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考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详解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赠医潘况秀才序

刘攽

始,潘君 术游京师,疾病之至门者日数人。有知潘君者曰: “潘君相有病于未病,治已病于无病。”“潘君视隐如显,视远如迩。色喻于目,脉 于指,声喻于耳,三者并用,药至病去,所谓国能也!

他日往,则疾病之至者益多,日数十百人。则又有知潘君者曰: “潘君守学固而处心平,不以人之向己而喜,不以人之去己而沮,泛然唯吾所以自任而已,所谓有道者也!”

他日又往,则疾病之至者无数,举京师之人将迁焉。 又有知潘君者曰: “潘君不为利疚,不为势 ,治人以疾病轻重为差。其视富贵如贫贱,视布衣如王公,得千金之谢,犹箪食之馈,所谓士君子也!

呜呼! 天下之事,莫难于持久。持久则善恶自效,贤不肖袭情 。若潘君者,自始及终,声誉益隆,人 从之者,百倍于初,岂非真贤也哉!

今夫世之为医者,诵数守法,哜 ①甘调辛,未有少得也,则嚣嚣然以谓已足,于是以人之生死,侥幸以济其不仁之心。 设危辞诡说以恐吓富贵之人捩其手足而邀之财得金玉钱帛,满意盈欲乃欲从事 。益投毒药,与病相违,使其不自聊赖,然后徐徐解治,幸而不死者有矣,则固以为己功, 妄仞其名,厚求拜谢,以复其劳。若其不活,则其所得金帛固多,恬然持去,不自愧耻。其视 贫贱 无势者,则傲然不顾。世皆曰医贱,与佣徒鬻卖者钧,岂医之实若是哉?昔岐伯、和、缓之能 ②,乃通于治国修身之际。呜呼君子,孰能矫正之者?若潘君者,其复何

呜呼!世之事多类此者,独医乎哉!仆感潘君守道,出于流俗,故作叙以示知者。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散文卷》,有删改)

(注) ①哜( ):尝(滋味) ②岐伯:古代名医,相传是黄帝时人。和:医和。缓:医缓。两人均为春秋时代名医。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正确 的一项是(

A 于目,脉喻于指 知晓,明白

B 潘君不为利疚,不为势 回避

C 其视 贫贱 无势者,则傲然不顾 形容词活用名词,贫贱的人

D 若潘君者,其复何 过失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组是(

A 又有知潘君者曰 于其身也, 耻师焉

B 从之者,百倍于初 哀斯墓 徒有其石

C 潘君 术游京师 申之 孝悌之义

D 则固以为己功, 妄仞其名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 三胜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潘况不仅医术高超,而且行医有道,在他眼中病患人人平等,没有富贵布衣等级之分,前来求医的病人日益增多。

B 文章爱憎分明,主旨明确,提醒从医者发扬古代名医的优良传统,大力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各种庸医恶劣行径。

C 本文写作笔法多样,全文由小而大;叙议结合,叙事部分又运用对比的手法,鲜明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D 作者采用逐层渲染的方法,详细地写潘况受信赖的过程,并且转述他人对他的述评,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4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事。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之事,莫难于持久。持久则善恶自效,贤不肖袭情。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孙忠烈公世乘序

( ) 张岱

概观古今死忠义 立功业之臣,大略务名者什之七,务实者什之三。务名者出于意气,其发扬尚浅;务实者本之性情,其蕴酿甚深。某尝以宸濠之叛观之, 变故而立功业者,王文成、伍吉安是也。伍吉安务名,而王文成则务实。遭变故 死忠义者,孙忠烈、许忠节是也。许忠节则务名,而孙忠烈则务实。

