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1. 详细信息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二者的相同点是

A 是国家治理的形式 B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 与宗法制密切结合 D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2. 详细信息

《商君书》云: “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这说明秦

A 完成对全国的统一 B 冶铁业发展很迅速

C 行政管理上行县制 D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3. 详细信息

史载 “汉家承秦之制……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下列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

A 设中书省,总揽国家权力 B 建立行省,加强中央集权

C 设立中朝,限制丞相权力 D 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大臣

4. 详细信息

史学家钱穆指出, “两汉人才皆从地方自治出,而地方自治则注重学校教育和乡邑清议,宜乎两汉吏治之美,冠绝后世。而汉代国力之隆,治化之蒸,亦皆本于此矣”。该论述意在

A 肯定世卿世禄制度的政治影响 B 强调察举制对两汉兴盛的时代价值

C 描述九品中正制度的历史意义 D 突出科举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5. 详细信息

成书于西汉的《礼记 ·曲礼》有言:“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唐代《唐律疏议》规定:“文选君子行诗曰,君子防未然……言国家制刑,惩一而诫百,使之畏于未犯之先,不幸而丽于法,则宽平其徽纆(木工所用的绳墨),而心则主于博爱之仁也。”据此可知汉唐以来古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是

A 礼法并用 B 以民为本 C 为政以德 D 以法治国

6.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难看出这样一条轨迹:先秦时期的民族交融,促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新型统一帝国的出现。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带来了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大统一和大发展的高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先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 B 中国历史有两次分裂与统一

C 民族交融为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 D 隋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顶峰

7. 详细信息

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其主要内容有: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乡约的特点有

①受儒家思想影响  ②重视规范乡民的道德行为

③强调乡里的自治  ④乡约替代政府的基层治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详细信息

下表是元代设置的地方监察机构,反映出元代

至元六年

(1269年)

初设四道提刑按察司

(继承金朝制度)

分轮巡按,半年一次;

提纲刑狱,监察官吏。

至元十九年

(1282年)

形成二十二道提刑按察司

(陆续增加、调整、拆分)

至元二十八年

(1291年)

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

(提刑按察司改制)

分道监察,常驻治所;

监察民事、钱谷、官吏。

A 政局动荡导致政策波动 B 中央与地方矛盾不可调和

C 地方行政体系日渐混乱 D 中央加强对地方有效监管

9. 详细信息

明清两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等作出详细的规定。这有利于

A 行政权与监察权之间分权制衡 B 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

C 完善监察体系,有效杜绝腐败 D 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地位

10. 详细信息

以下四项表述,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正确的一项是

史实

结论

A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B

明朝人颜钧认为: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

实施刑罚的目的是实现道德教化的要求

C

清朝在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 改土归流 ,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清朝加强了君主专制

D

1689 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 中国 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清朝的外交完成了向近代的转型

A A B B C C D D

11. 详细信息

中书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机构。以下对于中书省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史公司马迁曾任中书令 ②六部隶属于中书省

③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 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A ③①②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①②③④

12. 详细信息

下列对于汉至明清时期 “县”的数量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西汉

数量(个)

1587

1255

1573

1127

1171

1358

A 各朝代县的数量与疆域范围的大小相关 B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口最多的时期

C 县是古代设置的地方基层管理行政机构 D 县是中国古代长期设立的地方行政建置

13. 详细信息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 “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适用上述观点评论的史实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清末新政 D 辛亥革命

14. 详细信息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 “从某种意义上讲,维新志士的主要历史贡献或不在政治方面,而在文化方面,或不在戊戌变法,而在戊戌思潮。”此观点意在强调戊戌变法

A 挽救了民族危亡 B 实现了政治变革

C 引进了西方技术 D 促进了思想启蒙

15. 详细信息

1901年,清政府一道上谕指出,“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由此可推知

A “大衅”是指戊戌政变 B 戊戌变法未触及法律

C 清政府反对变法革新 D 上谕推动 “新政”开展

16. 详细信息

1912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希望由此组织以他为首的责任内阁,在中国推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但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并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这表明当时

A 辛亥革命不彻底 B 各大政治派别互相争权夺利

C 政党政治行不通 D 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不断扩大

17. 详细信息

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为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林学、蚕业、化学、土木工、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染色、采矿、图案、金丁、制丝、邮电等 30个专业。这一划分

A 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B 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

C 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 D 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的重点

18. 详细信息

“(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

A B C D

19. 详细信息

陕甘宁边区流传一首《乡选歌》: “男女都来到,会议开热闹……边区要发展,选举要广泛,选举好人把事办,生活能改善。”它反映了

A 边区人民平等意识增强 B 边区人民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

C 边区民主建设非常完善 D 边区人民参与选举的热情高涨

20.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评价某部法律文件, “它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它”是指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 《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 详细信息

