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七年级下期中考语文题带答案和解析

1. 详细信息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晚风,领略晚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生活中一定有许多让你感动的时刻,请以“那一刻,我很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1.大胆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表达方式。2.写出你的真情实感。3.请不要在文中透露你的姓名、校名等个人有关信息。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2.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6分)
(1)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
(2)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3)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6)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 详细信息
(12分)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乃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但当涉猎(          )(2)蒙乃始就学(         )(3)即更刮目相待(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小题3】选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      )。(2分)
A. 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 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小题4】《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天资聪慧,最终成为普通人。《孙权劝学》中的吕蒙由“吴下阿蒙”,后来令人“刮目相待”。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3分)


4. 详细信息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2分)
   《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小说的基调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
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①②③题。(6分)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 xuàn丽多姿;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韵悠长;生命是                              ;生命是jìng发的千帆,川流不息,勇往直前。
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绽(       )放         xuàn(      )丽    jìng(       )发
②指出文段中所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1分)
③根据文意,请在文中横线上续写一句。(2分)
6. 详细信息
(13分)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杨振宁
   (1)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2)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3)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4)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5)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6)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7)“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8)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9)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0)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1)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小题1】选文第(5)段中加点的字“在我所认识的”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2】选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何作用?(2分)

                                                                             
【小题3】选文第(9)段画线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4】请简要谈谈你对奥本海默的认识,从他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 (3分)


【小题5】结合全文,请你谈谈邓稼先有哪些好的品质值得你学习?(3分)


7. 详细信息
(12分)
                                 不识   张晓风
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
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 “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
 弟弟沉吟了一下,说: “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   
然而,我真的知道父亲吗?我们曾认识过父亲吗?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小的时候,家里穷,除了过年,平时都没有肉吃,如果有客人来,就去熟肉铺子切一点肉,偶尔有个挑担子卖花生米小鱼的人经过,我们小孩子就跟着那个人走。没的吃,看看也是好的,我们就这样跟着跟着,一直走,都走到隔壁庄子去了,就是舍不得回头。”
那是我所知道的,他最早的童年故事。我有时忍不住,想掏把钱塞给那九十年前的馋嘴小男孩,想买一把花生米小鱼填填他的嘴……
我问我自己,你真的了解那小男孩吗?还是你只不过在听故事?如果你不曾穷过饿过,那小男孩巴巴的眼神你又怎么读得懂呢?
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他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旧铜壶里掏出二十一块银元。
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元改变了父亲的一生。
 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怜爱的眼神。他必是族人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
然而,我真认识那孩子吗?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元来向这个世界打天下的孩子。我平生读书不过只求缘尽兴而已,我大概不能懂得那一心苦读求上进的人,那孩子,我不能算是深识他。
我有点反感,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老家的东西比这里好呢?他离开老家都已经这么多年了。
    “老家没有的就不说了,咱说有的,譬如这香椿。”他指着院子里的香椿树,台湾的,“长这么细细小小一株。在我们老家,那可是和榕树一样的大树咧!而且台湾是热带,一年到头都能长新芽,那芽也就不嫩了。在我们老家,只有春天才冒得出新芽来,忽然一下,所有的嫩芽全冒出来了,又厚又多汁,大人小孩全来采呀,采下来用盐一揉,放在格架上晾,那架子上腌出来的卤汁就呼噜——呼噜——地一直流,下面就用盆接着,那卤汁下起面来,那个香呀——”
我吃过韩国进口的盐腌香椿芽,从它的形貌看来,揣想它未腌之前一定也极肥厚,故乡的香椿芽想来也是如此。但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我被他言语中的象声词所惊动,那香椿树竟在我心里成为一座地标,我每次都循着那株香椿树去寻找父亲的故乡。但我真的明白那棵树吗?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眼看着光头赤脚身披红斗篷的宝玉向他拜了四拜,转身而去,消失在茫茫雪原里,说:“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
    贾府上下数百人,谁又曾明白宝玉呢?家人之间,亦未必真能互相解读吧?
    我于我父亲,想来也是如此无知无识。他的悲喜、他的起落、他的得意与哀伤、他的憾恨与自足,我哪能都能一一探知、一一感同身受呢?
    蒲公英的绒球能叙述花托吗?不,它只知道自己在一阵风后身不由己地和花托相失相散了,它只记得叶嫩花初之际,被轻轻托住的安全的感觉。它只知道,后来,就一切都散了,胜利的也许是生命本身,草原上的某处,会有新的蒲公英冒出来。
    我终于明白,我还是不能明白父亲。至亲如父女,也只能如此。
    我觉得痛,却亦转觉释然,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生命,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死亡,以及不曾真正认识的父亲。原来没有谁可以彻骨认识谁,原来,我也只是如此无知无识。
【小题1】本文插叙了关于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3】选文最后一段可以删除吗?请说明理由。(3分)

                                                                                     
【小题4】读了这篇散文,你打算今后怎样进一步和父母相知相识?(3分)


8. 详细信息
语文综合运用。(6分)
你们班准备组织开展一次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根据此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张贴在教室里。(1分)

(2)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与黄河有关的诗句(2分)
                                                                             
(3)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生态危机,你有何保护措施,请简要表述。(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