夫实岂易言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者,以实也。李广口呐呐不能吐,而亡之日,无识不识哀者,以实也。黄宪、郭林宗无功名事业文章于世,而天下颂之、后世信之者,以实也。忠烈公知宸濠必变,不敢摘伏发奸,实意案作网早防预备。实结民心, 缓征宽役;实剪羽翼,则捕盗除凶;实防要害,则筑城 隍;实置声援,则设板选锐;实备挽输,则编船储粮。公盖缜密绸缪,不露声色。日后除残戡乱,非公预为之计,则斩使者不能斩,守城者不能守,集兵者不能集,挽饷者不能挽,起义者不能起,擒王者不能擒。总计平濠勋绩,皆本于忠烈公一人之性情。后当临难,公蚤知必有此事,亦持重端严,从容就义。许忠节公呼公骂贼,公只侃侃正言,伸明大义,不以声音笑貌之末,乱我 恭坚忍之心。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以此八字留之天壤,直与日月争光,可令狐狸躺貉遂能啖尽之乎?于是知公惟一实,实则可以 豚鱼,可以伏豺虎,可以动天地,可以泣鬼神。 务名者天以名报,书绩旗常,勒名钟鼎,施之后世,斯亦已矣。 务实者天以实报,子孙繁衍,科第连绵,传忠传孝,允文允武。今观公之云扔五世,后且玉树盈阶,方兴未艾,天之酬报忠贞,何其蕴隆若此耶!

昔范尧夫属东坡序《文正公集》, 东坡曰轼总角时闻范名即疑为天人焉就敢妄加论著第得挂名文字中自附门下士之末则深幸矣 。今中翰君嘱某序《世乘》,忠烈公固属天人,而某 东坡,犹虫臂之与麟足,尤为惭恧。第东坡之文正公以一诚,某之颂忠烈公以一实,此皆发千古确论,余小子亦何敢多让焉。

(选自《琅嬛文集》)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防要害,则筑城 浚:疏浚。

B 乱我 恭坚忍之心。 靖:恭敬。

C 实则可以 豚鱼 格:使 ……内心归依。

D 而某 东坡 视:对待。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概观古今死忠义 立功业之臣 学鸠笑之曰

B 变故而立功业者 寄所托

C 遭变故 死忠义者 是以就极刑 无愠色

D 实结民心, 缓征宽役 欲苟顺私情, 告诉不许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展示了张岱对古今忠烈之人的看法,他从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出发,歌颂了忠诚义士义无反顾、万死不辞的精神,尤其是推崇 “务实”的忠义之士。

B 文中借用了苏轼的文字,通过比较表达了自己撰写文章赞扬孙忠烈公的义不容辞之情,但张岱认为自己比不上孙忠烈公,又对自己写这篇文章有点惭愧。

C 李广、黄宪、郭林宗等人虽经历不同,但都因为 “务实”得到世人的认同。孙忠烈公更是坚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为平叛尽心尽力,最终名留青史。

D 本文作者善于运用成语,行文之中有很多成语流传于世,比如 “允文允武"意味着能文能武,“玉树盈阶”告诉我们孙忠烈公后代子弟很多非常有出息。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坡曰 /轼总角时/闻范名即疑为天人/焉就敢妄加论著/第得挂名文字中/自附门下士之末/则深幸矣

B 东坡曰 /轼总角时/闻范名即疑为天人/焉就敢妄加论著/第得挂名文字中/自附门下士之末/则深幸矣

C 东坡曰 /轼总角时闻范名/即疑为天人/焉就敢妄加论著/第得挂名文字中/自附门下士之末/则深幸矣

D 东坡曰 /轼总角时闻范名/即疑为天人焉/就敢妄加论著/第得挂名文字中/自附门下士之末/则深幸矣

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2)务名者天以名报,书绩旗常,勒名钟鼎,施之后世,斯亦已矣。

3.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做 3小题)

1)子曰:“饭疏食,饮水, _____ ,乐亦在其中矣。 _____ ,于我如浮云。 ” (《论语·述而》)

2) _______ _________ ,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寡人之于国也》)

3) ______ ,死当结草。 __________ ,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4)五陵年少争缠头, _________ _________ ,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

5)世人皆浊, __________ ?众人皆醉, ________ ?(《渔父》)

4.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4句。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_______ _____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__________ 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__________ __________ 。(《论语》)

4)青山隔送行, __________ ,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 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5) __________ ,水击三千里, __________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5.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 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A 书带给莘莘学子无穷快乐,但有些书却 yán )然是无谓的造势。新造、晦涩词汇充斥其间,甚至连扉页也故弄玄虚,拐弯抹角,专捡经典抑或中西巨 )语录来唬人,一旦芟除引文就不是东西了。

B 天气尤为 mēn )热,心情甚是烦躁,南明山走了一遭后,郁闷得以宣泄,本次考试也准备就绪,一定不是 shā )羽而归,十载心血不会付诸东流。

C 眺望南明湖,湖面水蒸气如云雾缭绕,紫金大桥倒影如画;山分外翠绿了,水分外 chén )清了,银杏叶子黄澄澄的。山清水秀,天蓝云白,莺歌燕舞,云蒸霞蔚 ……中国生态第一市,名副其实。

D 月色融融,没有了白天的 guō )噪,虽已是静谧的深夜,他却如饥似渴阅读,看问题真知灼见,说话要言不烦,旁征博引,不像我们那样肤浅,真让人 xīn )羡不已,我们是可望不可及呀!

