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2021届专题复习——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训练题(一)【含详解】

1.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电视剧的台词节选。这段台词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2. 详细信息

大化改新在日本政治史上最主要的作用是

A消除了封建割据,完成了国家统一

B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改革的成果

C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政体

D削弱了世袭贵族的势力

3. 详细信息

使节往来,是外交活动的主要形式。下列关于遣隋使和遣唐使的叙述,正确的有(  )

中日友好交往源于隋朝 遣唐使次数最多,最具代表性

遣唐使既是外交使团,也是贸易代表团 中华文明的巨大吸引力是其派遣使节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4. 详细信息

 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到日本,强行闯入日本港口。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反映了

A美国的殖民侵略发展到亚洲

B美国发展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C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潮流

D日本已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5. 详细信息

日本大化改新是一次仿效唐制的改革。改革过程中设立的机构与唐朝的尚书省职能相似的是(  )

A太政官    B神祇官    C大宰府    D中务省

6. 详细信息

日本大化改新实现了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这一制度应是(  )

A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B封建制土地国有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    D氏族土地所有制

7. 详细信息

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  )

A把许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D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8.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实行公地公民制度

B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体制

C中央设立了大藏省和太政官为最高行政机关

D实行班田收授法,征收租庸调

9. 详细信息

大化改新的措施中,把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的措施是(  )

A公地公民制度    B班田收授法

C租庸调制    D改革立法机构

10. 详细信息

日本大化改新实现社会制度变革的经济基础是

A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B封建制土地国有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

D氏族土地所有制

11. 详细信息

大化改新的措施中,把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的措施是

A公地公民制度    B班田收授法    C租庸调制    D改革统治机构

12. 详细信息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这些留学生归国后,要求仿效中国。于是日本政府实行(  )

A农奴制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建立政教合一

13. 详细信息

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借鉴了唐朝的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君主专制制度

司法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开始于公元7世纪中期的日本大化改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持续了约半个世纪                            B仿照中国的明清制度改革

C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5. 详细信息

日本在经济方面效仿唐制的主要表现有(  )

仿效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仿效唐中央官制实行二官八省制 仿效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铜钱 仿效《唐律》制定法律,确定改革成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 详细信息

日本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新阐释,事实上并没有离开中国文化的根。”——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这种新阐释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时期(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7. 详细信息

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的国家,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学习的是中国哪一时期的制度文化

A夏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8. 详细信息

7世纪中叶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  

A德里苏丹国           B日本                      C新罗                      D高丽王朝

19. 详细信息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

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C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

D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20. 详细信息

亚里士多德在评价雅典某一政治举措时说:它的制定乃是出于对那些权高位重者的防范,人民不断驱逐僭主的朋友们,这条法律的目的也正在于此,然而在后来的几年它也被用来除去其它看起来过于强大的人。该举措

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B提高了低等级公民参政水平

C捍卫了民主同时存在缺陷

D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

21. 详细信息

三一区是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所建立的部落组成单位。克里斯提尼将雅典城邦的领土分成10个新部落,每个部落由三个分别位于沿海、内陆和雅典城市的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如此划分的目的在于使部落之间相对平等。这体现了

A克里斯提尼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旧贵族的既得利益,打击平民的政治与经济地位

B克里斯提尼改革废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地位差异,实现了人人平等

C克里斯提尼改革一定程度上关注到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的政治地位差异

D雅典民主改革只是虚有其表,难以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22. 详细信息

穿越时光隧道,当回到梭伦时代的雅典时,你不可能看到公民( )

A.正在抽签选举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B.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参加公民大会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相互驳诘的场面

D.正在陶片上写下他们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放逐国外

23.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谈到:……(雅典)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A雅典城邦的建立

B梭伦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克里斯提尼改革

24. 详细信息

伯里克利任雅典执政官时期,他的老师、著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斯因主张太阳只是炽热的石头而被群众控诉犯了渎神罪,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只能让他离开雅典。这反映出雅典

A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B哲学与宗教尖锐对立

C民主制度形同虚设    D公民言论自由被剥夺

25. 详细信息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雅典民主制度

A进一步扩大城邦公民权力

B按财产多少分配政治权力

C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D推动雅典的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26. 详细信息

