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网上考试练习

1. 详细信息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各种物质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 雪花飞舞 B. 鞭炮齐鸣 C. 冰雪消融 D. 波涛汹涌
2. 详细信息
空气中能供动、植物呼吸的成分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水蒸气
3. 详细信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Ca B. Fe C. Al D. Cu
4. 详细信息
下列仪器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 B. C. D.
5. 详细信息
下列事实描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易升华 B. 氮气难溶于水
C. 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之一 D. 粮食能够酿酒
6.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液氧 B. 不锈钢 C. 澄清石灰水 D. 稀硫酸
7.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 B. 倾倒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加热液体
8. 详细信息
下列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方法中,有效的是(  )
A. 闻气体的气味 B. 观察气体颜色
C. 倒入澄清石灰水 D. 插入燃着木条
9.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A.构成水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0. 详细信息
在①空气②氧气③高锰酸钾④蒸馏水⑤金刚石⑥生石灰⑦石油等7种物质中,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①④⑦是混合物 B. ③⑥是化合物 C. ②④⑥是氧化物 D. ②⑤是单质
11. 详细信息
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是
A.-2 B.-3 C.-4 D.+3
12. 详细信息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防腐
B.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C.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常用作电池的电极
D.因为金刚石硬度大,所以可用于切割玻璃
13. 详细信息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液氮具有冷冻麻醉的作用,可用于医疗上手术麻醉
B. 二氧化碳能灭火只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关
C. 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
D. 干冰易升华,可用于舞台云雾、人工降雨等
14. 详细信息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0个原子
C. 青蒿素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D. 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15. 详细信息
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把混合气体
A.通过少量水中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点燃 D.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16. 详细信息
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2

4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8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类型是置换反应
B. 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1:9
C. 反应后X的质量为10g
D. 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4

17. 详细信息
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A. CO(CO2):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然后干燥
B. CO2(CO):将气体点燃
C. 食盐(泥沙):溶解、过滤
D. Cu(Fe):用磁铁吸引
18. 详细信息
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花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有晶体析出
C. 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
D. t℃时配制了质量分数为50%的甲溶液,则t一定小于70
19. 详细信息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填空
(1)氖气_____
(2)两个碳原子_____
(3)三个水分子_____
(4)四个镁离子_____
(5)标出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0. 详细信息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_____,b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可以选择的装置为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填字母);如何检验已收集满_____。
(4)查阅资料: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根据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
21. 详细信息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H

2 He

3 Li

4 Be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填序号)。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元素符号不同
(2)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m=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关系密切。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以第二周期为例,根据下图该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下面表述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C.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由1号和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2:1)与6号元素的单质,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最轻的气体和一种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2. 详细信息
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当空气受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为_____。
(2)为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煤的气化过程会产生物质A和B,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_____。物质C是一种清洁燃料,请写出它的化学式_____,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3. 详细信息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D、E为无色气体,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
G_____。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4. 详细信息
某化学小组对教材中“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进行了两种创新设计。
方案一:(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实验材料)大烧杯、注射器、三只玻璃瓶、导管、80℃热水等
(实验步骤)
(1)在 1 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红磷,2 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磷,3 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磷并注入适量的水。把三个玻璃瓶同时放进盛有 80℃热水的大烧杯中。观察发现_____。
(2)用注射器向2号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目的是_____。
(3)用注射器把 3 号瓶中水抽出,发现 3 号瓶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并产生大量白烟。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把注射器内从 3 号玻璃瓶中抽出来的水再次注入到 3 号玻璃瓶中。
(讨论分析)对比 1、2 号两瓶现象可知,_____。对比_____两瓶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方案二:
(查阅资料)红磷和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对人体有害;氢氧化钠(NaOH)溶液能和产生的白烟发生化学反应将白烟吸收;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二所示。
(反思评价)
(5)写出供氧装置中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6)方案二中尾气处理装置的作用是_____。
25. 详细信息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气体成分含有_____,猜想二:气体成分含有_____。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得气体中加入:
_____

_____

有二氧化碳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_____。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大家经讨论后一直认为方案_____(选填“一”或“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原因是_____
c.经过A、B两组同学将收到的气体尽管都用比较准确的方案实验,但A的误差较大,小刚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6. 详细信息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含量,某同学将鸡蛋壳洗净、充分干燥并捣碎,展开了下列探究.
(1)将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配制成10%的稀盐酸,操作步骤为:
步骤1:计算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g;(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的密度ρ为1.2g/mL)
步骤2:计算所需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mL;
步骤3:根据计算结果,用_____分别量取所需的水和浓盐酸;
步骤4:先量取水倒入烧杯中,然后量取浓盐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稀盐酸.
(2)测得鸡蛋壳、空烧杯的质量后,将16g鸡蛋壳置于烧杯中,将配制的稀盐酸全部加入(盐酸过量),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其充分反应,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假设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数据记录 如表:

鸡蛋壳的质量

空烧杯的质量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内容物的总重量

16g

60g

155.6g



①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②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