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高三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 详细信息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最早刊于192735日出版的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战士》周报。此时中国的时局是(  )

A.国共开始合作,黄埔军校建立       B.北伐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C.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D.中国共.产.党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3. 详细信息

周恩来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句话中的“起义”是指(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百色起义         D.广州起义

4. 详细信息

下列两幅地图反映的战争态势分别属于抗日战争的(  )

A.防御阶段;防御阶段               B.防御阶段;相持阶段

C.相持阶段;相持阶段               D.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5. 详细信息

为下表加一个相符的主题,方框内应该填写(  )

A.中国坚持长期抗战提高了国际地位   B.中国在抗战中参加各国际组织的活动

C.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D.中国赢得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6. 详细信息

.历史地图承载了丰富的信息。图3所反映的是(  )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全面展开                 D.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7. 详细信息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

A.建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C.制定国民经济恢复的方针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 详细信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这一法规的实行(  )

①推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②有利于新中国的工业建设

③加速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④能够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 详细信息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领域的进展表现在(  )

A.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B.推行外交“三大政策”

C.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D.积极参加“不结盟运动”

10. 详细信息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1961年起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对象是(  )

A.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国民经济各部门失调的比例关系

11. 详细信息

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的科技成就有(  )

A.成功研制出“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

B.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

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12. 详细信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因为它(  )

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③系统纠正了“文革”错误           ④推动教育战线的全面拨乱反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 详细信息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十条第四款所做修改,做出这一修改的背景是(  )

修改前

修改后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已经到来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广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4.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中,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事件是(  )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B.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

C.在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开发开放浦东,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快速发展

15. 详细信息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据此,柏拉图提出(  )

A.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          B.各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

C.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          D.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

16. 详细信息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即位后,“开始收复所失去的帝国领土,并且复兴帝国最伟大的智力成就——罗马法,使之永载史册”。查士丁尼对罗马法的贡献是(  )

A.形成自然法体系                  B.开始编写罗马成文法

C.完成法律的法典化                D.以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17. 详细信息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完成这两件创举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和迪亚士                 B.麦哲伦和迪亚士

C.哥伦布和达·伽马                D.达·伽马和麦哲伦

18. 详细信息

以下各项,体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同之处的是(  )

A.充分肯定人的自主性              B.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

C.强调现世的物质享受              D.废除繁琐的宗教仪式

19. 详细信息

1215年,伦敦25名贵族强迫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该宪章(  )

A.保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        B.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以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            D.初步确立了近代民主政治

20. 详细信息

.英国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有利条件有(  )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                   ②先进的政治制度

③强大的海军力量                   ④发达的手工工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 详细信息

西方启蒙运动兴起的同时,中国也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其相同背景有(  )

A.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D.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22. 详细信息

启蒙运动发展了人文思想,这种发展体现在(  )

①追求现世幸福                     ②重视人权保障

③否定神权政治                     ④构建民主政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 详细信息

1700年英国国会通过议案,严格禁止由印度、波斯和中国向英国输入棉布。该政策(  )

A.保护英国棉纺织企业的海外市场    B.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C.造成英国棉纺织品生产无利可图    D.扭转了对中国贸易中的逆差状态

24. 详细信息

它宣告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它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它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它”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25. 详细信息

1789年法国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第三条规定:“全部主权的本原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不是明确地来自国民的权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②形成了近代立法规范

③否定统治者的专制权力             ④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 详细信息

阅读下表,判断其中代表荷兰的是(  )

27. 详细信息

.下面是英国人口数据变化一览表。造成此种变化的原因是(  )

1751

1801

1842

英国人口(单位:万人)

5772

8664

1500

A.民主政治的确立                  B.殖民霸权的确立

C.奴隶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的开展

28. 详细信息

近代历史上,英国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1832年英国对议会制度进行改革。这次改革(  )

A.增加了城市选民的人数            B.使议会成为英国最高权力机关

C.使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利            D.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29. 详细信息

法国在民主制度确立过程中曾建立过三次共和国,第三共和国时共和制确立。第三共和国取代的是(  )

A.波旁王朝                        B.法兰西第二帝国

C.七月王朝                        D.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30. 详细信息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揭示(  )

①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

③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1. 详细信息

1861年改革推动俄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具体表现是(  )

①模仿西方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      ②为工业化提供了市场与劳动力

③符合俄国知识分子改革派愿望       ④自上而下用改良方式推动变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 详细信息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

B.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规模

C.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

D.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

33. 详细信息

19分)从古代的“吾土吾民”到近代的民族国家,国土和人民是人类史诗上演的舞台和主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权相当限缩,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

                ——波里比阿《罗马帝国的崛起》

1)材料一说明了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什么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区别造成了怎样的结果。(4分)

材料二  1337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意识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 14世纪末,欧洲的封建体制向近代政府体制过渡,民族国家化(“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国家”的政治形态)的进程启动了。在这些新型国家中,君主是国家权力的金字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随着民族国家兴起,从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以公利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

                    ——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6分)

材料三  虽然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早已凝固而无需强化,但对一般中国人来说,这个民族认同感恐怕更多是像章太炎所说的那样潜藏在心中,远未达到“活跃而自觉”的程度。如果不出现大的内忧外患,大约也就会基本维持在潜存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仍是可以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一旦有社会、政治的大变动,尤其是遇到外患时,“先知先觉”的民族主义者仍可诉诸大众的民族认同感,将其唤起并使之转化为政治力量。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民国时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9分)

34. 详细信息

35.(10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互动,引发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圈地运动、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发展,人口流动现象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同父母和亲属分开,脱离了家庭、亲属、父母和保护人的控制,使得家长的权威受到削弱。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家庭生产性功能消失。此时年轻人不需要向长辈学习技术,而是在工厂里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就业挣工资,不再依赖、受控于长辈或者亲属。角色的颠倒有时达到了顶点,那就是父亲失了业,工资由继续被雇用的孩子带回家来。家庭生产功能的消失彻底削弱了家长制,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

                   ——摘编自孟庆芳《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

1)依据材料分析1618世纪英国年轻人家庭地位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6分)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民国新建,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不分级别的高低,也不分地区和民族的差异,凡在国家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形制已不按职位、身份来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譬如在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公布的男子礼服服制中明确规定: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褂外,另一种为西式。西式服装在男子的礼服中占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制度上确立了西方服饰文化在中国服饰领域的地位。

   ——摘编自竺小恩《中国近代服饰变革与古代服饰变革之比较》

2)依据材料分析民国成立后礼服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分析变化原因。(4分)

35. 详细信息

23分)国际经济交往是近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涵,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为西欧的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7分)

材料二  1791年,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制造业报告,要求对欧洲进口的货物征税,以保护本国工业;通过提供补贴来鼓励扩大商品性农业生产;建立一个联邦投资的铁路和航运网。目的是刺激商业发展和使国家更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

        但是,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不希望对海外贸易征收关税,担心会导致海外贸易缩减和提高生活费用。国会最后没有批准这项报告。

     ——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2)概括汉密尔顿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张。结合材料和美国的政治体制分析这些主张未被批准的原因。(6分)

材料三

1:外债是一国政府向外国政府和民间举借的债务。

2:表3右侧表明的事这一时期运用外债数量最高的三个行业。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