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

1. 详细信息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帖(tiě)     抽噎(yī)       殷切(yīn)     踉踉跄跄(niàng)
B.咀嚼(jiáo)    蔫巴(niān)     急骤(zhòu)    猝然(cù)
C.皑皑(ái)      霎时(chà)      马匹(pī)      逶迤(yí)
D.呜咽(yè)      绚丽(xuàn)     祈祷(qí)      哽咽(gěng)
2.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仪式上,充满拉丁风情的主题曲《我们是一家人》传向地球的各个角落。
B.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子的人。
C.他总是在想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
D.“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3.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步履维艰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B.我早就期望着能去长城游览了,今年五一,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C.老师讲课生动有趣,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个个听得入神,不停唯唯连声。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 , 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到改革开放。
B.为了避免“假冒游园证”事件再次发生,个园工作人员加大了对年票的检查力度。
C.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终于使我醒悟了过来。
D.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5. 详细信息
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老当年在游艇中伏案疾书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郭老浮现在眼前。
B.满头白发的李老师总是兴致盎然地教我们写作文。李老师教作文。
C.我不相信那些骗人的鬼话。我相信鬼话。
D.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鲁迅立下志向。
6. 详细信息
对文学常识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枣核》巧妙地以“枣核”为线索,表达同窗深厚的民族感情。枣核既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B.《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真切表达了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的心情。“连三月”,可见战火不断;“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杜甫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C.小说《草》作者陆定一,以“草”为题目,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以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的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
7.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写汉字。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那yì   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mù   庄重的仁者。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yì   的智者。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zhuó   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8. 详细信息
默写。
(1)捐躯赴国难,   。(《白马篇》)
(2)    , 相煎何太急。(《七步诗》)
(3)五岭逶迤腾细浪,   。(《七律 长征》)
(4)    , 志在千里。(《龟虽寿》)
(5)    , 家书抵万金。(《春望》)
(6)    ,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7)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8)    , 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9)《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    。”
9. 详细信息
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1】学校大屏幕展示的实时新闻
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材料2】学校“墨缘”书法社展开的部分书法作品
(1)【活动一】热点追踪,结合材料1,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2)【活动二】名作欣赏,结合材料2,写出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
(3)【活动三】创意先锋。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
弘扬书法艺术,   。
(4)【活动四】名家讲堂。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该如何说?
1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燕山春暮
明?张羽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
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1)诗歌一,二句从哪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暮春之景,有何作用?
(2)近体诗最忌讳词语的重复使用,但本诗三、四句的两个“江”字和两个“归”字却用的恰到好处,为什么?
1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 寡人反取病焉。”【乙】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菜、严子陵为人,推牢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 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有删改)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叶徒相似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   
③齐人固善盗乎   
④悉散之亲属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③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3)选文甲画线句中的“圣人”指“才德极高的人”,晏子的“德”指什么?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4)根据乙文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1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摘棉花
张丽钧
①坐在去石家庄的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外面一大片棉花地,白花花的棉花一朵朵从“棉花儿”里膨出来,由不得想,这是谁家的棉花?怎么还不摘呢?再不摘就开“大”了啊!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竟满心焦灼,恨不得喊司机停车,奔到棉花地里,帮人家摘了那棉花。
②长这么大,只摘过一回棉花,却独自回味过一万回。那一年,我刚上初中,在一个叫南旺的村子里,哭着喊着要表姐带我去摘棉花。表姐拗不过,便带我去了。秋阳之下,好一片望不到边的棉海!在地头,表姐为我在腰里系了个蓝白格子的包袱皮儿,贴腰的那面勒得紧,外面则松松地张了口,以便往里面装棉花。表姐腰里也系个同样的包袱皮儿,边摘棉花边为我讲解摘棉花的要领下手要准,抠得要净,棉花碗儿里不能丢“棉花根儿”。我一一记下,心说,这不忒简单!开始摘了,手却笨笨的,一摘就把棉絮抻得老长,棉花碗儿里还丢了不少的棉花根儿。为了摘干净,我不得不用左手牢牢托住棉花碗儿,右手一点点抠棉花根儿。表姐看我摘得拙,笑死了,跑过来为我示范眼到手到,左右开弓,同时摘两朵棉花,指尖带了钩儿一样,轻轻一抠,棉花碗儿就溜光地见了底儿;双手各存了四五朵棉花后才一并塞进包袱……不一会,表姐的包袱就鼓起来了,怀孕一般,拿手托着包袱底,腆着肚子回到地头,把一包袱棉花倒在一个大包袱皮儿里,轻了身回来继续摘……整个半晌,我光顾得叫唤“这朵棉花大”“那朵棉花美”了,收工时竟没有摘满一包袱棉花,手却被扎得稀烂。
③离开那片棉田许多年后,我依然会做摘棉花的梦。我梦见自己弹钢琴般地弹着洁白的云朵,手指如飞地采摘着棉花。我腰间的包袱鼓鼓的,怀孕一般。即便从梦中醒来,我还会意犹未尽地缩在被窝里模拟摘棉花,鹰爪一样蜷了十指,试图一次钩净冥冥中那粘附在碗底儿的棉花根儿。我自信通过醒时梦时恁般不懈演练,我的摘棉技术定然已是突飞猛进,真盼着有机会再跟我那牛表姐较量一番。
④我的表姐却着实攥牢了我的把柄,只要一见着我,不管当着多少人的面,立刻活灵活现地向大家表演我一手托着棉花碗儿、一手抠棉花根儿的丑态。那些庄稼把式们看了,无不解恨地冲着我狂笑,臊得我抓起一把瓜子,稀里哗啦地扬到表姐身上。
⑤在远离棉田的地方,我操作着电脑,带一群美术生欣赏齐白石的画作。讲到《棉花》时,我动情地说:“你们可以忘掉今天的课,甚至可以忘掉我,但是,我拜托你们一定记住齐白石这幅《棉花》的题款‘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在这个世界上,能画棉花的人很多,能说出这个妙语的却惟有齐白石。在我看来,只有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对棉花唱出这么美妙的赞歌。棉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涂脂抹粉的乡下女孩儿,是对严寒大声说‘不’的花,是大地献给人类的至宝。”
⑥今天的我,一想到身上的丝丝缕缕原是田间一朵朵被阳光喂得饱.饱.的花,心中就涨满暖意。
⑦嗯,反正要是能让我到甭管谁家的地里去摘上半晌棉花,我会乐。
(选文有改动)
(1)本文从看到棉花地写起,还写了哪些事?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从两个角度品析第⑥段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4)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