据载:有个文盲让一个人帮他在陶片上写下阿里斯底德的名字,而这个人就是阿里斯底德本人。他照办之后,问这个文盲为什么这么厌恶阿里斯底德,得到的回答是他不喜欢人们总是称其为公正者。这个故事说明

A陶片放逐法会成为排斥异己的工具

B陶片放逐法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C陶片放逐法被上层利用以公报私仇

D陶片放逐法反映了直接民主的暴政

27. 详细信息

下图反映的是梭伦任首席执政官后人民焦急等待他宣布改革法令的史实,你认为他所宣布的第一项法律制度是

A遗嘱法

B财产等级制度

C解负令

D建立四百人会议

28.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两者体现的共同趋势是

A国家走向统一

B权力趋向集中

C贵族政治走向瓦解

D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29. 详细信息

下列最能防止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的措施是

A战神山议事会

B比例代表选举法

C陶片放逐法

D抽签选举制

30. 详细信息

抽签选举制使富人失去了运用其财富和地位等方面影响选举的可能,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在古代条件下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引文所描述的是

A.中国先秦时期的军功爵制度    B.中国自隋唐以的科举制度

C.古代雅典民主机关的选举方式    D.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

31. 详细信息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2. 详细信息

据统计,公元前425年以后,雅典每年用于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成员的工薪总数就达100110塔兰特。这体现出:

A城邦财政已不堪重负

B城邦对公民参政的激励

C雅典工薪制度的完善

D公职人员队伍扩编严重

33. 详细信息

克利斯提尼时期,开始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实际上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这一做法

A兼顾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的利益

B为工商业奴隶主开始掌权准备了条件

C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D有利于减轻平民疾苦、缓和社会矛盾

34. 详细信息

梭伦改革的第一项措施就是颁布解负令,有关这一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A它解除了平民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

B遗嘱法是解负令的重要内容

C债务奴隶制废除后,奴隶制在雅典废除

D为了有效实行解负令,梭伦对贵族丝毫不让

35. 详细信息

每一个疏于履行其对公共事务的责任的人,都是在给共和国造成一分伤害。为避免此种状况出现,伯利克里

A以财产多寡让公民分享不同的权利

B建立地区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C发放津贴以吸引公民积极参与政治

D加强陪审法庭以监督公职人员

36. 详细信息

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之间近乎绝对的平等。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众人之上。个人无论好坏,其权力或权威一旦对民主政治集体议政的制度形成威胁,就有可能成为陶片放逐法放逐的对象。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

B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

C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

D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

37. 详细信息

梭伦的诗句写道:“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诗中“黑色的土地”见证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是

①废除“六一汉”制度   ②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③确立财产等级制   ④改革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

38. 详细信息

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

B抽签选举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陶片放逐法

D废除债务奴隶制

39. 详细信息

解负令及其相关法令颁布的结果与影响不包括

A.贵族对土地的兼并未受到制约,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

B.解除了债务奴隶对平民的威胁

C.平民与贵族一样成为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公民

D.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被奴役的对象

40. 详细信息

克利斯提尼制定的陶片放逐法是对当权的人发生怀疑,因为庇希特拉图担任人民领袖和司令官时曾经自立为僭主。这表明陶片放逐法

A扩大了公民政治权利

B对巩固民主成果有利

C体现了人人平等原则

D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

41. 详细信息

雅典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六一汉(按:史家均释为须交农产品收获5/6的分成佃农),如果他们交不起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沦为债务奴隶。为解决这一问题,梭伦

A设置了五百人会议

B设立了陪审法庭

C颁布了解负令

D将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

42. 详细信息

梭伦在其诗歌中说:“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解放!”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分析,梭伦所说的“他们”系指

    A.债务奴隶    B.平民

    C.外邦奴隶    D.贵族

43. 详细信息

在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雅典的历次改革中,民主制度的发展规律是

A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B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

C民主权利不断下移

D从古代民主到现代民主

44. 详细信息

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是(  )

A.首次打破了君主专制统治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

45. 详细信息

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制度起到奠基作用的内容包括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设五百人议事会执掌统治权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

在公民中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6. 详细信息

下列图片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梭伦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A①②④    B①②⑧    C①③④    D②③④

47.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是

A国家为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津貼

B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都有发言权表决权

C除十将军以外,所有平民抽签选任各级官职

D陪审法庭受理所有人的投诉并负责审理案件

48. 详细信息

忽必烈改国号为之后,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这说明他要(  )

