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说:“自秦开始,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至及汉代,则赋予这种体系以价值合理性。”这里的“形式合理性”主要是指

    A.结束七国混战,实现军事上的统一  B.以皇权为中心,三公既配合又牵制

C.废分封设郡县,实行中央集权制    D.宣扬君权神授,实现了皇权至上

2. 详细信息

    千志在《明清史概论》中写道:“四乡村保,相120,所在聚而成集,奇日、偶日各异。其期趁集者,多逾千人,少亦数百。”这描述了

A.草市的经营情况                  B.夜市的经营情况

C.都市的经营情况                  D.镇市的经营情况

3. 详细信息

    据《白银资本》统计: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0吨和74000吨白银,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中国当时的商品出口总额高于进口总额世界市场的不断拓展,推动着各地经济交流

欧洲经济总量开始超过中国       ④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详细信息

 “现代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着社会进步。”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①“男女杂座,不以为嫌。”

   ②“大众可座、稳快价廉。”

   ③“吾乘电车非节费,实以取其捷也。”

   ④“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A①②         B           C①②         D

5. 详细信息

 “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A.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6. 详细信息

    我国建国之初的三大外交政策是当时中国的对外战略,奠定了整个50年代外交政策的基础。三大外交政策总的倾向是

A.努力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    B.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

C.赢得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时间    D.尽快融入日益全球化的国际体系

7. 详细信息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宪政体制既体现了普遍的宪政价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部宪法

①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   ②体现了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

③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④表达了人民民主政体的基本诉求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详细信息

 “他消除了过分专横的寡头政治,解放平民,使其免于奴役,并建立了雅典‘平民政体的祖制’。”这里的“他”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实行分区选举制度                B.成立公民陪审法庭

    C.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9. 详细信息

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其住地,否则将被逮捕和遣送。1795年,英国颁布《贫民迁移法》,允许居民在规定的教区内迁移。1846年,英国修改《贫民迁移法》,禁止对在某一教区居住5年以上者遣返原籍。促使英国不断调整国内移民法律的原因是

A.无产阶级的斗争    B.启蒙运动的深入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选举制度的改革

10. 详细信息

右图为在法国取得发明专利的“汽马”。这项发明出现的前提是

A.马的驯养与使用

    B.蒸汽机的改良与使用

    C.电的发明与使用

    D.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

11. 详细信息

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人的消费观念中理性节俭是美德;20世纪中期,欧洲经济学家则提出“奢侈是美德,节俭是罪恶”。造成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行          B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来临

    C.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出现      D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12. 详细信息

以下为1913年一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

项目

1913

1920

1925

1926

总产值(按1926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数100

100

138

755

1081

上表中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出现的因素是

A.多种所有制并存,恢复商品交换    B.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公有制

    C.完善计划管理,刺激工业发展      D.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13. 详细信息

 “美国对苏联政策的要旨在于,它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地遏制其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美国上述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导致美苏从盟友变成对手          B.促使战后两极世界的形成

C.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促使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4. 详细信息

.从19601975年,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由2000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仅由169美元上升到260美元。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也由1950年的31%降到1972年的18%。改变这种局面的根本出路在于

A.充分利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 B.尽快改变美苏两极对峙对抗格局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D.不断推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

15. 详细信息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16. 详细信息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符合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反映了民主革命的目标

C.表达了国共合作的意愿         D.宣扬了民主自由的观念

17. 详细信息

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入注目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   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硒化

    C.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   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

18. 详细信息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19. 详细信息

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以此限制人民的行动自由。这种局面被打破始于

A.停止炮击金门,倡议两岸“三通”   B.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C.两岸分别成立海基会、海协会       D.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20. 详细信息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邓.小平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21. 详细信息

1561年,斯•史密斯爵士鄙夷地说:“在英格兰,绅士的名分大大贬低了,凡是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只要具有绅士的举止风度,承担绅士的职责,就可以被视为上等人。”这正反映了

    A.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界限被消除      B.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成为绅士

    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地位的变化

22. 详细信息

1878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23. 详细信息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24. 详细信息

福特公司应用最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建立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机器撞开了大门,其成果就是制成了各种“全球性汽车”,通过这些汽车,福特公司再一次树立了一个全球性的标准,表明汽车的制造竟可以怎样达到尽可能最大的效益。所进行的改造节省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开支,并可望削减成千上万个高技能的报酬优厚的工作岗位,它们原属于那些经理们、工程师们和推销人员。这表明

