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9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附答案与解析

1.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
B. 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C. 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D. 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2. 详细信息
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么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学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
A.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 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 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D. 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3. 详细信息
白居易论及当时的某机构时曾说:“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该机构最可能是唐初的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政事堂
4. 详细信息
《史记·蒙恬列传》载:“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其中的“道”
A. 指直道
B. 有利于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C. 是与县同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D. 考古证实路面宽度在10米至20米
5.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
C. 唐朝六部尚书 D. 明朝内阁大学士
6. 详细信息
秦朝中央官制中,“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治粟内史
7. 详细信息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引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指
A. 宗法制和郡县制
B. 分封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8. 详细信息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B.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9. 详细信息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
A. 领土主权
B. 贸易主权
C. 关自主权
D. 司法主权
10. 详细信息
毛.泽东在评价某次历史事件时说“这时,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他是在评价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11. 详细信息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12. 详细信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
B. 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
C. 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
D. 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13. 详细信息
“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资政新篇》的这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说明( )
A. 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 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 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
14. 详细信息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B. “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 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D.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15. 详细信息
【加试题】新近学者研究认为英国光荣革命的和平、顺利只不过是两百年来政治家和学者所共同塑造的表象而已,英国的革命和其后的法国、俄国、中国等革命并没有基本分别,现代化转型往往不可能避免流血、斗争、混乱,即使那么成功的光荣革命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可以对辛亥革命及为革命前仆后继的许多先烈感到释怀。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不断推翻原有历史结论才能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
B. 对历史理解的变化影响着现实中人们的历史情怀
C. 厘清历史真相的价值有利于人们判断现实的是非
D. 历史学者的职责在于不断创新对历史的判断理解
16. 详细信息
下图为抗日战争初期某次会战的概况,这场会战

A. 体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B. 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
C.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该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17. 详细信息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城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明应乡村农民的暴动,而推翻反革命的政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
A. 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 坚持“城市中心论”
C. 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D. 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18. 详细信息
理清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础。辛亥革命时期史事纷杂,以下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④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A. ④①③②
B. ①④②③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④②
19. 详细信息
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20. 详细信息
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认为“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价值。”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A. 得到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
B.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1. 详细信息
“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歌颂了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22. 详细信息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23. 详细信息
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深有感触地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我愿意在这个方针下,尽力联系原国民党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团结在政府的周围,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应有的作用。”引发邵力子感触的是新中国实行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4. 详细信息
1950年2月25至28日,宁波市召开了第一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代表听取了宁波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财政局长的报告,并选举产生了宁波市第一届第一次协商委员会委员。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提案124件。对于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代行了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 为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了法律基础
C. 会议议题可能包括了宁波市加快公私合营的内容
D. 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25. 详细信息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已经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案,对其进行修改。下列内容属于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的是
A.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C.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6. 详细信息
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 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 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 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 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7. 详细信息
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求同存异
28. 详细信息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由“一边倒”转变为“一条线”战略。在这个战略中应团结的国家是
A.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与中国相临近的新兴发展中国家
C.与中国大致处于同一纬度的国家
D.与中国有着共同遭遇的亚非国家
29. 详细信息
1954年,某国际会议最后宣言规定:“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的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最终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这次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雅尔塔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30. 详细信息
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
A. 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
B. 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 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31. 详细信息
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要积极开辟人文合作新渠道,加强上合组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弘扬上合组织主旋律。这表明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32. 详细信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出现这一外交主张是因为
A.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走向多极
B. 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
C. 和平力量增长,战争威胁消除
D. 建成中美两国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
33. 详细信息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一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从1956年到1965年,中国先后同19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鼓励企业扩大对非洲的投资,积极扩大从非洲的进口。我国企业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中非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苏丹能矿部各以50%股份合资建成的公司,胡J涛主席访问非洲期间在考察该公司时指出,中苏石油合作,既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也促进苏丹建立了完备的石油工业体系,为苏丹合理利用资源、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把本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作出了贡献。事实证明,中苏石油合作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特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发展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原因。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合作的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