在我与它们相处的过程中,听懂了它们心底的话,看得见它们的眼泪,所以它们在我小说中留下了“话语”。
⑥不能忘怀的,还有园田的果蔬,那带着妖娆花纹的豆角、红彤彤的西红柿、紫莹莹的茄子、碧绿的菠菜和生菜、金灿灿的玉米、多汁的角瓜、甘甜的倭瓜,还有绕着它们飞舞的蜜蜂、蝴蝶和蜻蜓。它们装点餐桌的同时,也装点我儿时的梦。更有那埋藏在土里的萝卜和土豆,这秋收的主角,是地窖的常客,有了它们,一个冬天就不愁蔬菜了。
⑦不要以为我们的生活总是阳光灿烂,它依然有着浓重的寒霜和阴影。有令人痛苦的疾病,有面对灾荒的无奈,有亲人离世的悲伤,有遭遇人生变故的苍凉。厌倦、羞辱、恐惧,这些人生的负面情绪,就像漫天风雪一样,从来都不曾远离我们。宁静的炊烟下,一个人死去了,他躺在红棺材里,去山上的墓园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在缺医少药的小镇,一场痢疾就要了他的命;一个男人去采山,被熊袭击,落下终生的残疾;一个伐木工在作业时被大树砸倒,使他的妻子成为寡妇。还有动物们所遭遇的不幸,瘟疫能让一群鸡一夜之间死亡,能让一条忠诚的看家狗永远闭了嘴巴。这样的故事,也都是我少年时代所经历的,所以我作品的“温暖”,总是与痛交织,有着苍凉的底色。
⑧善良与丑恶,纯洁与污秽,不是人性天空的两极,它们常常相伴相绕。就像环绕我们生活的,既有山间清澈的溪流,也有居民区纵横的污水沟。写出人性的复杂性,才是写出了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永远有可开掘的空间。
⑨从现实的丛林穿行到小说的丛林,使我拥有了另一种生活——面向心灵的生活。对我来说,它比现实生活更广阔,也更具诱惑性。在虚构的世界中,我的呼吸更顺畅,更自由和奔放。作家因生长地不同,经历不同,艺术气质不同,也就拥有不同的小说丛林。小说的丛林在想象的世界中,可以无限大。一个作家能走多远,就看他们自己在艺术上的造化了。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很重要,没有对一种文体始终如一的爱,孜孜以求的探索,以及不怕失败的实践精神,再炫目的想法都是空谈。
⑩每一个将艺术奉为至高神灵的作家,在小说的丛林穿行,都必须踏出独属于自己的路,才能开辟新天地。懂得自省、苦修、仰望,你终将拥有“不干的活泉,永流的江河”(考门夫人在《荒漠甘泉》中所言)。这样的文学之旅,也是一颗凡心得到升华,在泥泞的跋涉中洞见彩虹的最美岁月。
(取材于迟子建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段中说“我”是个“林中女孩”,这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在大兴安岭的童年生活对我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B. 文章第⑤⑥⑦段中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多角度地再现了“我”少年时期的生活,说明了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小说创作的源泉和宝库。
C. 文章第⑤段中写“隐忍的牛、苦役犯似的马、永远被戏耍的猴子”,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残忍,反衬出只有孩子才保留着与动物们沟通的能力。
D. 文章第⑩段“不干的活泉,永流的江河”,比喻永不枯竭的现实生活,也比喻作家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省。
【2】纵观全文,作者笔下的“小说的丛林”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3】作者说:“从现实的丛林穿行到小说的丛林,使我拥有了另一种生活——面向心灵的生活。”小说的读者也可以从“小说的丛林”穿行到“现实的丛林”——重新面对现实世界的生活,请结合一部小说谈谈阅读之后,你面对现实生活有了怎样的感悟。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以寿春。
《史记﹒廉蔺列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B.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C.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D.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距:抵抗,抵御
B. 纵奇兵,详败走 详:仔细地
C.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毁:说坏话
D. 阴使人迎之 阴:暗地里,私下里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赵王因以括为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君何见之晚也?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C. 赵以数困于秦兵 衡少善著文,游于三辅。
D. 廉颇卒死以寿春 (苏武)以始元四年春至京师
【4】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翻译: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
B. 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翻译:父亲与儿子不同心,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去领兵。
C.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翻译:赵括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后,就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安排官吏。
D.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翻译:廉将军虽然已老,饭量还很不错,可是与我一起坐着时,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趟厕所。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廉颇坚守不战的情况下,秦军间谍散布谣言,说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赵王于是用赵括取代了廉颇。
B. 蔺相如认为赵括的毛病在于胶柱鼓瑟,只会死读马服君赵奢的书而不知变通,但他的意见最终没有被赵王采纳。
C. 燕用栗腹之计击赵,却被廉颇打败,割让五城求和;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又让他代行相国的职权。
D. 廉颇虽然接受了楚国请他为楚将的请求,但他认为楚国士兵的素质不如赵国,因此没有取得战功。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中,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B. “衡少善著文,游于三辅”中,“三辅”是指汉朝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时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
C.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中,“为寿”是祝颂之辞,指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D.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中“马服君”是赵孝成王赐给立有大功的赵奢的封号,其子孙遂以“马服”为姓,后改单姓“马”,赵奢是马姓始祖,邯郸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
【7】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2)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下列各句中对诗歌的理解、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 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 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 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重要意象。诗人送客人远行,喝醉了酒,黯然辞别,不禁吟咏“_______________”;琵琶女演奏结束,船上的听众沉浸其中,寂静无声“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锦瑟》中使用典故来传达出美好的事物总是虚幻易逝、无法再次拥有的无限感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向门客们解释自己不愿与廉颇一争高下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日常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助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的要素。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 ,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 ,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
( )。不可否认,该系列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 ,但为了追求这种好看却让内容失了真,在镜头前用戏剧化的手段来演绎历史,其根本目的是迎合后现代文化中的消费主义。反观《如果国宝会说话》,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这句话道出该片制作的关键在于 。第二季创作扩大了文物选取范围,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轨迹。另外,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使作品更加贴近学术前沿。而在制作层面,进一步采用新技术,呈现出精彩的动画演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末倒置 削足适履 美轮美奂 如琢如磨
B. 舍本逐末 削足适履 光彩夺目 精雕细琢
C. 本末倒置 生搬硬套 光彩夺目 如琢如磨
D. 舍本逐末 生搬硬套 美轮美奂 精雕细琢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存在争议
B. 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争议不断
C. 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有争议
D. 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争议不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B. 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C. 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D. 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7.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