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上半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考试(江苏省宜兴市陶都中学)

1.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写汉字
皱xié ______? juàn_____永 急不xiá______择
2. 详细信息
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诗经?蒹葭》)
②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李煜《________》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
⑦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远大抱负。
3.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节约预算的踌躇以后,“乡亲”把刚到手的钞票一张两张地交到店伙手里。
B.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C. 城区的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已融会贯通,营造出“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
D. 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 详细信息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A. 晖:日光 B. 观:景象 C. 备:详尽、详细 D. 极:到极点
5. 详细信息
下列对名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收集黄瓜中的阳光、用蜘蛛丝织布、建房先从屋顶开始等都是格列佛在“拉格多大科学院”的见闻。
B. 大人国虽然是理想的君王,但格列佛待在大人国时间长了思乡之情也日益浓烈。
C. 王利发是《茶馆》的线索性人物,他善于应酬但难免被欺压,他勇于改良但挡不住茶馆的败落,他当了一辈子顺民但最终落了个自杀的凄惨下场。
D. 秦仲义是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他敢于挑战旧阶级,富于报国之心,想实业救国。但在黑暗的现实面前惨败下来,最后彻底堕落,他告诉王利发:有钱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
6. 详细信息
(题文)格列佛在大人国最初发现他的农民家有哪些危险的或者不愉快的经历?请列举三个。
7. 详细信息
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楚,请言项王为人。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谨,言语,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民户知之。大王失职之蜀,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东出,秦民归汉,汉王遂诛三秦王,定其地,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韩信之谋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
【注】:?(wán):磨损。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醒能述以文者 B. 以土砾凸者为丘
C. 杀之以应陈涉 D.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 汉王刘邦采用滕公、萧何的意见,提拔韩信,拜韩信为上将军,并放下架子,虚心请教韩信。
B. 为感谢刘邦知遇之恩,韩信把自己在项羽军营里了解的情况和项羽犯的错误都告诉了汉王刘邦。
C. 韩信认为,扎营彭城、放逐义帝、任人唯亲等一些策略,已经使项羽失去了民心和霸王之名了。
D. 汉王采纳并实施了韩信的谋划,平定了三秦大地,聚集了诸侯军队讨伐项羽,为帝业奠定了基础。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臣:________ ②都彭城 都:_______
③今大王诚反其道 诚:_________ ? ④民无不恨者? 恨: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
(2)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
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赏析上阙“江上舟摇”中“摇”的妙处。
(2)结合全诗,说说首句“一片春愁待酒浇”中的“春愁”有哪几层含义?
9. 详细信息
文艺作品要超越“戾气”
张颐武
一些文艺作品中存在“戾气”横行的情况,这样的文艺作品一旦流行,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
戾气之作的出现往往来源于对某种社会情绪的“迎合”,也来源于作者对社会发展走向认知和理解的片面化。这种片面化的认知,一方面是对急剧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社会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矛盾缺少理性和客观的理解,看不到问题正是由于发展的阶段性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中等收入群体和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诸多新的现实困扰。现在人们温饱有余,生活条件相对过去有相当大的改善,但也会碰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是过往生活中不曾具有的,往往让人觉得更难以化解。如剧烈竞争产生的巨大压力,住房、子女教育和消费主义诱导下出现的攀比和诱惑,都造成了严重的问题。西方社会当下的条件毕竟比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要完备,更增添了这些群体的问题感,由此产生了许多焦虑和困扰。“戾气”之作应运而生,变成了社会困扰的表征。
有“戾气”的文艺作品,其好处是看到了一些社会问题,但通过宣泄“戾气”将其简单化、表面化和极端化,让社会问题变成了文艺作品唯一的表现。这样的表现既简单化了人性、表面化了社会问题,又极端化了社会情绪。
实际上,仅仅宣泄情绪、渲染“戾气”的文艺作品,其品格历来是不高的。晚清的谴责小说,就是类似这种“戾气”的文化,被鲁迅先生评为“辞气浮露,笔无藏锋,过甚其词,以合时人嗜好”。这样的作品并不折射现实,而是扭曲现实,不是让人看到出路,而是让人或情绪躁动或消极犬儒,并不能促进现实的改革,也无助于社会的转型,只能加剧社会的焦虑与矛盾,把人生的问题变成消费品。“戾气”不是创作的正道,也无法给文艺带来真实的生机。
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大众文化或高雅作品,都需要既有反映社会的独到角度,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又有较深入的思考和对于社群的认同,促进人们“守望相助,互相扶持”。有人性表现的力度和对于时代脉搏的把握,有感性的表现力和理性的思考力。超越“戾气”,让文艺更多地与真实的社会对话,才是我们需要的。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文中划线句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