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江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中考试

1.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就是饭碗问题。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以下各项,未能正确反映这段话的含义的是

A.以上言论中的“帝国主义”意味着对外侵略扩张

B.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阶级矛盾

C.英国经济依赖于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

D.通过帝国主义政策解决经济危机和避免战争

2. 详细信息

俾斯麦说:“就在70年代初我们结束战争回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说了,我们什么时候再开战?什么时候我们兴‘复仇之师’?”文中所说的“他们”是指

A.英国人     B.法国人       C.德国人           D.俄国人

3. 详细信息

 “用亚洲人的观点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潘尼卡界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依据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局限在欧洲国家范围内进行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了毁灭性打击

4. 详细信息

191482,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的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这说明                 

A.英国将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战

B.英国的目的是以武力征服德国遵守条约

C.英国为了维护国际公理而战

D.英国以保护比利时为借口,参加对德国的战争

5. 详细信息

191483,德军进攻比利时,遭比利时人民顽强抵抗。德军在付出伤亡3万人代价后,侵占比利时全境。以下关于比利时抗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德军以沉重打击,令德军的进攻计划受挫

B.体现了比利时人不惧残暴、勇于抗争的精神

C.打乱了德军作战部署,“施里芬计划”破产

D.为英法的军事准备提供了时间

6. 详细信息

《圣诞快乐》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

A.南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

C.西线→东线→西线                 D.东线→南线→东线

7. 详细信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8. 详细信息

.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个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简直在消灭一切……”这个战役应该是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9. 详细信息

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下表中协约国在1914-1917年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单位:百万吨)

 

A.美国加入协约国阵营,放弃中立  

B.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意大利的倒戈             

D.同盟国集团内部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影响了经济

10. 详细信息

按照《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赔款60亿马克。……被占领区煤炭开采量占全国的90%,铁矿石开采量占全国的73%,工业占全国的54%。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和约是苏俄同协约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该和约使俄国成功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C.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D.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11. 详细信息

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是

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

12. 详细信息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道“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13. 详细信息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了。”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的影响是

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4. 详细信息

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又用其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构建欧洲的秩序,主要表现在

A.反对法国过分地削弱德国

B.要求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

C.反对美国提出的和平计划

D.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争雄

15. 详细信息

观察右图漫画,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分得和平大蛋糕

“一角”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的五四运动激怒了帝国主义列强

B.日本取得了美、英、法等国的支持

C.日本在和会上不插手欧洲的事务

D.德国主动请求和会把山东交给日本

16. 详细信息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①承认奥地 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 详细信息

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主义,促进历史进步的是

1897年德意志帝国首相提出的“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站在阴影里,但我们也渴望阳光下的地盘”

1905年兴中会倡导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的民族自决

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8. 详细信息

在凡尔赛体系下,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A.巴尔干地区成立民族国家              B.奥斯曼帝国瓦解

C.德国丧失了海外殖民地               D.奥匈帝国瓦解

19. 详细信息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这一民主化表现

A.用集体缔约的方式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

B.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

C.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间的矛盾

D.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

20. 详细信息

《和平大使》一书中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地保持均势。”英国在下列哪些事件中的态度体现了上述原则

①巴黎和会      ②对德赔款问题   ③洛迦诺会议   ④华盛顿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 详细信息

.二战后,盟国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纽伦堡设立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对东条英机、戈林等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是               

A.《洛迦诺公约》                      B.《国联盟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非战公约》

22. 详细信息

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这项法案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了道路       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

C.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规定的    D.是对魏玛宪法的进一步完善

23. 详细信息

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这种说法所依据的事实是

A.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得德国人的普遍支持

B.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执政党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了实际利益

24. 详细信息

1936年,德国采取了破坏以往条约的某一行动,英国政府以这只不过是希特勒要收回“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而已”为理由,对法西斯德国姑息纵容。据此判断,当时德国的“某一行动”是

A.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C.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D.出兵吞并奥地利

25. 详细信息

广田弘毅是靖国神社中的甲级战犯,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中被处以绞刑的7名日本甲级战犯中唯一的文官。1936年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规定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级以上的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工具,禁止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颁布了全面侵略中国、并进一步南北并进大肆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纲要》,使日本进行所谓的“准战时体制”。以上措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C.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的策地  D.日本军部出现了“北进派”“南进派”的分歧

26. 详细信息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于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材料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共有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洲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材料三 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半月刊》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最终以“劳工参战的方式参加一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战中“华工兵团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兵团”所起到的作用。(6分)

27. 详细信息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到西方;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 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种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这纯粹是幻想。

——[]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25日照会的总意见》

材料三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历史直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巴黎和会上法国对德国持怎样的态度?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联在制止战争侵略方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6分)

28. 详细信息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21811,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材料二 日本政府对美国的邀请迟疑不决,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如出席会议日本将为被告到会受审;不出席则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外交上陷于孤立。日本政府经过再三考虑,到727日才作出回答,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 “已成事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8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邀请中国参加这次会议的意图以及中国当即表示同意的原因。(6分)

3)材料二中所谓“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什么问题?(2分)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这次会议的实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