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⑴《唐诗三百首》是一部     很广、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的唐诗选集。

⑵ 墨西哥的“老虎大巡游”是当地居民为了      来年风调雨顺而举行的大型活动。

⑶ 在2015年度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中,我校初中部男子足球队_______勇夺冠军。

A.流传 乞求 不孚众望                       

B.留传 乞求 不负众望

C.留传 祈求 不孚众望                       

D.流传 祈求 不负众望

2. 详细信息

2. 对下面古诗词中的词语,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战栗

B.烹羊宰牛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且:将要

C.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飐:吹动

D.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闲情:闲愁

3. 详细信息

3.对下面加点诗句所用的修辞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夸张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比拟

C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借代

D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比喻

4. 详细信息

4. 下面四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

A.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他们的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

B.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韩愈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C. 中国古代有一副对联:“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落雁”,说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

D号称“吴中四子”的张若虚诗风近于齐梁体。其作品《春江花月夜》以良辰美景衬托离愁之苦,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

5. 详细信息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

A. 爷爷生日宴上,张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我爷爷健康长寿。”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逢春恢复生机在于它有执着的信念,如果人们执着追求持之以恒,同样会收获成功。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山中总是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人们有时深陷生命泥沼是因为对困境缺少清醒认识。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言诗              善:喜欢。

B禹锡与议禁中        引:带着。

C.播极远,猿狖所      宅:居住。

D.生三千余            徒:只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为新辞教巫祝           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B.外夷遣子弟入附五国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长江也

C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于其身也,耻师焉

D.彭城刘梦得,诗豪者     奚以知其然

8.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太 原 早 

李 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10.首联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试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联的表达效果。(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详细信息

13.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西风愁起绿波间。

2________________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3)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郴江幸自绕郴山,   __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

5________________,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写怀》)

6)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9.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质  朴

凸 凹

思绪真是如云,因为虽然麦子才刚刚返青,我却想到了干熟的麦秸。

我是十二岁那年,才认识麦秸的。

故乡偏僻,多旱,且山地窄而陡,种不得麦子,只种耐旱的苞米,认识麦秸晚一些,便是很自然的事。

那年,不知何人的主张,非得在山里推广种麦。麦子种上,即遇旱象,又无水可浇,麦秆细极,无风也飘摇。

于是,六月,山里破天荒地有了麦秋。但上好的一亩堰地,仅打了一百多斤瘪麦,就等于无几多收成。但终究是吃上了自己打下来的麦子,粗糙的生活中有了精致和细腻的味道,所以,即便到后来,虽因亏粮而不得不去剜野菜充饥,竟也无一人哀叹。

麦子没打多少,麦秸却有硕大的一堆,稚童去堆上滚,成一种好游戏。暑中雨多,麦秸便被淋得精透,待阳光一出,竟倏地生出一片一片金色的平顶菇,村人采去,好吃得很。那时,一场暑雨一场菇,神奇的麦秸,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于是,到了平原,最感兴趣的,便是田畴上的麦子。

平原的麦秆茁壮得很,用指头在上面敲一敲,就发出沉实的声音。在垄间坐着,青青的麦秆会发出青涩的香味。这香味与青春的香味或许有相通处,反正我很喜欢这种味道,久久地嗅着,若期待着一种莫名的温柔。

忍心去折一柄青麦秆,极清脆地响一声,白色的琼浆便汩汩地淌出来,这便是生命的一种原状。努嘴去啜吸,便满嘴甘甜。于是,生命本身便有厚味,只是在凡常,均被浮躁的激情忽略了。

“草生四季,麦熟一晌”,这样的农谚是生动而准确的,因为一晌之暴晴,麦子果然就熟了。放眼望去,浑黄的一地麦秆,风吹时,只听到籁籁的干燥的微音,并不见到大的招摇。此时的麦秆,已褪去铅华,内外同质,成一束坚韧。所以,与其说麦子熟了,莫不如说麦秆熟了。

