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项复习练习题

1. 详细信息
某班下课后,黑板上还留有历史教师的如下一些板书内容,据此判断出该教师这堂课讲授的内容应是中国古代史上的

A. 商鞅变法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管仲改革的措施 D. 晋文公改革的措施
2. 详细信息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哪些史实有关( )
A. 与汉族贵族联姻 B. 学习汉族的礼法
C. 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D.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3. 详细信息
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 奖励军功
B. 统一度量衡
C. 奖励生产
D. 推行县制
4. 详细信息
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主要是因为(  )
A. 商鞅变法 B. 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C.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D. 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5. 详细信息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奖励耕战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D. 确立县制
6. 详细信息
实行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 多生产粮食和布帛
B. 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 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D. 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7.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 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 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 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8. 详细信息
“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
A. 地方建立县制 B. 实施汉化政策 C. 创立科举制度 D. 册封鲜卑贵族
9.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
A. 废分封兴县制 B. 废土地国有,兴私有
C. 废旧俗兴汉化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 详细信息
“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
A. 迁都洛阳 B. 改用汉姓 C. 改穿汉服 D. 改说汉话
11. 详细信息
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被入选的有( )
① 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② 迁都洛阳
③ 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④ 颁布“推恩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 详细信息
如图,观察图示,你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

A. 澄清吏治 B. 发展经济
C. 中央集权 D. 提倡汉化
13. 详细信息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哪项措施
A. 改用汉姓 B. 改穿汉服 C. 学说汉话 D. 鼓励与汉族通婚
14. 详细信息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 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 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C. 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15.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请根据图片材料回答:
材料一: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1)排序: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请回答:
(2)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当时的国君是谁?
(3)如果你是人群中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
(4)如果你是生活在当时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君的变法?为什么?
(5)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商鞅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他虽然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6)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两点 )
(7)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8)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6. 详细信息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宋教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历史事件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
(2)在战国时代的秦国,有一位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他的这一经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依据所学知识,此次变法中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作用的是哪一项?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5)以上改革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伟大的改革。请结合材料回答: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依据材料一,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学派的观点相同?依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变法实施后,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生前把皇族的姓氏由拓跋改为元;他要求鲜卑官员“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的皇帝死后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简要分析一下这场改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