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三历史2018年上半年专题练习在线做题

1. 详细信息
下图描绘了“二战”后初期的西方世界,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判读,得到了这样一些说法,对漫画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图中的“医生”是指美国,“病人”是指二战后的西欧
B. 此医生开的“药方”其实就是杜鲁门主义
C. 病人背上贴着美元,其实就是对欧洲实施经济援助计划
D. “药方”的实质是通过复兴欧洲经济以加强对欧洲国家的控制,遏制苏联
2. 详细信息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 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3. 详细信息
“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这项计划实际上是
A. 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 导致当代政治格局不稳定和动荡的产物
C. 以经济的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D. 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
4. 详细信息
1961年,第三次“柏林危机”出现: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这体现了
A. 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加强 B. 两极格局的态势
C. 冷战的紧张情形 D. 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5. 详细信息
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这段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
A. 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 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
C. 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
D. 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
6. 详细信息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4年曾经说:“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这导致后来
A. 美国领导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B. 美国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C. 美国在战后推行霸权政策
D. 美国同苏联对抗不断升级
7. 详细信息
让·莫内认为“如果欧洲各国仍然按照国家主权为基础重生,那么欧洲将不会出现和平……应有一个民主的欧洲联邦。”材料中“欧洲联邦”的设想直接推动了
A. 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B. 欧元的发行与使用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国家干预经济盛行
8. 详细信息
1948年,法国外交部提出:“欧洲统一,是目前存在的唯一能解决欧洲重要问题,即对德问题的重要方式。……要想避免德国再次走上最终将危及欧洲大陆安全的单独发展道路的话,那么把这个国家牢牢地与一个由上述概念所表述的国家集团拴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判断,法国对德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A. 促进法德两国和解
B. 压制和避免德国崛起
C. 实现欧洲的一体化
D. 消除美苏冷战的威胁
9. 详细信息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要“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这体现出
A. 两极格局被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格局取代
B.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出现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逐步发展
D.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10. 详细信息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 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C. 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D. 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11. 详细信息
不结盟运动发起国的共同思想是在两大阵营和军事集团间保持和平中立;但在第一、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矛头主要指向法、英、葡等老殖民主义。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 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B. 两大阵营关系缓和
C. 殖民主义势力抬头
D.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2.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
A.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 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
C. 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 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13. 详细信息
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惟有美国投了反对票。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欧盟与日本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B. 苏联在综合国力上赶上美国
C. 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增强
D.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14. 详细信息
1990年初,美国布什政府提出“2+4”方案,即先由两德商讨解央与统一有关的“内部”问题,再由两德同美,英、苏、法四大国一起解决与统一有关的“外部“问题。2月13日,苏联接受了美国的“2+4”方案。这表明当时的两德统一
A. 符合当时四国利益
B. 外力起了主导作用
C. 促成美苏关系缓和
D. 国际环境较为有利
15. 详细信息
1987年,联邦德国议会批准摇滚歌手在离柏林墙不远处的勃兰登堡门举办一场音乐会。联邦德国议会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争取国内选民的支持 B. 推动流行音乐的发展
C. 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D. 展示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
16. 详细信息
(题文)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 苏联在社会生活等领域落后于美国
B. 文化的影响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C. 苏联难以抵挡美国的渗透面临解体
D. 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17. 详细信息
有学者把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15年);第二个时期,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第三个时期,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
A. 国际关系的变革
B. 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C. 时间的不断更替
D. 大国对历史的影响
18. 详细信息
近年来,在国际关系中,与欧洲内部矛盾相比,美欧分化的趋势更引人注目。从奥巴马“亚太优先”到特朗普“美国优先”;2015年英国不顾美国政府的阻挠,率先并带动许多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美欧关系渐行渐远。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各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重视 B. 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 两极格局的瓦解,主要共同敌人的消失 D. 美国单边主义的盛行
19. 详细信息
在“冷战“结束后的亚太地区,俄罗斯国力锐减,日本综合国力下降,与此同时,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反映出“冷战”结束
A. 有利于遏制大国的霸权主义 B. 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健康发展
C. 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 D. 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更为有利
20. 详细信息
近年来,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 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方式加强区城经济合作,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反映出
A. 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B.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趋势
C.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D.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2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孰是孰非

时间

派别

观点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正统派”

“冷战”是美国政府对苏联威胁的一种防御性回应

20世纪
60年代

“修正派”

美国对苏联控制的东欧进行经济渗透,试图迫使苏联接受西方提出的战后解决方案。随着美国经济和政治的扩张,苏联被迫采取防御措施

20世纪
70年代

“后修正派”

“冷战”是美苏两国利己主义政策和一系列错误与误解的结果



材料二剑拔弩张(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1)材料一中各派别对“冷战”形成的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丘吉尔的“行动建议”在军事方面的具体措施,有何影响?

22.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以上材料均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为此,它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采取了那些重大措施?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23.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后东亚地区国家制定政策、处理安全事务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论。这一理论在东亚国家追求权力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东亚安全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地区安全维持在某种暂时的非战争和非激烈的对抗状态中。但仅依据权力理论的国家行为不是利他的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因此它们的行为不仅不能增加各国之间的信任关系、消除不稳定因素,相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猜测和担忧,进而在军备建设上做出某种反应,进而加剧原已存在的安全困境,并使地区国家间关系陷入“安全困境——‘逆裁军’——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如近年来美国加紧研发TMD,并试图将台湾纳入该系统,此举必然引起中国的疑虑和警惕,并进一步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以应对可能的安全威胁。
——禚宝山《论冷战后东亚地区“逆裁军”现象》
材料二曹云华认为在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海权起了积极促进作用:首先,海权的发展推动了美国国内商品的出口,维护了美国海外经济利益,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崛起;其次,海权成为美国争取独立、扩张领土、维护统一的重要工具;最后,海权成为扩大美国政治影响力,实现美国国际战略目标的有力工具。进入全球化时代后,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海军也必须“全球化”并进行多国海军合作。从原来的从事对抗性的高强度战争转变为保持海上秩序和进行海军外交。
——杨震《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东亚地区出现“安全困境——‘逆裁军’——安全困境”恶性循环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述海权与霸权的关系,并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实现海权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