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广西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中考试

1. 详细信息

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农业是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2. 详细信息

唐太宗贞观四年曾讲:“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谷不登,恐由朕不躬亲所致也,故就别院种三数亩禾,时自锄其稊莠。”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中国古代统治者的重农思想    B.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问题  

C.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民本思想    D.古代农业歉收是因为统治者不亲自耕作

3. 详细信息

清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该工具是(  

4. 详细信息

乾隆《 元和县志》 记载:“(徽商)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无法说明(   )

A.地域性商人群体较活跃      B. 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C.长途贸易己经比较发达      D.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5. 详细信息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6. 详细信息

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由材料可知飞钱( )

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      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

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    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7. 详细信息

1882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C.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D.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8. 详细信息

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9. 详细信息

清末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以后,附近各县因棉纱供应方便,土布业因之获得很大发展,盛极一时。这说明(  )

A.洋务运动有利于经济发展      B.洋务企业有利于抵制侵略

C.君主立宪有利于社会进步      D.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10. 详细信息

.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

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11. 详细信息

民国初年,上海宝山县盛桥里“商业以棉花为大宗,旧时轧花多用小车,每日花衣多者十余斤,少者七八斤。近年用外国轧车,每车一日可轧花六七十斤,更有驾车轧花,事半功倍”。这说明了( )

A.棉织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     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棉花成为上海市场主要商品    D.洋货倾销受到了明显抑制

12. 详细信息

.观察和分析下面中国进口贸易总值(指数:1913 年为100 )的变化,这些数据反映了()

1913

100.0

1921

158.9

1914

99.8

1922

165.2

1915

79.7

1923

162.0

1916

90.6

1924

178.6

1917

96.4

1925

166.2

1918

97.3

1926

197.1

1919

114.0

1927

177.7

1920

133.7

1928

209.8

A.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B.民族工业的逐渐萎缩

C.一战爆发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D.一战之后民族工业面临的竞争加剧

13. 详细信息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B.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C.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14. 详细信息

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 )

A.扭转了中国贸易的人超局面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

15. 详细信息

1956,毛.泽东在谈到一份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时说:“报告里面有这么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的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中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可见,这次会议最主要的议题是(  )

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B.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

16. 详细信息

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通过此决议的目的是(  )

A.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 详细信息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如下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影响上述宪法条文规定的根本因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C.加快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D.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8. 详细信息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       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

C.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       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9. 详细信息

1997,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 850万户,从业人员5 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19991,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这表明在中国(  )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20. 详细信息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

21. 详细信息

 “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2. 详细信息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C.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23. 详细信息

2015715,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     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24.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国人办报的热潮兴起。其中一份报纸出版后,“通者大邑,下至僻壤穷瞰,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该报还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下列对材料内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该报是宣传维新思想的主阵地之一         B.该报是国人办报的开端

C.通过该报“梁氏”家喻户晓               D.该报为维新派的机关报

25. 详细信息

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由来已久。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部分人穿上了简洁的鞋子。这反映出(  )

A.清政府强制推行满族习俗                 B.外国教会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移风易俗任重道远                       D.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在这一时期(明中后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显著特点。

——樊树志《晚明史》

材料二:时文被大批地印刷和流传是在明代的成化年间以后。成化之前,世间无刻本时文。杭州通判沈澄刊印了一册《京华日钞》(时文选集),获得了重利。从此以后形成风气,甚至达到了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的地步。……顾炎武曾说过:“至一科房稿之刻,有数百部皆出于苏、杭,而中原北方之贾人,市买以去。”

——杨念群《何处是“江南”》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没有出现类似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些学者把明清江南经济与英国经济进行比较,力图找到明清以后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欧的原因。

黄宗智提出了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江南的农户家庭虽然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获得了较高总收入,但由于人口压力导致的劳动报酬递减,人均日产盈却是下降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导致社会虽然有“增长”但是却没有发展,也就是出现“无发展的增长”。他把江南经济运行的这一方式称为“内卷化”或“过密化”。黄宗智认为,真正的“发展”意味着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如18世纪英国农业以及现代机械化农业所展示的情形。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出现了“内卷化”,成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典型代表。

彭慕兰的核心观点是: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基本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和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此后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这种背离(即西方走向了近代化而中国却没有)的主要原因,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彭慕兰把这个东西方分道扬镳的过程称之为“大分流”。——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出版时文反映哪些现象? 8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因为哪些因素从而没有走向近代化。(8分)

27.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全民之共识,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李鸿章是中国工业革命当之无愧的先驱。但经过一场甲午战争,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了文明的代表,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反倒被中国人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

材料二 清朝有很多改革的机会,可是一延再延,错过时机。清义和团乱后,慈禧想改革了,提出9年立宪,但是迟迟没有动作,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5个月才搞出个“皇族内阁”来,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

材料三 201011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各国学者热衷于当代“中国经济模式”的探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指出,中国将走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发展道路。――来自凤凰网

1)根据材料一,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挪动的第一步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谈谈你对它被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的理解。(1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8分)

3)各方学者所热衷的中国经济模式指什么?试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