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安徽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中考试

1. 详细信息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A.血缘亲疏        B.长幼有序        C.地位尊卑         D.先帝遗愿

2. 详细信息

《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
①②             B②③              C               D①②③

3. 详细信息

《史记商君传》: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则材料不能反映

A.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   

B.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C
.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                     

D.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

4. 详细信息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
.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5. 详细信息

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
A
.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B.三省相互牵制

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                      D.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6. 详细信息

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 

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②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

 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详细信息

史书载:宋兴,始以……对持文武二柄。文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

A.三司、枢密院               B.中书门下、枢密院        

C.中书门下、三司               D.枢密院、三衙

8. 详细信息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
.内阁制度        B.胡惟庸集团              C.宦官集团            D.宰相制度

9. 详细信息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皇位世袭             D.天人感应

10. 详细信息

《清稗类秒》载:光绪皇有一次阅考卷,发现大多数考卷“意皆从同”。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八股取士的弊端                  B.古代选官制度的弊端  

C.科举舞弊的结果                  D.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11. 详细信息

史载,道光时(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它反映的是 

A.道光年间,湖丝先从广东后自上海出

B.因“海禁”政策,湖丝只能从广东、上海出口

 C.鸦片战争后,湖丝方出口海外

 D.道光年间,湖丝仅在上海出口

12. 详细信息

三元里人民发出《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因大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对这一文件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可以作为研究鸦片战争的辅助资料    ②反映出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绪

 ③带有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                ④主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 详细信息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14. 详细信息

一首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 详细信息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16. 详细信息

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1861年又成立了专门同外国打交道的“总理衙门”。从时代发展潮流看,这些外交机构的成立     

A 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B.说明中国平等步入国际社会     

C.适应了列强统治的需要                        D.标志国家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17. 详细信息

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 详细信息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 详细信息

阅读下表,对该表中外国在华设立银行数量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有

1913年前外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 

年代    

 

 

 

 

 

 合计

1894年前          

12

1

2

1

 16

18951913

4

12

11

14

1

8

29 

85 

 ①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④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直接有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 详细信息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④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 详细信息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③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 详细信息

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23. 详细信息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

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B.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24. 详细信息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

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君主专制              C.暴力革命          D 改良维新

25. 详细信息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26. 详细信息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哪些语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27. 详细信息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28. 详细信息

有人说20世纪初中国的革命,主要是按照卢梭主义来搞的一场政治大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要成果是: 

A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 推翻袁世凯独裁统治 

C 国民革命取得胜利                D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29. 详细信息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30. 详细信息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31. 详细信息

孙中山曾经以洪秀全第二自比,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却远远超越了太平天国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在组织形式、领导阶级,革命纲领和斗争目标上有了哪些新的发展?试分析导致新发展的原因。(11分)

32. 详细信息

钓鱼群岛位于中国台湾东北的东海海域,由钓鱼台(岛或屿)、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五个岛屿及几个岩礁组成,其陆地面积约 6.5平方公里。钓鱼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1895年被日本占领,二战时期,钓鱼岛又由美军控制,二战后据相关国际文件规定钓鱼岛理应归还给中国,但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群岛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中日之间就钓鱼群岛主权问题冲突不断,已经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 

材料一 1403年左右出版的中国航海记录《顺风相送》载:“至八日出海口,九日,隐隐见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然顺流而下,亦不甚动,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程。夷船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后。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多幅海疆图都清楚标明钓鱼群岛为中国的一部分,1863年清朝刻印的《皇清中外一统舆图》中,用中文明确标注我国版图包括钓鱼屿诸岛在内,而古米山以东用日文标名属于琉球。在行政上,钓鱼群岛明朝年间隶属福建省,清朝初年起隶属于台湾。 

材料三 明清以来中国福建、台湾等地居民经常前往该群岛捕鱼采药,数百年间从未间停,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曾经有史学家提出许多证据证明,日本人在1884年发现钓鱼台,1895114日本内阁决定将钓鱼群岛“编入”日本领土。 

材料四: 1961年至1968年期间,美国方面对台海盆地进行过详细的地质勘测,估算出在台海盆地约2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上,至少蕴藏了等同整个波斯湾的巨量石油,保守估计为800亿桶。 

1)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为什么说钓鱼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3分) 

          

2)近代日本曾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在这场战争中,你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曾在1884年及1895年两度窃据钓鱼台和现今占领钓鱼群岛的主要意图各是什么? 2分)

3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思想。(3分)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3分)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4分)

3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思想产生的背景。(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不同。(4分)         

3)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