A立志变通蒙古军事上的扩张

B以中原文明为基础进行改制

C实行南北汉蒙分治

D抛弃游牧生产方式,推行农耕

49. 详细信息

忽必烈改制的实质是汉化,也就是封建化,在其推行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转变立国之本,以农桑立国

B实行民族迁徙政策,加快民族融合

C以程朱理学作为科举取士的必考内容

D采用汉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

50. 详细信息

下列对汉法旧俗斗争结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

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地斗争中前进的

C汉法旧俗性质相同

D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

51. 详细信息

忽必烈改制实质是汉化、封建化,在其改制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任用汉人

B设中书省

C农桑立国

D设行省加强中央集权

52. 详细信息

忽必烈即位后进行了政体更新,下列元朝中央机构及其职权连线正确的有(  )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枢密院——总领全国军事 御史台——纠察百官 宣政院——行使宰相职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3. 详细信息

今天的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理藩院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台湾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4. 详细信息

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55. 详细信息

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56. 详细信息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年以来,中央逐渐改革户籍制度,到20169月,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据此分析户籍制度的改革

A符合对外开放引进人才的需要

B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C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D导致了城市规模日益庞大

57. 详细信息

日本成功实现了从落后的奴隶社会向法制完备的封建社会的全面转型,一举将日本历史向前推进了至少两千年。推动这次转型的是

A幕藩体制的建立    B出兵侵略朝鲜        C与中国开战           D大化改新

58.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59.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曰:

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

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其三曰,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

《日本大化改新诏》

材料二  事实证明,大化改新没有让日本变成中国,明治维新没有让日本变成欧洲,该学的一样也不少,该保留的一样也没少保留,日本还是日本,日本还因此跳了龙门

《涅槃与文化进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唐朝学习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由此可得出怎样的认识。

6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华文化圈是指受中华文明影响,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区域性文化体系。从空间上看,中华文化圈以中国本土为中心,波及东亚乃至更远的范围;从内容上看,其要素包括汉字、儒教、典章制度、科技和中国式的宗教(如中国化的佛教)等方面;从时间上看,中华文化圈的整体格局是在隋唐时期形成的,因而也称为唐文化圈

材料二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构成国家的主要民族,采用军事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种种形式,对领域外的其他民族国家,建立一种君臣关系。

材料三我国学者认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为“……先进的文化国,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着周边国家。这里既包含着先进国家向后进的周边国家传播文化,又有落后的周边国家对先进文化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的产生,不是由于采用军事的、政策的高压手段,而是由于彼此之间的文化的明显差距。唐王朝的强大和文化的隆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他们为缩短与唐王朝文化上的差距,不遗余力地把唐文化吸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特点,有选择地加以消化和吸收。

请回答:

1)上述两种关于唐文化圈成因的观点,其核心区别在哪里?

2)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结合当时东亚最典型的一个国家的史实加以说明。

6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

材料二 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

部分假名和汉字的对照表

材料三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

(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

(3)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当时日本历史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6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 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日本 1871  年明治政府派使节团考察西方。实地接触西方世界后,对成员们的思 想引起了巨大的冲击,使之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正如随行的福田德兰所说的,在西方 文明面前,他们简直像乡下姑娘来到了上野火车站,看到行走着的时髦女郎时,愈觉得 自己土里土气,恨不得钻进地洞里去。大久保利通也发出了深感我们不适应这个世界的感慨……因而最终他们无所畏惧的放弃了己的喜好,吸纳了外国的文明

——据吴延谬《日本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日本文化没有

2)依据材料二指出使节团成员接触西方后的感受。为吸纳外国的文明,日 本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63.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中宗以来,铨选制度十分紊乱。王妃、公主与权戚不仅卖官鬻爵,而且不经吏部大搞斜封官,请托之风日盛,致使员外、试、检校等官名目繁多,冗官滥吏充斥官府。开元二年,玄宗敕令罢免所有的员外、试、检校官,严格控制官吏的选举,规定今后没有战功及别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结果大革其滥,十去其九……玄宗以前,由于时人重京官而轻外任,地方官都是选用年高而才疏者充任。为了革除这一异端,玄宗开元二年特颁下制令,从京官中选用有才识者到地方任都督、刺史,又从都督、刺史中选拔有政绩者任京官,使出入有常均,永为恒式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唐玄宗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吏治改革的作用。

64.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比较日本大化改新后政治体制与唐朝政治体制的共同点。

材料二

(2)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65.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田令》

材料二凡授口分田者,必须定期交纳田租、田调、户调和服劳役。每段土地交租稻22把、田调绢1尺、户调布12尺。凡21岁至65岁的男子,每年服役10天,可以用布绢代役,1天折合纳布26寸,10天为26尺。

《天下创世·日本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实行的什么经济制度?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日本农民是否拥有土地所有权?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府实行的上述措施主要打击了哪一政治势力?为什么?

