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西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净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2. 详细信息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3. 详细信息

两汉时期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官之任用,“不考人才专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碟”,“家之婚姻,必由谱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家谱是由政府纂修的                B.家谱具有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

   C.家谱蕴藏着丰富的史料       D.“三纲五常”是修谱的宗旨

4. 详细信息

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B.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

    C.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        D.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

5. 详细信息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6. 详细信息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 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该思想是:

    A.心学    B.理学    C.阴阳五行    D.佛教

7. 详细信息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C.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D.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8. 详细信息

杨慎在《文字之衰》中提到明代中期的文学评价,“宋人曰是,今人亦日是;宋人日非,今人亦曰非”。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未达到宋朝的高度

 B.明代对士人的践踏消磨了文人的创作才能

   C.程朱理学在明代取得了统治地位

  D.明代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压制士人思想

9. 详细信息

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A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10. 详细信息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1. 详细信息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像印刷术、火炮……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造成中国这种停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不重视影响科技推广       B.小农自然经济形态相对落后

C.民风纯朴崇尚自然排斥机巧       D.封建迷信和守旧势力极力阻挠

12. 详细信息

书法界一直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讲究的是哲理性、书卷气、风格化,重意境表达。这种追求的社会土壤不包括:

A.晋宋相似,宋人刻意比附           B.北宋重文,文人地位提高

C.城市繁荣,市民审美多元           D.理学兴起,文人看重修养

13. 详细信息

.右图是经典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笑容可掬,由图集中反映出这类中国年画的基本特点有:

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活泼热闹,重吉祥、喜庆    ③饱含乡土气息表现美好愿望  ④具有浓郁宗教色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14. 详细信息

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社会上养成这种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给你官做的毒手段了。能得胡适如此评价的中国文人当是:

A. 施耐庵           B. 蒲松龄           C. 吴敬梓        D.曹雪芹

15. 详细信息

苏联从1952年起为配合国际和平理事会发起的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活动,开始发行包括文学家在内的外国名人邮票。右图是1958年在苏联邮票园地亮相的中国文化名人关汉卿,对他的盖棺论定,最贴切的是:

A.“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B.“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

C.“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D.“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16. 详细信息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体现了普罗塔哥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它既否定了传统的神本主义,也破除了绝对权威主义。下列与普氏观点最接近的说法是:
A
.“格物致知”                      B.“知识即感觉”
C
.“因信称义”                      D.“知识即美德”

17. 详细信息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 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 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18. 详细信息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说:“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又强调“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他这样说是因为:
A
.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
.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19.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 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 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 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 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20. 详细信息

卢梭在《爱弥儿》里写道:“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到。”这表明卢梭:
A. 要求重订社会契约                 B.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C.
宣扬人民革命的理论                 D. 要求实行均贫富

21. 详细信息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 

D.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22. 详细信息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3. 详细信息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 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24. 详细信息

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让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后果。这说明启蒙思想家们:

认为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B. 强调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

C. 认为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      D. 认为理性会使人们生活更幸福

25. 详细信息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恩格斯这段话肯定的是: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宗教改革运动     C. 科学社会主义     D. 启蒙运动

26. 详细信息

材料一: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 孟鸥、王峰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 董仲舒 《举贤良对策》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1分)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4分)


材料四: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 顾炎武 《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2) 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四,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分)

材料五: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
(3)
据材料五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6分)

材料六: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4)
材料五、六与材料二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 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5分)

27. 详细信息

 (1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年代

科技发

()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2)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

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3)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有的成为文明的助推器,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请列举你认为最重要的两项成果,并说明它们如何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4)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3)

28. 详细信息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并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名言。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思想家的核心主张。(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的什么社会思潮?简析这一思潮出现的原因。(6分)

材料三: 36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86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造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3)概括材料三的主张,并指出其影响。(4分)

材料四: 孟德斯鸠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4)据材料指出,为什么说“孟德斯鸠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材料一、二相比,孟德斯鸠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