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九年级上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期中考试

1. 详细信息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稍逊(sùn)    亵渎     成吉思汗(hàn    断章取意

B.喑哑(àn)     风搔     强聒不舍(guō)      言行相顾

C.扶掖(yè)   禁锢     恪尽职守(gé)     心无旁鹜

D.妖娆(ráo)    留滞     重蹈覆辙(dǎo    怒不可遏

2.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B.一组被称为“杜甫很忙”的杜甫画像在网络山疯传,不少专家学者对此事气吞斗牛

C《公司的力量》这本书用寻章摘句的方式,搭建出一套混杂、混乱、玄之又玄的市场经济观。

D过去去图书馆要费力淘神才能借到一本书,如今,一张信息卡便将图书馆“搬”回了家

3.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我哪里会想到,出版一本译作需要那么多人的努力才能面世

B.金星上大气的逃逸,是造成金星上缺水而被富含二氧化碳的稠密大气所笼罩。

C.《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

D由于此前的长期阴雨天气,导致今年江西的明前茶比往年推迟了一个星期左右

4.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镇馆之宝是被西方人命名为“露西”的古人类化石,她是1974年美国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地区发现的。

②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简陋得让人难以置信,几块水泥板搭成的两层小楼,楼前是篱笆围起来的庭院。

③如果不做介绍,还以为是一处路边旅店。

④但是,其貌不扬的博物馆里陈列的大量文物却是可以震撼世界的。

⑤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最便捷的办法就是走进她的博物馆。

A.⑤②③④①      B.②③④①⑤             

C.②④⑤①③      D.⑤①③②④

5. 详细信息

下列文学常识无误的一项是(      (2)

A.《陈涉世家》选自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施耐庵,这部书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C.《武陵春》的作者是李清照,我国著名的女词人。其中《武陵春》是题目。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内容多记谋士(策士)的活动,写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6. 详细信息

以下是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在2012全国两会上的一次发言,请选出对其主要观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   )(2分)

我们中国为什么要把英语考试放在这么重要的地位上?比如说中考高考全都是150分,和语文数学都是同等分数。我们也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国家,把一门语言放在孩子前途这么重要的水平上。其实我们可以相信,不放在这么重要的水平上,中国走向全球化、国际化的进程不会受到什么影响。美国的数学,到高中毕业还在学我们的初三数学,但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几乎全出在美国。

A.  追问中国把英语考试放在重要地位的原因。

B.  美国不重视数学但出伟大的数学家。

C.  中国应适当降低英语考试的地位。

D.  中国走向全球化、国际化并不很依赖英语。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8题。(4)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 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 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①李涉:唐宪宗至文宗时洛阳人。元和年间因事被贬。本诗作于迁谪途中。秦城:指京都长安。③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7.对本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最准确的一项是(  

A.能够脱离藩篱的兴奋             B.对不公正待遇的愤恨

C.与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           D.因被远谪的愁苦

8.关于本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中诗人就点出他这次再宿武关非同寻常,名为“游”其实不是“游”。

B. “乱山高下”四个字,把商山重峦迭嶂、回环曲折的气势和形貌,逼真地勾勒出来了,写出了诗人当时心胸开阔、苦中寻乐的心境。

C.第三句写诗人再次来到武关,形单影只,非常凄凉。

D. 诗人的愁苦无处倾诉,只得借助溪水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

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甘贫力学,博书传。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除,得其实。州议减常平米直,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有馁死者。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实窥伺攘夺者也。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规画防闲,民甚赖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注释】①俾(bǐ):使。②江右大侵:江西又称江右;大侵:古代称荒年。③蠲(juān):除去。④常平米直:古时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买入,谷贵时减价卖出,以稳定米价。直,价值,价格。⑤馁(něi):饿。⑥粜(tiào):卖米。⑦振:同“赈”,救济。⑧规画防闲:谋划和防范。

9.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乃 请 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A. 乃 请均 境 内/之 地 为 八  B. 乃 请均境 内 之 地/ 为 八

C. /请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D. 乃 请/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极(    )(2)具(    

11.说说“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的意思。(2分)

12.找出表明刘清之设想的赈济灾民的最终结果的句子。

13.从选文中能看出刘清之在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9. 详细信息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                 

2                   ,西北望,射天狼。

3)足蒸暑土气,                 

4)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中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表现出战斗激烈场面的句子是:                                         

6)以水喻愁,往往可以收到具体可感的效果。如李煜绝命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在国败、夫亡、失宝时写的《武陵春》中也流露出了类似的感慨:“                            。”

10.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7分)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矫友田

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怡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蛰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

⒂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选自《阅读》2012年第4期,有删改)


15.
本文采用的是什么叙述方式?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6.1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2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

                                                                              

                                                                                   

