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 详细信息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  )

A.行省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 详细信息

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雅典。最终雅典人决定放弃雅典城,全体公民上船与波斯人决战。作出这一决定的应该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执政官      D.民众法庭

3. 详细信息

古罗马法学家指出:法律是关于公正和不公正的科学;法的箴言不是别的,就是诚实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与此相吻合的是(  )

A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       B对法的不知是不可原谅的

C和解协议相当于已决案”       D刑罚应当成为对人的改造

4. 详细信息

 “在早期,英国人相信当一项议会立法违背普通权利和普通理性,或与上帝之法、自然正义法则等相抵触,便可视其无效;但17世纪末以后,这种观点便过时了。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改革的影响                 B.议会选举改革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

5. 详细信息

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士兵在和平时期,非经房主许可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在战争时期,除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外亦不得进驻民房。其基本精神是(  )

A.严明军队纪律                  B.维护法律尊严

C.保护私有财产                  D.调节军民关系

6. 详细信息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大清国民普遍存在一种轻视日本的虚骄心态,幻想借机重新崛起。正如《申报》当时报道: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与上述心态形成无关的是(  )

A.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发展不了解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陆海军

C.天朝上国思想                   D.瓜分狂潮加深了民族危机,大清国民复仇心切

7.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

8. 详细信息

下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妇女等标签。从中可知(  )

新式五味瓶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9. 详细信息

下列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关节点的重要作用,其先后顺序应是 (  )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10. 详细信息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

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参加亚非会议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改善中美关系

11. 详细信息

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  )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12. 详细信息

历史课上,张晓明同学以流行歌曲形式诠释了二战后日美两国关系的演变:跟着美国走——紧抓住梦的手”“多边自主外交——我要我的滋味”“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不离弃。该内容反映了 (  )

A.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D.世界形势的缓和

13.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由此可见(  )

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D.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14.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

A.盐铁官营制度B海禁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D.商帮的出现

15. 详细信息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

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国际市场 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 详细信息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

A.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17. 详细信息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范仲淹救灾措施与罗斯福新政中的那一项内容不谋而合(  )

A.实行救济                     B.以工代赈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保护劳工权利

18. 详细信息

西方学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该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 详细信息

某西方学者说:“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应该是指(  )

A.世界经济发展趋向体系化制度化    B.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C.欧美殖民主义势力的彻底退出        D.美苏两国之间冲突与对抗的加剧

20. 详细信息

2005年,美国纽约州开始将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与此同时,中国式圣诞节也在中国悄然兴起,与之相关的生意非常红火。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美中两国相互进行文化渗透          B.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趋广泛          D.中国人崇洋的思想日益严重

21. 详细信息

黄宗羲在《孟子师说》中评论:周之制度,当以《孟子》为主,以正周礼之失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由此可知,黄宗羲推崇孟子的(  )

以礼治国主张 性善论 仁政学说 兼爱思想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 详细信息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材料强调(  )

A.程朱理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

C.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           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23. 详细信息

、在唐中期有了用硝石、硫磺、木炭制成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战国时已有司南,后来人们用磁针制成了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在印刷术方面,毕升在唐代雕版印刷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上述材料突出说明宋代科技(  )

A.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           B.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D.开始形成理论体系

24. 详细信息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  )

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25. 详细信息

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历史知识时引用了下面的诗句作补充:她的步履轻盈/她的姿态优美/很像飘飘欲仙的天使/她的声音像仙乐一般优雅/委婉、清脆。老师讲解的历史知识应该是(  )

A.古希腊神话                    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C.宗教改革                      D.浪漫主义文学

26. 详细信息

欧洲大陆国家 14—16世纪时出现了R”现象:一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是宗教改革(Religion Reform);一是罗马法复兴(Recovery of Roman Law)。三者都体现了(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27. 详细信息

、近代以来不同中国人对美国的政治看法不一。以下文字来源于某一著作:美国人来华者,皆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这一著作是(  )

A.《孔子改制考》                B.张之洞《劝学篇》

C.《胡适文集》                  D.《孙中山全集》

28. 详细信息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报告发表于(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9. 详细信息

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梦想剧场》等栏目推出了许多像阿宝、李玉刚、刘大成等平民明星,因此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些栏目体现了电视的功能是(  )

A.资讯传播                     B.大众娱乐

C.政治论坛       D.艺术欣赏

30. 详细信息

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其中涉及的学说当指(  )

A.进化论     B.相对论        C.经典力学体系     D.量子力学

31. 详细信息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的道路上进行了长期探索,逐渐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195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纪念孙中山先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最初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时对民主的认识的特点及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民生方面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事业?(6分)

 

32. 详细信息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

 1945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1)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

2)阅读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8分)

33. 详细信息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章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在西欧各国产生的特殊花果

国 别

重 要 原 因

德意志

宗教哲学

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西班牙

葡萄牙

新航路开辟

殖民地的竞争

()近海宜商业

()宗教及爱冒险的民族性

法兰西

政治哲学

法国革命

第十章 欧洲与世界

(19世纪下半期)亚洲的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日本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其二,印度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其三,中国彷徨于上述两条歧路之间,另去创造一个道路,却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

——据陈衡哲《西洋史》改编

材料二 维新派从西方那里借取进化论和社会政治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向顽固思想和只学西方技艺、反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论调,展开激烈的批判。终于在1898 年发生了戊戌变法。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改编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一章表中①处的填空,并在②处补充2个新航路开辟的其他原因。(6)

(2)联系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其影响,判断并说明法兰西的“政治哲学”在欧美是否只结出“法国革命”这一“果”。(只判断,不说理由不得分)(4)

(3)结合维新变法并参考材料二,请论证中国“另去创造一个道路,却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这一观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