6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材料二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

1)归纳材料中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之间的关系。

2)分析这些措施对日本历史产生的影响。

67.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68.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69.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70. 详细信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7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72.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73. 详细信息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取代成为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7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作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目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75. 详细信息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76.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代民间私铸之风仍然很盛,隋文帝虽屡次严加打击,终未能完全禁止。到隋炀帝继位后,朝政紊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隋朝在紊乱的通货中归于灭亡。唐武德四年(621年),在唐朝初步稳定国内局势后,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钱的铸行,使五铢钱退出了货币流通的领域。

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其次,秦汉以来的衡量系统,以二十四铢为一两,而开无通宝钱十枚重量,恰为一两,约合三十七点三克,平均每枚钱重三点七三克,与出土开元钱的实测重量基本吻合。其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开元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唐以后历代铸币的基本标准,由此,以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位逐步形成。……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00多年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铸造开元通宝钱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唐朝铸行开元通宝钱的意义。

77. 详细信息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举行贵族议事会是北方一些民族的传统议事决策方式,匈奴、蒙古、女真皆有之。1615年,努尔哈赤选出了正直贤良的大臣八员,与一些贵族一起,审议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此后逐渐发展,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过清朝的一些重大军政事务,如平定三藩、攻取台湾、反击沙俄等。雍正年间,因用兵西北,设军机处,后为定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有名无实。1791年,乾隆皇帝下谕旨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被废除的原因。

78. 详细信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

79. 详细信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710月,中央政治局成立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以陈云为组长,在中央政治局之下统一领导国家的经济工作。陈云根据毛.泽东改革经济体制思想的要求,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毛.泽东支持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改革思路,并把所有制结构、生产和流通体制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高宁《毛.泽东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构想与实践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80. 详细信息

 材料  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81. 详细信息

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16世纪上半期,德国许多地区和城市颁布法令,进行济贫改革。萨克森的莱斯尼希市设立济贫公共基金,将关闭的修道院的资产以及信徒捐给教会和修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公共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他们还接管了城市的济贫事务,统筹管理,对接受救济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查,避免了教会和修会救济的弊端。

概述16世纪上半期德国济贫改革的内容及主要特点。

82. 详细信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83. 详细信息

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  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84.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和中国战略发展任务的转变,从建国之初沿袭而至的司法观念、审判制度、管理体制等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司法改革势在必然,主要发生了以下事件:198811月,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黑龙江、浙江、福建、内蒙古四省区实行在觉的领导下法院干部以上级法院管理为主的体制改革试点;199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公布了《人民法院第一个五年改革纲要》,内容主要涉及审判方式改革、审判组织改革、法官管理体制改革、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等内容。这个阶段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刚开始审慎分析中国司法的现状,并尝试探讨本土资源、国际资源和当代国情结合的可能性。

——摘编自单忠献《中国司法改革的进程及向度分析》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司法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司法改革的历史意义。

85.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现代外交体制是清政府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糅的先天缺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对它的变革也仅仅限于局部调整。然而,这种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庚子惨败使顽守旧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为洋务派重新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契机。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制定系列新的规章,严格了出使大臣及使馆参随人员的选用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出使经费监管机制。第三,完成了国歌的创制,完善了宝星(勤章)制度,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交礼仪的制度化。第四,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交机构涣散无序的弊端。第五,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才培训机构——储才馆。

——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改革的影响。

86.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吸取苏联的经验,颁布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对企业职工的医疗、养老、生育保险方面都做了细致的安排,有统一的待遇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为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全国统一的保险条例颁布之前,东北共有79.6万名职工参加了该保险。1982年,东北部分城市开始试行合同制工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借鉴了东北地区的改革成果,决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工的养老保险实行社会化统筹,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同时探索替代公费医疗的改革办法,这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邵汉明等《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影响。