6.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 2016年1月,寨卡病毒在巴西和哥伦比亚的部分地区相继引发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B 《鲁迅的最后十年》是林贤治的系列丛书之一。作者等笔墨重在描摹作为思想家而非文学家等鲁迅,其中包含了他对人权、国家等一系列理论等冷静思考。

C 克里访华时表示,美中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双方应利用战略与经济对话等机制,加强沟通,加快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等进程。

D 十八大以来,各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等反腐决心,但 “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7. 详细信息

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对联工整的一项是(

我,一个人走在林中,发现,此地无蝇蚊,却有那么多蝴蝶、蜜蜂,无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身边飞,耳畔叫。 。溪水,豆绿色的。小溪对面,有一处摩崖石刻: “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

①空气里,有松香味,有草木的青气,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

②松香味、草木的青气,混在空气里,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

③岩上,一挂飞泉,下面滴成一个不大的潭。

④岩下面是一个不大的潭,一挂飞泉飞泻而下。

⑤一股水,扯成一条小溪,自潭边流出。

⑥潭边,流出一股水,扯成一条小溪。

⑦ 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⑧ 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A ①④⑤ 乙⑦ B ②③⑥ 乙⑧ C ①③⑥ 乙⑧ D ②④⑤ 乙⑦

8.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等一项是(

A 或取诸 怀抱 怀抱:襟怀抱负 B 放浪 形骸之外 放浪:任性不羁

C 趣舍 万殊 趣舍:舍弃趣味 D 犹不能不以之 兴怀 兴怀:触发感慨

9.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则无望民之多 邻国也 青出于蓝而胜

B 斧斤 时入山林 余船 次俱进

C 鱼鳖不可胜食 苏子 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 斯天下之民至 积水成渊,蛟龙生

10.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夫晋,何厌之有

C 无乃尔是过与 D 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11.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fēi )页 zhuō qián )意识 剑拔 )张

B )除 )求 国庆 dàng duó )咄逼人

C chěng )处 wàn 好莱 chà )风云

D yǎn )生 piáo )窃 cāng )石 )庸置疑

12.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无论青春韶华,抑或耄耋之年,一个人都应结合人生去读书,去融汇贯通,去深深体会蕴藏杂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人心善良和隽永绵长的审美情韵。

B 风靡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 “烂疮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C 中国梦应是一幅多维度的篮图,它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融碰撞,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优秀璀璨的中国文化。

D 历经千年沧桑,觥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13.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里 留传 着朱元璋的一段风流韵事:明朝尚未定鼎天下之时,他途径此处与一村姑相恋,后转战南北,村姑在银杏树下日夜思念,望眼欲穿,后不知去向 ……

B 网络小说在发展初期,有过放任自流的阶段,确实存在 泥沙俱下 的问题。但 “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年正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网络文艺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换的关键阶段。

C 康熙皇帝极其关注西方的科学技术。他 不止 学会了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还组织编写了《律历渊源》和《数理精蕴》。

D 《格言联璧》由清代学者金缨编著,汇集历代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可以 堪称 一座包罗万象的格言宝库。

14.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 “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B 从一处古墓,一些美玉,到一片宫殿,再到完善的水坝 ……良渚遗址在几代考古人的努力下,最终形成了如今令人欣喜的规模。

C 中国曾被称为 “诗的国度”,所谓“不学诗,无以言。”祭拜祖先需要唱诗,登高望远需要题诗,好友分别需要赠诗,入仕为官需要考诗……

D 中国如何锻造一批哪吒这样的少年?这不只需要宽容的社会环境,还需要摆脱应试教育思维。哪吒们自己则需要足够强大、坚持得足够久。

15.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个性化定制”旅行方案的出行方式日趋受到欢迎,尤其这种能够“玩出创意”“玩出个性”的方式,对于年轻消费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B “伟大历程辉煌成就”为主题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展览在北京拉开帷幕,该展览采用编年体的形式为主全方位回顾了中国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

