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西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政治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2013年4月23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读书日”,生物中心青年读书小组联合科技部合作司爱睿读书会以“知新明理 开卷有益”为主题举办读书日座谈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做法符合的文化生活道理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D.书本知识越多,文化素养越高

2.阅读使人的知识面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拓展,净化心灵,修身养性;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 详细信息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长征是其中之一。《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国内外媒体关注长征精神,是因为

A.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B.优秀文化就是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

C.优秀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       D.优秀文化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

3. 详细信息

《舌尖上的中国》是近年来收视率最高的一部记录片。它以美食作为窗口,用国际化的叙事方法,展示着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变迁和人生百味。此部记录片的创作方法能够体现出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予经济重大影响

③一定的精神文化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能够增加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 详细信息

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详细信息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 详细信息

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说:“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色彩,“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从结绳记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 详细信息

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8. 详细信息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 详细信息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相信每个父母都给孩子念过这些童谣。朗朗上口的童谣,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会记得,无论熟悉与否,读起它来都透出一股浓郁的民俗韵味以及一种温情、向上的力量。材料体现了

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④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 详细信息

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 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 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 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 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11. 详细信息

 “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④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2. 详细信息

2013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9月18日在北京举行,假如你是一位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13. 详细信息

2013年5月15日,杨振宁、莫言、范曾三位大师与青年学生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活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中国书画大师范曾先生一贯倡导“回归古典,回归自然”,在他笔下的人物从古代先哲大儒到野牧村童等都能使人感受到守望祖国传统文化、关怀社稷民生的胸怀。这启示我们

①全面继承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新的水平

②中华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③只有继承优秀中华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

④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莫言在谈到创作过程时说:“从马尔克斯文学里面得到很多的滋养,他是没见面的大师。”莫言说自己曾学过马尔克斯,但在创作生涯中,也不断消化吸收并尝试自己的想法。莫言的创作体会启示我们

A. 不同国家作家的审美观相同                 B. 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C. 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 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14. 详细信息

某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信息被关注和转发,产生了 一系列连锁反应:社会公众参与街拍、慈善基金参与救助、警方调查核实……“关注产生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由此可见

①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文化的力量    ②文化的力量深深根植于信息传递过程中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④文化交流是永葆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15. 详细信息

在2013年6月21日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至此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研究人类文明趋同发展的重要证明 

②文化遗产是彰显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标志 

④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详细信息

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种现象揭示

①文化传播方式是不断发展的               ②传媒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发展

③传播方式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④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7. 详细信息

2013年10月,中国领导人密集出访东南亚,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上,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和繁荣,中国、印度、阿拉伯文化都先后传入东南亚,使东南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这表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     B.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

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8. 详细信息

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到《印象马六甲》大型实景演出首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A. 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统一      B. 文化发展: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 文化传承:文化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D. 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19. 详细信息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图表: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②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请根据图表左列信息,在图表右侧填写需要的内容。(8分)

20. 详细信息

“每个人的智力、体力以及各种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各方面都优秀,也许你在某个方面略胜一筹,但在其他方面,别人却会领先”。下列说法与这句话寓意相符的是(  )

A.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C.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1.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已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16分)

2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瑞典文学院评价莫言是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他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

材料二  中国作协的贺辞指出:“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莫言的成功给我国文学创作带来哪些启示?(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