17.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
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溢满了整个天空。

                                                                              

                                                                                   2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18.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2分)

                                                                                  

                                                                                  

                                                                               

19.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3分)

                                                                                  

11.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3)

悦读姿势

向贤彪

    1)从一定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它的阅读史,一个人亦如此。

    2)犹太人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他们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让孩子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和过道上,可随时翻阅。有资料说,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以读书为乐已经深深融入犹太人的血液里,也使他们在人类长河中光芒四射。据统计,全世界共有800多人获诺贝尔奖,有犹太人血统的就占了近四分之一,而犹太人数量不到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三。

    3)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追念儿时读书时的情景。至于流传千古的“凿臂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邪种对书的迷恋让人心生敬畏。

    4)将中外读书情形做一番比较,不免让人心生遗憾:有时我们过于强调“苦学”而忽略了“乐学”,过于强调“正襟危坐”而忽略了“随性阅读”,过于强凋读书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它的“功能性”。这就使得阅读难以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难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亦极有可能将知识庸俗化,将读书引入歧途。

    5)就以读书的姿势为例,其实大可不必讲究。古人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法看似不雅,实则领略到了读书的真谛。而今,公园里的“晨读”、公交上的“走渎”、倚床挑灯的“夜读”,无一不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正如有人所说,“先要把读书看得很平常,才可以读书……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随性而读,是与生命相伴始终的。”只有把读书当做平常之事,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才会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6)阅读的身体姿势也许并不重要,但心灵的姿势却不可或缺。这种“心灵的姿势”,既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经典的敬畏,也是对读书选择性的把握。喜欢读书是一种态度,而善于读书则是一种能力。读理论之书,打牢“基本功”;读经典之书,占领“制高点”;读大家之书,开扩“大视野”;读哲学之书,掌握“金点子”……让心灵俯就于经典,让灵魂与灵魂对话,自能积累底蕴、提振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

    7)《朗读手册》中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的终极武器。”世界上很难有东西永恒,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字却是特例。“俯而读,仰而思”,走进书香世界,扑下身子亲近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姿势,一种世界上最美的姿字,一种能给民族和我们个人带来希望的姿势。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20.与本文所阐明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随性而读,是与生命相伴始终的。

  B.阅读能积累底蕴,提振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C.阅读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将给民族和个人带来希望。

  D.苦读让人心生敬畏。

21.文章第(2-6)自然段的论证过程大致为:      中外“悦读”情形→中外悦读”情形              悦读的情形。(3分)

22.文中划线句亲近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姿势,一种世界上最美的姿势,一种能给民族和我们个人带来希望的姿势。”语意含蓄而深刻,联系上文,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4分)

23.探究下面两则材料,从阅读的角度,说说你的发现。(谈三点即可)(3分)

    ①在德国,孩子从出生就有婴儿书陪伴。当然这些书大都是塑料书或者是布做的,孩子可以把书带进浴缸,看小书漂浮。这是孩子阅读的第一块基石。

    ②澳大利亚人外出带书可不是做样子。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马路边、草坪上、海滩旁、商店里、候机厅内,常见人捧书阅读的场景。有些书迷甚至一上车、船,就习惯性的掏出一本书,然后心无旁骛的看起来。即使是站立者,也照样抓住栏杆或吊环,在摇摇晃晃中享受阅读。

12. 详细信息

综合性学习(6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我们再次与众英雄聚首时,会惊异的发现,我们的灵魂已在不知不觉中间升华。某班同学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性学习中准备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找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都是各领域杰出的、对社会有影响的人物。调动你的积累,补全下表。

人   物

成  就

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推动科技进步,普及科学知识

(2)【论风流人物】吴世镜同学向大家推荐了一位“打假斗士”方舟子,他认为方舟子称得上是当代的风流人物。你看了相关资料后也认同他的看法,请结合资料写出一则赞语。

资料:方舟子以自己创办的新语丝和博客、微博为基地、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打假,引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打假旋风。被他揭露的造假人物有唐骏、李一、乐嘉、李开复等。在凤凰网“你认为当下的中国是否需要方舟子?”的调查中,近九成网友认为中国当下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打假人士。方舟子以执着态度揭露造假和浮夸,寻求事实真相,哪怕遭人报复。有人说方舟子一直就像孤独的斗士,始终站在“造假者”的对面。

赞语:                                                                                                                                                                                            

 

 

13. 详细信息

    在青春路上,你不愿意言听计从,不愿意唯唯诺诺。你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不想长大,是因为不想过早失去童年的那份纯真;不想哭,是因为不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脆弱;不想回头,是因为不想让自己丢掉了前行的信心与勇气……青春的你,一定在自己的心底里有很多的不想,那就请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展现出思想的美丽吧!

请以我不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