C 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

D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凸显了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6. 详细信息

在下列不同场合中说话,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

A 母校将举办校庆活动,作为一名校友,我虽籍籍无名,但仍将积极拨冗莅临。

B 这次不慎丢失钱包,幸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不日我将专程前来向你致谢。

C 虽然我初出茅庐,但我凡事都兢兢业业,率先垂范,因此在单位里博得大家一致认可。

D 我们家家教一向很严,令尊反复教导我们: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17.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B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次才是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四书”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D 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 “德衰”。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

18. 详细信息

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认为财富应平均分配,即均贫富才能使人心安定。

B 子曰: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晚年感叹不复梦见周文王,一方面表明对周公旦的深切怀念,一方面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但大道却仍未能施行。

C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人子、为人弟的年轻人做事在前,有 “勤”;享受在后,有“恭”,这不能算作真正的“孝”。只有做到“养”且“敬”,才算作真正的“孝”。

D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 “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晨门”的话对孔子一生政治追求做了精辟概括,他应该是一位学识修养极高的隐士。

19.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下列小题。

孤独的梵高,为他所属阶级所 不耻 ,人们对他的画画充满了质疑的目光,然而,弟弟提奥对哥哥却深信不疑。

当年,梵高的画简直 一文不名 ;但提奥像一个精明画商发现了传世珍品一样果断地购买,提奥就这样维护哥哥的自尊与信心。 提奥始终存有一个信念 ——哥哥的绘画艺术,是其他画家不能望其项背的。

也有一些附庸风雅又不舍花气力的人, 问梵高这样一个问题: “学习画画,有没有什么捷径?一学就会。”

提奥常对哥哥说,你为我画画,我付给你薪酬,有朝一日我会赚回来的。这样一来,梵高对创作更是 宵衣旰食 ,走火入魔, 殚精竭虑 有一次,痴迷画画,竟摔了一跤,被弟弟送进医院,脸上缝了四、五针。

梵高不愿继续成为弟弟负担,于是想到了死,开枪自杀,那一年,刚三十七岁。

梵高去世半年后,弟弟也随之而去。他们的故乡荷兰,至今还传颂着他们的兄弟之谊。

1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 正确 的一项是(

A 不耻 B 一文不名 C 宵衣旰食 D 殚精竭虑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 正确 的一项是(

A B C

2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庞大的生活消费需求,叠加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是 “无接触商业”兴盛的客观背景。既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又能兼顾复工复产的现实需要,“无接触商业”不失为企业经营的新思路。

“无接触商业”能减少疫情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商业形态,重新定义了服务场景。餐厅由堂食为主转向聚焦线上经营,实现从餐品制作到交付全过程无人与人直接接触,意味着要改造线下环境和操作流程;无人超市的普及,将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落地,推动传统零售转型升级;对于快递、外卖行业来说,无接触的取派方式若能延续并普及,将革新传统物流的末端生态。这一过程除了催生新经济、新业态,也会促使更多新工种、新职业诞生。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人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环境中会呈现不同的特点。能否适应并满足这些特点的需要,检验着互联网发展的精细化水准,体现着技术服务人的能力。比如,在这次疫情中,在线教育、远程医疗为足不出户的人们提供优质服务,服装、美妆等业态大幅转战直播平台,不少文旅服务被搬到线上,甚至连音乐节也可以在线举办 ……

(摘编自孙廷宁《 “无接触商业”加速到来》,《人民日报》2020年3月11日)

材料二 :

当然, “无接触服务+”真正成为一种市场潮流,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高度数字化市场的形成。疫情防控期间,宅人增多推动宅经济快速增长,然而,如果没有数字化服务平台,宅生活将无法想象。正是有了在线买菜、购药等购买形式,以及在线问诊、在线教育等数字化服务供给,全民自主居家隔离的抗疫统一战线才得以形成。而商家对服务业数字化的价值认同更为深刻。对于本身有数字化服务渠道的商家而言,此次疫情冲击更坚定了其发展数字化服务的方向;那些数字化布局准备不充足的商家,疫情期间就特别难熬,许多商业活动难以完成。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高度数字化市场,不仅让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得到丰富和拓展,也让众多商业领域找到了延展空间,可谓危机中蕴藏着发展机遇。有学者认为,疫情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越过 “冬天”,疫后经济将重新回归良性发展轨道。在此过程中,“无接触服务+”将扮演重要的引擎角色。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无接触服务+”市场将不断拓展和升级,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机会,也是企业发展谋长远的重要策略。

