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七年级上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按要求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一句,借“明月”寄托了他对朋友的牵挂之情。

2.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 dé qí suǒ(            ,终不愿意。

双腿tān huàn     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我们俩xíng yǐng bù lí(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zǐ mèi    

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两个与画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4.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东莞城市的一大亮点。

B.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伊索寓言》中的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感触良多。

C.中央电视台最近开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掀起新一轮全民关注汉字书写的热潮。

D.通过采取机动车“限行分流”等措施,使广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5. 详细信息

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后来发生了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⑶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       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⑷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          

A 矛盾   分别  嘟着   倾斜                    B分歧  诀别  咬着  欹斜

C 分歧   分别  嘟着   欹斜                    D矛盾  诀别  咬着  倾斜

6. 详细信息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谢太傅寒雪日内/ 散文          B然曰/ 欣向荣

C   未若柳絮风起/              D俄而雪/雨初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3、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7. 详细信息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选自《世说新语》)

王蓝田:王述,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袭封蓝田侯,官至散骑常侍、尚书令。

王右军: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出身名门,初仕为秘书郎,累官至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

安期:王蓝田的父亲王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

食鸡子                        ⑵以刺之   箸: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又从席上下来用牙齿咬。

B. 小鸡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从席上下来用鞋底踩。

C.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又从席上下来用鞋底踩。

D. 小鸡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从席上下来用牙齿咬。

3本文对王蓝田性急的描写十分精彩,请说出是通过哪些动词来刻画的?

8. 详细信息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A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纵观
①②两文段,说说母亲想带儿子去看花的原因

2、请从文中划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句中重点词语,进行赏析

3、下列对文章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体现的母亲无私的爱。

B.最后一段,“我”和妹妹又去北海看花,表明我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积极去面对生活。

C.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可以看出母亲本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但是儿子生病后,她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放弃了自己的爱好!

D.本文情节曲折巧妙,通过对平凡的生活琐事的叙写来表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9. 详细信息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江南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卖。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食客之意也不仅仅局限于菜本身,还牵涉到饮食时的心情,包括回忆与想象。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他说得太有道理了。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是家常菜里的家常菜,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星级饭店的大厨师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妈妈做的菜,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任何餐馆的菜单上,都找不到妈妈亲手做的菜。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的呀。这哪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疼药。每次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我心里都隐隐作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母亲这个词汇,原来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稍有疏忽就会摔碎。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暂时抛弃。虽然她没有这样责怪我,但我会责怪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我的头顶,天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甚至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2008年度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与母亲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给作者带来刻骨铭心的内心感受。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2、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

3.阅读第④段,理解划线语句的含义。

4下列对文章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亲》一文通过回忆母亲生前的琐细小事,向人们展现了人性中最淳朴又最闪亮的母子情深,讴歌了母爱的平凡和伟大。

B. 在“挖荠菜”中,母亲“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作者在与母亲挖荠菜中获得的快乐比吃荠菜更能长久地被记忆所保存,母亲对作者的鼓励和慈爱滋养了作者的心田。

C. 本文语言精致优美。如“母亲这个词汇,原来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句语言形象而唯美,让人捕捉到人性中最柔软的那部分情感,我们甚至能触摸到作者颤动的心弦。

D. 从结构上看,《母亲》选取了自己小时侯的几件小事进行叙述,并用一根红线把这些看似无关的小事连在一起,那就是母爱的润物无声和母子的情深似海。

10. 详细信息

写作

按要求作文。

题目:“那一次,我真        

要求:

这是半命题作文,请在横线上需要补充一个表达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

要求以记事为主,注意交待清楚记叙的六个要素,要能够将这件事写得清楚、完整,并且有重点。

字数不少于5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