87.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庚子事件后,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实施。1901年制定的《外务部章程》中,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随员之选。这样,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原来总理衙门官员由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堂司临时兼任的情况有所改变。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自此,翻译官被定位成职缺,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1907年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并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若办事得力则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归外务部统一调派。

——据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

88.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规定:根据每年的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应官职。

第一等级:500麦斗以上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执政官、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300麦斗以上称为骑士级,可以担任执政官及其他一切官职(司库除外)。

第三等级:200麦斗以上称为牛轭级,只能担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200麦斗以下统称日佣级与一切官职无缘。

材料二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凡二十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人在大会上都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划分公民等级的依据是什么?在当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8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这项措施有助于削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促进不同部落之间公民的融合。

在划分新行政区的基础上,克利斯提尼进一步改造国家政权机构。他创立新的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新会议由500人组成,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从而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议员的当选没有财产资格限制,3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成为候选人。选举采取抽签方式,由运气或神意来决定。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可担任两届议员。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在削弱氏族贵族势力方面,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中哪些措施具有共性?

2)在国家权力机构和公民参政议政方面,克利斯提尼改革相比梭伦改革有何创新?

3)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拔议员,体现出怎样的民主原则?有何弊端?

9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一一《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一一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9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改革前的雅典社会分为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贵族把持国家权力,肆意剥削平民,迫使大量平民失去土地和人身自由,破产农民或被作为奴隶出卖以抵偿债款,或沦为贵族的被保护人和六一汉”……残酷的剥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材料二: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梭伦改革始于经济领域。他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债务……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梭伦的政治改革……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体现了梭伦改革具有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92.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

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1)实行二十等爵制……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2……全国划为31县,县级官吏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3……凡从事本业……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都要受到惩罚,全家大小都投入官府充当奴婢。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个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雅典和秦国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9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个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六千,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十年。

材料二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会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

材料三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40

42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惑青年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它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缺陷。

4)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94.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雅典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2)结合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实行不同政策的原因。

95.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世祖忽必烈统治初期,内迁的一些蒙古贵族、军民由于不肯放弃游牧习俗,便在全国各地霸占农田,辟为牧场,放养马畜等。懂得马上得国,马下治国的世祖忽必烈,为了缓和已经激化的社会矛盾,一方面及时地派遣有才干的官员分赴全国各地,解决牧马地与农田的争讼矛盾。如对陕西有争议的钦马地与农田按图籍以正之,讼由是息,对云南王府畜马度地置草场,构屋数十间使为牧所,民得以安。另一方面,用法律限制各地蒙古军、探马赤军的牧马草地,使军民各得其所。对驿站户也明确规定:诸站原有牧马草地,仰管民官与本站官打量见数,插立标竿,明示界畔,无得互相侵扰,亦不得挟势冒夺民田。

——摘自洪书云《元代养马业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元世祖养马政策的基本内容。

2)根托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世祖养马政策的作用。

96. 详细信息

下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改革:

名称

身份

结果

备注

商鞅变法

左庶长

成功

遭车裂

孝文帝改革

皇帝

成功

王安石变法

宰相

失败

遭罢官

忽必烈改制

皇帝

成功

请思考:

(1)上述改革从措施上来看,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改革的结果却并不相同。你认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2)从改革者的命运上看,你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有什么认识?

97.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98.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指出:许多干部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可以说谈色变,但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这是矛盾,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广。1979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不加以提倡。1980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2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198011月,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为15%;到1983年初,这一比例达到93%。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们色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推进的特点及改革的意义。

99.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  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严重。1978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

——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

100. 详细信息

小人物的人生经历也可以反映社会大历史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从1958年始每天不落的记账,20多本家庭账册以平民角度记录下国家历史的巨变。下表数据是从贺星允老人20多本家庭账册整理出来的。

时间

家庭总收入

家庭总支出

一根大饼油条价格

1958

971.2

798.26

4分钱

1979

1568.3

1003.97

25

2000

30595.12

13705.18

5

2008

65872.45

39564.72

3

2018

112358.68

78546.23

6

——摘编自20181228日《扬子晚报》

根据材料找出相互关联的数据自拟题目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材料数据之间有关联,自拟题目与选取的数据合适,历史解读合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