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八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2019年下册)网上考试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 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 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 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图文材料反映了

A. 农业的精耕细作
B. 自然条件决定了古代农业发展水平
C. 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D. 古代中国的耕犁技术始终没有创新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统计,唐前期兴修的 163 项水利工程中,北方五道有 101 项。唐后期兴修的 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有 76项,其中江南道占 49项。这种变化表明唐代
A. 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B. 南北经济出现失衡的态势
C. 江南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D. 经济重心呈现转移的趋势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人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表明
①北民南迁是由天灾所致
②北民南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
③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融合
④北民南迁推广了先进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 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90年代末,印尼水域发现一艘唐代千年沉船“黑石号”,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这一考古发现不能说明

沉船上的白釉绿彩鱼底吸杯
A. 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
B. 彩瓷是当时出口的大宗商品
C. 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
D. 为了解唐代的手工业技术提供了依据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历史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
②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
③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
④清朝: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
①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
②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
③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
④清朝: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乡村市场的繁荣
C.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 坊市制继续实行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A. 工商皆本
B. 海禁和闭关锁国
C. 重农抑商
D. 断绝中西贸易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 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 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 草市 B. 夜市 C. 晓市 D. 街市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指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社会的前夜”。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史料是( )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荜(蓖)麻子而扁。”“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得益于
A. 丝绸之路的畅通
B. 欧洲的商业革命
C. 朝贡贸易的形成
D. 工业革命的扩张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
A. 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
B. 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
C. 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
D. 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
①为了安全和方便,随身携带大量纸币
②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布
③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取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
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72

1270

71

1959



A.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 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 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 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A. 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美梦
B.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要求的增加
C. 商业危机→东西商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
D. 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考狄在其论文中提出:“从此之后,亚洲贸易完全摆脱了地中海畔的意大利人和印度洋沿途的伊斯兰教徒,最终落入了葡萄牙人手中,非洲以南的古道受到红海之路的竞争。”作者作此判断的历史依据是
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 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C. 哥伦布发现美洲
D.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
A. 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
B. 打破了世界隔绝的状态
C. 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
D. 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世纪英国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武器,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也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而荷兰人第一个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荷兰船几乎不装备武器。这样做
A. 使荷兰最终无法组建大型的商业公司
B. 是因为荷兰国际关系处理得好,无海盗威胁,同时也降低了造船的成本
C. 使荷兰每一次远航的风险增加,但造船成本和运费也降低,利润大
D. 是因为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打击了荷兰的海上优势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17—18世纪英荷殖民扩张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大多成立垄断性质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掠夺
B. 以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打开各国大门
C. 以公开野蛮的掠夺为主要特征
D. 以垄断商路、掠夺金银、贩卖人口为主要方式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图,判断其中代表荷兰的是


A. A
B. B
C. C
D. D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以世界为舞台。”________“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这里的“________”应填入
A. 技术传播
B. 市场拓展
C. 殖民扩张
D. 制度渗透
2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窑址更是遍及全省各地。唐五代时期,浙江青瓷空前繁荣,越窑生产的精品被称为“秘色瓷”,被诗人誉为“千峰翠色”“捩翠融青”“嫩荷涵露”“古镜破苔”,其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越窑日趋衰落,龙泉窑成为“民窑之巨擘”。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更成为当今世界热门藏品。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二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告缗”。“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代晁错
材料三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
(2)材料二反映了汉代对“贾人”实行什么政策?晁错的理由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30.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在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且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到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依据和原因。
31.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有几种观点,其中观点之一就有: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前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完成这一观点,并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论证这一观点。(说明:论证这一观点要从材料一中任选4个要素加以论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