(摘编自胡立彪《 “无接触服务+”时代到来了吗,《中国质量报》2020年3月12日)

材料三 :

(摘编自《美团外卖发布 “无接触配送”服务标准》,“新浪科技”2020年1月30日)

材料四 :

此次疫情所引发的最大变化,就是公众真正意识到了 “无接触商业”的卫生防疫优势。

从过去的 “被动无接触”“碰巧无接触”,到如今的“主动无接触”“优先考虑无接触”……“无接触餐厅”之类的新事物,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相较于其给予消费者的即时可见的“安全暗示”,其真正的意义和未来前景,无疑是有待观察的。

“无接触商业”的兴起,是大势所趋的方向还是一哄而上的噱头,这需要全社会回归正常和平静,综合各方利弊之后再给出回答。少些炒作、少些押注,系统地、审慎地评估“无接触商业”可能性,这是避免市场泡沫的关键。有些产品或服务,天然适合“无接触”也可以“无接触”,比如说在线教育、网络诊疗等等;而另外一些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刻意追求和标榜“无接触商业”,很多时候只会适得其反。

“无接触商业”不能玩成文字游戏,也不应该成为跟风游戏。我们需要多少“无接触”?

能做到哪些 “无接触”?其成本和效用又如何?凡此种种,都需要理智、精准、量化地加以测度。

(摘编自然玉《 “无接触商业”兴起,是大势所趋还是跟风炒作》,“光明网”2020年3月12日)

1 下列对材料中 “无接触商业”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无接触商业”产生的客观背景是庞大的生活消费需求,叠加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

B “无接触商业”基本上重塑了商业形态,能催生出新经济、新业态、新工种、新职业等。

C 高度数字化市场的形成,是 “无接触商业”真正成为一种市场潮流的重要前提条件。

D 此次疫情使 “无接触商业”卫生防疫优势得以凸显,引发了公众“无接触”意识的转变。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这次疫情中,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提供优质服务,服装、美妆等业态转战直播平台,文旅服务、音乐节在线举办,这说明 “无接触商业”可以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B 此次疫情中,商家们对服务业数字化的价值认同都更为深刻,因为无论是本身有数字化服务渠道的商家,还是数字化布局准备不充足的商家,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考验。

C 美团外卖 “无接触配送”流程中,用户与配送员不直接接触,用户下单前后均可选择“无接触配送”服务,配送员将商品放置用户指定位置,并拍照告知,用户自行取餐。

D 目前, “无接触商业”的兴起,是发展方向还是跟风的结果,暂且无法准确判断,但可以预见的是,不系统地、审慎地评估“无接触商业”可能性,或许会引起市场泡沫。

3 某企业打算通过 “无接触”手段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企业决策时需考虑的要素。

1) __________

2) __________

2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长沮)曰:“是知津矣。”

(桀溺)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从辟人之士,启若从辟世之士哉?”

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 “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期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1 孔子与接舆等人在处世方式上的相同点是 _______ ,不同点是孔子 ________ 而接舆等人 ________

2 接舆等人对待孔子等态度完全相同吗?你如何看待儒家等处世态度?

2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的树

贾浅浅

1)每个城市都有树,每棵树都是这个城市的一个穴位,这个城市每条街道的每棵树相连起来就是这个城市的经络图。

2)一个人气血的通畅在于经络,一座城风水的兴败在于树。

3)有谁在意过行道树被连根拔起时仓皇的哀嚎。人们会为一只流浪街头的小猫小狗洗澡喂食、看护守候,可谁会为一棵树的倒下默哀、掉泪?