就去刈麦。

刈麦时,将一束麦棵揽到怀中,顺其倒势而下镰,便听“嚓”的一声响,麦秆便很忘情地投到臂弯里了。投到臂弯的瞬间,干草样的香味,就突然从切口处喷射出来,鼻息便肆意地吸进去,得一刻的沉迷。臂弯里的麦束,不仅沉实,而且温暖,若幽火幽幽地烧,直烧到人的筋脉里去。于是,僵直的四肢,便猛地活络起来,手中那一柄镰,就唱得很欢畅。

这是太阳的功力。

麦子一生都被太阳照射着,麦秆里贮满了太阳的热情,一束麦秆,便是一束阳光。阳光是抓不住的,但可以抓住麦秆,于是,劳动着便温馨着,劳动着便幸福着,在这里,便不是一句空话。

一个朋友来,倾诉其化不开的忧愁。我倾尽真诚,以情以理去抚慰他,却不见那一张阴郁的脸,有半点舒朗。我便无话可说,陪他沉默着;那一团阴郁,便也一点点地啃啮着我。我开始烦。突然,我想到麦秸。便拉起他的手,朝原野跑去。在朋友懵懂间,找到了一片麦场。场上正有新麦的麦秸堆着。我说,就在麦秸上躺一会儿吧。

躺在麦秸上,朋友仍要唠叨,我说,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只须静静地躺一躺。

就躺着,数天上的星星。夜深了,看一眼身边的友人,见他大大地睁着眼睛,眸子里的星星也很亮。我说,回吧。

他说,再躺一会儿吧。我暗暗地笑。麦秸里,一束束太阳的火苗,在幽幽地烧燎着他,心中的块垒,快被烧化了。

归来的路上,朋友说,躺在麦秸上,竟这般舒服,舒服得要死。

但他活了。

他原来生活在虚空中,现在他与地气交接,输进了一种沉实的东西,感到忧愁一如奢侈。

所以我常说,离土地近一些,是好的。

(选自20141231日《新民晚报》,有删节)

14.为什么文章开篇就写到了麦秸(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那一团阴郁,便也一点点地啃啮着我这句话中啃啮的含义。(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质朴做标题。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蕴。(6)

10. 详细信息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

翻译奇人许渊冲

邓 郁

“杨振宁1957 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我是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年啊!”93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8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

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可谓“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外公认。自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1958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雪》,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南联大。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闻一多讲《诗经》,刘文典讲《史通》,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自朱光潜和钱钟书的影响,受朱光潜的熏陶,他奠定了诗译的理论基础:不但要写景,还要传情;不仅存义,而且存音。他屡次写信向钱钟书请教诗词翻译中的问题,后者都不吝回信点拨,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

北大畅春园的许家,一套70平米的简陋居室。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书架。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比起奖杯,许渊冲更亲近的是书桌上的绿格白底稿纸、放大镜,和一台看不出年代的长城台式电脑。“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如今他的作息如钟表一样规律:早9点到阳台做操,早饭后翻译《莎士比亚集》,午睡后看看报纸,晚7点收看《新闻联播》,饭后接着翻译,直到深夜。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

晚年的许渊冲爱读《参考消息》,常看《海峡两岸》。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现在被包裹在一颗浓烈的爱国心里。他心里时刻怀揣着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他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最强项,中国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比美,这也可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了。”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节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

①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82日荣获国际译联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②杨振宁、王希季都是许渊冲西南联大时期的同窗。

17.“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许渊冲“奇”在何处。(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许渊冲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成功的原因。(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结尾援引朱自清的诗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评价年过九旬的许渊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详细信息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大事难事看担当——【清】山阴金

一个人越敢于担当大任,他的意气就越风发。—— 【挪威】班斯腾·班生

担当是当下社会非常缺失的一种东西,反而逃避者、推脱者越来越多。——周国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