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上作 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等十个方面的关系;强调对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和错误,要引以为戒。这说明

A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已初步建成

B 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

C 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 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22. 详细信息

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使用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据此可知在党员干部管理问题上,我们坚持

A 公务员制度建设 B 媒体监督干部 C 党管干部原则 D 群众监督干部

23. 详细信息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关于这部法典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②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④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B . 共和国的元老院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C . 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力

D . 共和国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25. 详细信息

公元前 451年, 为应对平民斗争,罗马贵族和平民各5人组成编订法典委员会。委员们被派赴希腊考察法制,同年归国,制定法律十表,由民众大会决议通过,次年又制定两表,作为前十表的补充,从而形成《十二铜表法》。这反映出

①希腊法对罗马法的制定产生影响         ②平民斗争使罗马走向法制的道路

③平民的权益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         ④罗马法律充分保障了自由和人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6. 详细信息

(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 “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人权宣言》

27. 详细信息

“三权分立使美国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其“麻烦”主要体现在

A 未能有效实践启蒙思想家的理想 B 中央政府权力的分散和互相牵制

C 未能有效解决国内种族歧视问题 D 联邦政府不能代表美国国家主权

28. 详细信息

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19世纪中后期,西方首先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29. 详细信息

西方国家在文官的选用、职责、晋升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其共同特点是

①考试录用  ②政治中立  ③与执政党共进退  ④终身常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0. 详细信息

立法是近现代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共和制得以确立的立法活动是

A 三级会议的召开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

C 议会向国王请愿 D 制宪会议制定出了联邦宪法

31. 详细信息

西城都护

材料一 《汉书 ·百官公卿表》载:“西城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 68 年)初置。 ”《汉书·郑言传》载:“自元狩(汉武帝年号)之际,张骞始通西域;至于地节,郑吉建都护之号。”

材料二 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 65 年),西域的莎车(西域诸国之一)等国在天山南道发动叛乱。《汉书 ·冯奉世传》记载,都护郑吉、汉使冯奉世等“遂以节(古代使节的权力凭证)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拢其域。”

材料三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 60 年)。匈奴发生内乱,《汉书 ·西域传》载:“其后日逐王畔(叛)单于,将众来降,护郑善(西域诸国之一)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是岁,神爵三年(公元前 59 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古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

1)对比《汉书》不同篇目对西域都护设置的相关记载,指出其异同,并谈谈你对记载差异的看法。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域都护设置的作用与意义。

32. 详细信息

“祖宗之法”在宋代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宋朝历代君臣对此都极为尊崇。

材料一 两汉、李唐时期,都有 “祖宗之制”之类的说法;赵宋则有“祖宗之法”一说。宋代祖宗之法形成于太祖、太宗时期。当时很多人认为赵宋王朝很可能是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代”,新政权转眼间就会随风飘散。同时,辽朝也对中原虎视眈眈。由此,后来被宋太宗总结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祖宗之分”便应运而生,它强调保持对于意外事变的戒惕心态,强调防范纤悉,同时保证政治的稳定。

——摘编自邓小南《祖宗之法》

1 阅读材料一,从中央和地方角度说明 “祖宗之法”在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 对于赵宋的 “祖宗之法”应该做出更为理性的分析。只有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政治情势下,才能把握其合理内核及演变趋势,充分认识其对于宋代政治所具有的的实际意义。

——邓小南《祖宗之法》

2 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宋代 “祖宗之法”的认识。

33. 详细信息

科举与文官选拔

材料一 科举始于隋唐时期,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士子自幼习诵儒学经典,皆以科考为目标。到了清代,科举考试内容仍以四书五经为主。 19 世纪中后期,工矿企业大量出现,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逐步发展。 20 世纪初,清政府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新机构。 1905 年,清政府颁布谕令,规定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取士制度。 1915 年,民国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法令。

材料二 19 世纪,英国政府除了国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新事务。当时国王、贵族仍主导着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曾任驻华领事馆翻译的密迪乐提出,英国应该采用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面向全体国民,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 1850 1870 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的选官程序和方法。 1855 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 1870 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1 列举隋唐之前中国的选官、授爵制度,并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

2 19 世纪以来,英国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 20 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试评析这一现象。

34. 详细信息

西方法制

材料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 “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1 阅读材料,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2 结合所学分析出现上述制度的时代背景。

35. 详细信息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面貌。

改革开放部分成就表

序号

史实

1

1982 年通过新的宪法,宪法规定了我国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重大问题。

2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首先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3

1997 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

2012 年党十八大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2015 年以来,人们军队初步形成新格局

6

2015 年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以来,到 2018 年,已经在 30 多个国家实施 200 余个发展合作项目

阅读上表,任选两项史实,并从所学知识中补充一项经济角度史实,运用这三项史实阐释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社会进步的。(要求:关键史实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