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东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古代皇帝死后,后世子孙一般都要为其上庙号。一般开国皇帝多称“祖”,其后承袭皇帝多称“宗”。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

  A.君主专制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三省六部制度                        D.宗法制度

2. 详细信息

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富巾大袖,混杂于士流,庶民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

A.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B.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   

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宋代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3. 详细信息

在《旧唐书》中曾记载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种情况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4.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该学者所研究的“制度”在实行之初

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B.导致重文轻武风尚的形成 

C.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D.加剧了官僚的腐化和堕落

5. 详细信息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旁落,丞相专权                  B.干弱枝强,地方割据

C.法度不行,人心涣散                  D.元行暴政,农民暴动

6. 详细信息

《起居注》是由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具有贬褒帝王的作用。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宋代,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停止编纂《起居注》。这反映了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日益没落

7. 详细信息

西方某个国家的政府“没有专职政府工作人员,没有职业士兵和水兵,没有最高法官,也没有专门的立法人员。政府职责由普通公民履行。”这种现象发生在

A.古代雅典         B.近代英国         C.罗马帝国         D.苏联

8. 详细信息

《十二铜表法》对于土地“划界”提出了11条规定,甚至对邻人领地内的树木倾倒触及到自己领地的情况也做了规定。这表明罗马法

  A.过于琐碎操作性差                  B.重在保护私有财产   

C.是罗马社会的真实写照                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

9. 详细信息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10. 详细信息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1. 详细信息

欧美的某场革命被认为是“一切革命当中最彻底和最富有激情的革命”。以下对这场革命的描述合理的是

A.它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它使美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它使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D.它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12. 详细信息

一位英国人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不幸的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这表明

A.奴隶贸易比鸦片贸易人道       

B.奴隶贸易比鸦片贸易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鸦片贸易严重摧残了人的身心健康  

D.鸦片贸易加剧了清政府的腐败

13. 详细信息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4. 详细信息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上述言论

  A.认为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目的        B.表明洋务运动具有客观进步性

C.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必然性          D.体现了变革专制制度的艰巨性

15.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 详细信息

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特点是“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7. 详细信息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18. 详细信息

右图是一篇名为《共产狗》的讽刺短评,结合史实推断,下列与此相关的是

  A.国共合作致力兴师北伐      

B.抗战胜利国共合作破裂

C.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战略   

D.文革时期左倾思潮的泛滥

19. 详细信息

某校在历史知识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参加竞赛的部分同学给出了如下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20. 详细信息

蒋介石在193892日的日记中写到“……今敌既不能胜我,此其谋攻之失败,我为长期应战,度势量力,不与硬拼,敌终必为我擒矣!”由此可以看出

A.蒋介石认识到必须长期抗战           B.蒋介石已有对日作战的全盘计划

C.蒋介石最先提出持久抗战的理论       D.日本的侵华战略已彻底失败

21. 详细信息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2. 详细信息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这从根本上说明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23. 详细信息

右图是某一时期我国初中语文教材的封面,该教材可能属于

A.民国时期            B.过渡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4. 详细信息

. 1992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25. 详细信息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26. 详细信息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方针的主要着眼点是

A.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        B.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反动势力            D.团结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27. 详细信息

有些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 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对“1x”中“x”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A.是一个固定值                       B.目前尚不能确定x等于几

C.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D.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28. 详细信息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9. 详细信息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30. 详细信息

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 详细信息

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反映出

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

32. 详细信息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单位:人)

形成以上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频繁     B.经济重心南移     C.中原人口南迁     D.南方重视教育

33. 详细信息

.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唐明皇》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A.孙老板把他家住宅改建为一间杂货店      

B.林老板店里卖着丝绸和青瓷

C.张老板在夜里卖小吃                    

D.刘老板从市场买回了甘薯和玉米

34. 详细信息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               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5. 详细信息

.著名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就是在一定的“史观”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A.清雍正年间,在皇宫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

B.小农经济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C.“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D.《本草纲目》记载 :“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36. 详细信息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37. 详细信息

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项说明较为合理?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能运用在历史的讨论中

38. 详细信息

.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政治行为        

B.郑和下西洋是一种思想侵略

C.强调这二次航行都较完美                

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次的弊端

39. 详细信息

.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同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

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40. 详细信息

《世界历史资料选》:“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A.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41. 详细信息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42. 详细信息

汤因比说:统一中国的统治者们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要防止帝国再次因为地方军阀的兴起而分裂,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代价却是牺牲了军事实力,这使他们在处理与富于进攻性的蛮族邻居的关系时,处于不利的地位。汤因比所说的这一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清朝

43. 详细信息

.近代一位在华传教士说:“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还是孩提”。该传教士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者     B.科举制下的士子     C.维新思想家       D.新文化运动者

44. 详细信息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5. 详细信息

.孙中山评论某历史事件:“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6. 详细信息

宋代,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乡民)市(卖)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杜绝商人从事商业活动            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47. 详细信息

.1776年亚当•斯密说:“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根据材料,妨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是

A.小农经济                           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沉重                     D.专制制度的束缚

48. 详细信息

.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             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49. 详细信息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其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50. 详细信息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大批美洲国家的独立                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D.新兴工业城市的大量出现

5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建立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

1937

1950

1960

1971

1972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48.5

31.2

9.7

7.6

日本

6.1

1.3

3.2

12.4

12.3

欧共体各国

-

-

26.5

30

29.6

                                             ——据《世界当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材料四   “‘二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1分)结合战后初期的国际背景分析该设想的形成原因。(4分)这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从黄金储备的情况看,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简析这种变化对国际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4分)

3)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3分)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所提到的“新的力量”是哪些力量?(4分)“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2分)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52.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16)  

材料一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旁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锺,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野老歌》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 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 王安石《商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3分)

3)从材料三的两首诗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4分)

4)面对商品经济发展,中国古代政府长期实行什么经济政策?(2分)请简要评价该政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