    ①信息技术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②全球化统一了制造业的标准

    ③全球化优化了资源配置             ④全球化带来了失业等问题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 详细信息

《盐铁论》载:“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由此可见西汉政府实行盐铁官营的根本目的在于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行抑商政策       C.打击豪强势力      D.防止土地兼并

26. 详细信息

199248,《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27. 详细信息

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A.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C.危机封建君主统治                     D.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28.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德意志的帝国体制是强有力的,但不是民主的”。《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中有助于说明这一观点的内容有

①帝国皇帝拥有创制法律等权力                     ②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

③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选派的代表组成               ④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9. 详细信息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讲中说:“漠不关心他人的自私自利行为,仍是十分糟糕的道德表现;现在我们还明白了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也是十分糟糕的。”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货币升值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保护劳工权利   ④恢复农业生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0. 详细信息

对下表所反映历史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有

年份

1937

1950

1960

1971

1972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48.5

31.2

9.7

76

日本

6.1

1.3

3.2

12.4

12.3

西欧共同体

——

——

26.5

30

29. 6

——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20世纪70年代美国黄金储备锐减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必然崩溃

③欧共体逐渐取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④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1. 详细信息

14分)“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二】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有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指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原因、特点和影响。(6分)

(3)材料三的变革方式是对材料一、二变革方式的彻底否定吗?为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农村经济政策调整应遵循的原则。(3分)

32. 详细信息

16分)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对美日两国外交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声称每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作出选择,他说美国的政策就是“援助各国为争取自由而反抗企图通过外部压力或少数派武装实施奴役的人民”。杜鲁门的这番话实质上等于开出了一张空白的外交政策支票,将来任何国家只要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迹象就可以拿着这张支票去兑现。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如同它对德国的占领,起初都是为了防止战败国东山再起而对邻国的安全造成威胁。但是苏美对抗促使华盛顿尽快地重建日本经济,这样,日本就不致成为共产主义颠覆的一个诱人目标。朝鲜战争把日本从一个穷困潦倒的敌人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盟友,从而使美国把它估价为在远东抗衡苏中两大国的一个重要珐码。

——(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不仅符合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亚太地区的繁荣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民间交往日益频繁。

——中日韩合编《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材料四】我们只有一个世界,因而也只能有一种世界政治。它不应是对立的政治,它必须是相互依存的政治:它应是世界的内政。尽管存在地区和民族的差异,新千年的世界社会所面临的任务应该是:使所有人都能够和平共存和共处在一个有生活价值的环境里。

——(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杜鲁门外交政策的实质及其对二战后初期世界政治局势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例举美国为控制欧洲、遏制苏联采取的重大举措。(7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日本政策的演变并分析这种演变对日本产生的经济、政治影响(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关键因素和积极影响。(3分)

4)材料四的作者对世界政治发展有何期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利于其期望实现的若干因素。(3分)

33. 详细信息

15分)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代的)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就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材料三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

——丁建宏《德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并指出其作用。(5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美、德两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

(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34. 详细信息

15分)良好的制度是一个国家走向振兴和强大的可靠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  真正成功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该公司的“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从民间融资,然后由民间经营外贸”的模式,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而且还带来了另一种意外的效果:既然大西洋贸易给这些股份公司带来利润,而这些公司的利益又由众多股东共享,于是,海洋贸易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服务与制造业务创造了一批非贵族出身的有产阶层;这些新的富有商人自然对他们靠冒险挣来的财富很看重,不希望王室通过随意征税或其他方式来剥夺、侵占他们的私有财产。由于英国自1215年后就有了一个初步的代议政治制度架构,虽然这些新的富有商人们多数并无贵族背景,但他们可依赖代议制下的议会对国家立法与管治产生影响。……革命之后又恢复议会制,这实际上在英国建成了虚君共和制,限制了王权。

——陈志武《再谈西方的兴起》

材料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在“器物和经济改变”和“政治制度改变”方面所做的重要努力。(5分)

2)运用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以17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代的中国为例,对“良好的制度是一个国家走向振兴和强大的可靠保障”进行论证。(10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