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考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江西省横峰中学)

1. 详细信息
“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 详细信息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3.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形成 ? B.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王位世袭制确立
 
4. 详细信息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 元朝的行省制度 D. 明朝的内阁制度
 
5. 详细信息
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 频繁换相
B. 培植亲信
C. 分化事权
D. 重视法治
6. 详细信息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
 
7. 详细信息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8.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沼、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材料旨在说明
A. 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B. 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
C. 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 D. 应辩随评价八股文考试
 
9. 详细信息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有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10. 详细信息
梭伦改革后,贵族专权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变,但是雅典偷盗、抢劫案件明显增加,虚高谎报财产的闹剧此起彼伏,“新”问题出现了。雅典“新”问题的出现,源于梭伦改革
A. 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 取消部落为基础的选区
C. 过度削弱了贵族特权
D. 制定了财产等级参政制
11. 详细信息
德国法学家耶利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恒久的征服”。其理由是罗马法
①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②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③为国家权力来源提供法律依据,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④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2. 详细信息
下表反映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人群

自由人民(含妇女和儿童)

奴隶

享有权利公民

出席公民大会

人数

90000人

365000人

约35000人

约3000人

 
 
A. 少数人的民主
B. 直接民主
C. 民主集中
D. 男性专权

13. 详细信息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
A. 保护弱者
B. 人人平等
C. 公正合理
D. 注重证据
 
14. 详细信息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点是( )
A.反封建性? B.民主性? C.普选制? D.法制化
 
15. 详细信息
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A. 体现共和精神
B. 说明司法权独立
C. 防止专制独裁
D. 凸显行政权至上
 
16. 详细信息
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的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俾斯麦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并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互相补充
B. 德意志开创了符合当时国情的政治体制
C. 统一后德国的制度更具专制色彩
D. 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得到全面保障
 
17. 详细信息
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
A. 议会成员均由选举产生 B. 国家元首均有实权
C. 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 议会均拥有立法权
 
18. 详细信息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 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B.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 法国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总统
D. 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立法权
 
19. 详细信息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
A. 中央集权原则 B. 自由平等原则 C. 司法独立原则 D. 分权制衡原则
 
20. 详细信息
法国19世纪后期的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员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有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B. 实行民主共和制
C. 议会对总统负责
D. 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1. 详细信息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提到:“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勇(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军(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 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支持 B. 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C. 民众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D. 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