4)曾几何时,树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 人们爬到树上摆脱野兽的追赶、躲避洪水的侵袭、蒙蔽敌人的视线。在树上眺望太阳的初升,观察节气的变化,期盼爱人的归来,探寻族群的踪迹。人们摘果充饥、钻木取火、造房、耕种、打猎,所有的一切都和树木息息相关,甚至当人们喜怒哀乐、婚丧嫁娶、祭祀庆典,都围绕着树展开。 那个时候,树就是人们的神灵。

5)现在人们对树已是视而不见了,因为摆脱了最初对它们的生存依靠、情感投射。在现代人眼中,一棵树存在的意义和一块指示牌一样,任凭人们的调遣、摆设。

6)古老的树、美丽的树、芳香的树,被起吊机小心移走,送往大宅小院、室内屋外,那裸露在外的白森森的根须在颠簸的卡车上让人哀叹。

7)一夜之间,为了城市规划、道路扩建,那些原本好端端站着的树消失了。早上起来只留下一个个老碗粗的窟窿,在丝丝地冒着凉气。

8)在我的记忆中,儿时的树像妈妈的头发一样又浓又密。风吹过来时,树上的叶子来回翻转,阳光照射的一面发白,照不到的一面发暗,远远望去树冠像绿色金丝绒在左右摇晃。伴随着树叶沙沙作响,孩子们踩着从树叶间隙投向地面的小光点跳皮筋儿、打沙包。往往这时,巷子的那头就有一位推着小推车卖冰棍或是小镜糕的老婆婆,吆喝着朝我们走来。

9)那时,树在我的童年中站成了一排温暖的回忆,像外婆手中的蒲扇,送去的不仅是清凉还有慰藉。

10)本来树就应和这个城市的建筑血肉相连、浑然一体,多少老照片,记录的不就是这样一个个动人的场景吗?

11)我们家离大雁塔很近,在一个中轴线上,只有两站路的距离。每次不管步行还是开车或坐公交车走在雁塔路上都很舒服。虽然马路只有四车道宽,但两旁那满眼葱翠、繁茂旺盛的国槐,给它身后的大雁塔都增色不少。多少次我站在路旁默默注视着眼前:国槐巍峨挺拔像忠诚的士兵庄严地站在两侧,簇拥着余晖中的大雁塔,而此时的大雁塔王一样地气定神闲、霞光万丈、气势磅礴,我内心涌动着对生命的赞叹。忽然有一天,当我再次坐上公交车时我有些恍惚,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直到经过一个临时围起来的修地铁口的路段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路的国槐都被砍掉了。为的是四车道变六车道,为的是修地铁口,让更多车辆载更多的游客到此一游。再抬头望大雁塔时,没有士兵的首领显得如此突兀、局促、尴尬,所有的一切都一览无余。我低下头不忍直视,心里产生一种悲愤,像是被人强扭着剃光了头,又像是忽然与相处多年的好友失联。

12)剔除、剥离大自然的生灵,随意打破树木与环境之间的默契、和谐,人们已没有了敬畏之心、怜惜之情,无所顾忌地掠夺、恣意妄为地砍伐,让人惋惜悲哀。

13)树是每座城市的穴位。树目睹自己的同类被一棵棵连根拔起,它们会不会在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集体释放一种有害的物质或气体,来对抗人类的冷漠与野蛮?这个星球会不会终有一天被沙尘暴、雾霾吞噬?假如有一天我们终将被迫迁徙到另一个星球,那里还有没有我们最初赖以生存的树做伴?我不敢再想。

14)那就双手合十恳请树成为这个城市的精灵,它守住的是一城人的风水,倾听的是一城人的故事,目睹的是一城人的兴衰。愿它永远守候在我们的身旁,一代又一代,绵绵不绝。

1 结合全文,说说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 鉴赏( 4)段划线的句子。

3 联系全文,概括城市的树对人与城市的重要意义。

4 11)段写去大雁塔的道路的变化,试联系全文,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这样安排的目的。

2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父亲的家国

鲍鹏山

2004年暑假,我回老家看望父亲。父亲骨瘦如柴,双目视力几乎完全丧失,两耳的听力也微乎其微。在精力好的时候,他给我们说起他年轻时候的孤危和艰难。鲍姓在当地是小姓,我的祖父没有兄弟,单门独户又忠厚朴拙,我父亲也只有弟兄二人,叔叔老实可欺。说着说着,父亲就给我们背了一首诗:

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英雄守困途。

锦上添花到处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时来易借金千两,运去难赊酒半壶。

识破人情全是假,还须自己着功夫。

背完此诗,父亲还顺带跟我们说起他的一位朋友。说起我父亲的这位 “朋友”,我们倒都认识,是镇上人。那时的镇上人,吃商品粮的,和我们相比,几乎是两重天。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好像没有什么来往,也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有什么杯酒之欢。到了后来,竟至于不来往了。原来,有一年,我父亲的这位朋友病了,父亲要去看望,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什么也拿不出来,踌躇多日,只好硬着头皮,几乎空手去了。心想,朋友一定会理解。但没想到,朋友一见父亲几乎空着手,当时就拉下了脸。我父亲觉得大受伤害,也对“朋友”等等,心灰意冷。

父亲一生性情刚烈慷慨,仗义重谊,这次,他给我们背这首诗,带着满腹伤感,几乎唏嘘。我心里极感震动,那种人生的寒凉,一下子就包围了我。我问父亲,这是谁的诗?父亲说,他也不知道,是他年轻时,到一户人家,人家的中堂上,就写着这首诗,因为说中心中隐痛,触动心中感慨,一下子就记住了。

过了几日,我和大哥坐在父亲病床边,父亲和我们聊,那天他的情绪很好,他说有一首诗,是邵康节先生的,很好,就又背给我们听: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

惟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忠臣扶社稷,家无逆子恼爷娘。

四方平定干戈息,我纵贫时也不妨。

我父亲少时读私塾,读《语》《孟》,读《千家诗》,几年的私塾教育,使他终生都像一个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情怀气质,常常民胞物与,感怀万端;有着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时时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还有着天下家国的眼光,总是忠臣孝子,修身齐家。我后来到了城市,在城市里见到不少我父亲这个辈分的人,他们大多认识字,能读报,还有各自的技术或专业,见识也广,但是却毫无父亲的那种读书人的气质。这促使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

但是啊,深受私塾熏陶的父亲后来却终生在农村,做一个地道的农民,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的情怀和感慨。他是何等的孤独啊。 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却又那样的长 ——长到他自己的一生

他后来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们念书,在没有高考的时代,在社会禁锢阶层流动的时代,这样的读书完全没有什么目的。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吧,希望通过自己的培养,让我们能听懂他的心声?

我在父亲给我背的两首诗中,感受到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和伤感,也感受到了他对家国的真诚祈祷。

不久,我的父亲就去世了。在那样偏僻的乡下,在那样一个完全无人注意的角落,我的农民父亲,对人生有着那样苍凉的感受,还有着那样深重的对家国的关怀。这令人难以置信, 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一个人的奇迹

父亲曾经对我有很多的期望,但是,他最后对我的交代,就仅仅是希望我花钱不要太大手大脚, “你负担重啊。”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的话。

我知道我不能让父亲对我完全满意。但我会一直秉持良心写作和教书,因为,我生活在父亲的家国,我会像我父亲一样,为天下家国祈祷。

(摘自《经典美文》)

1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 )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却又那样的长 —— 长到他自己的一生。

2 )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一个人的奇迹。

2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 文中两次引述 父亲 背诵的诗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 “父亲”对“我”说的最后的话:“你负担重啊。”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父亲”这句话的理解。

2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浪漫的、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向往憧憬,就像这“诗和远方的田野”。但也有人说,“诗和远方的田野”更像是空中楼阁,听着让人热血沸腾,却不能拿来当饭吃。在大多数时候,生活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锅碗瓢盆,酱油茶醋,甚至是一地鸡毛。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或体验?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什么样的青年人才能成功?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信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说:兴趣。

一名环卫工人说:认真。

一名外科麻醉师说:精确。

结合他们的回答,作为高中生的你有什么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 演讲稿 ,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注意)(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800字。

2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好友严武去世,杜甫携家人由成都乘舟东下,抵达忠州而作。

1 首联、颔联写景主要采用 手法。

2 此诗抒情特色甚是鲜明,请加以赏析。

2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唐)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 怜皇树 ,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 ,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 ) ①楚客:指屈原。②利木奴:据《水经注》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曾遣人种柑千株,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他把柑树当作奴仆一样,可以谋利,所以称为“木奴”。

1 这首诗首联中的 “隅”字意思是 ________ ;颔联中一个 ________ 字,阐述了诗人种树的目的。

2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诗人形象的 ?请结合诗句分析。

2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①中国社会由唐以下,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②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③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年时举行祠典。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始终保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④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属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 对文中叙述的 “新儒学”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B 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

C 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

D 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

2 对中国古代 “书院制度”的理解, 正确 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B 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C 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D 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