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内蒙古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中考试

1. 详细信息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A.是国家推行重商政策的结果        B.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C.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       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2. 详细信息

.观察下图,该图反映出明朝末期江南地区的农业

A. 投资与市场联系                  B.重视技术革新

C.专业化程度较高                  D.注重精耕细作

3. 详细信息

汉代京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在当代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②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   ③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    ④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4. 详细信息

在《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下图)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农业税相对较稳定                B.工商杂税增长说明商品经济发展

C.工商业占主导地位                D.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5. 详细信息

有一碑文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山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种情况说明了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6. 详细信息

明代《续通考·市籴考》记载:“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由此可知,明代

A.奉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              B.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

C.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              D.设市舶司开始管理对外贸易

7. 详细信息

.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D.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8. 详细信息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说明开平煤矿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C.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D.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9. 详细信息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901年以后的10年间,民族资本的投资范围比以前更加广泛。除棉纺织业和缫丝业外,面粉、肥皂、烟草、电灯、锅炉、铅笔、工矿等行业都陆续成为民族资本投资的对象。在这10年间,民族资本投资于轮船公司,资本在5万元以上的就有17家之多。这说明

A.政府引导民间投资轻工业              B.轻工业重工业均有所发展

C.民间投资以交通业为重点              D.轻重工业比例渐趋于合理

10. 详细信息

国民政府实业部企图以“整理”为名,将申新(纺织公司)“收归国有”,荣宗敬总经理拼死斗争。申新(纺织公司)“收归国有”的实质是        

A.转为国营经济                        B.直接投资,加入官股

C.实行计划经济                        D.被官僚资本吞并

11. 详细信息

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者所有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使用和管理,原来意义上的企业真正成为附着在行政体制中的“单位”。这反映了我国工商业

A.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出现

C.公有制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国家资本主义占优势地位

12. 详细信息

邓.小平在1984年讲话中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了,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这段话能够用于说明

A.“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B.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D.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13. 详细信息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4. 详细信息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          B.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C.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D.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

15. 详细信息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B.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C.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D.西方文明冲击国人传统观念

16. 详细信息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17. 详细信息

 马克思说:“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话涉及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和社会分化

B.工业革命为“冒险的远征”提供了物质力量

C.开放、扩张的资本主义经济促进世界市场形成

D.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18. 详细信息

1815年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现实中小麦价格一般在5060先令之间); 到1846年英国议会又宣布废除“谷物法”。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粮食欠收                          B.国际市场谷物价格的低廉

C.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                    D.议会改革的结果

19.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

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              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

20. 详细信息

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

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21. 详细信息

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针对传统公务员制度的官僚制原则和特征进行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封闭性架构逐渐被打破,出现非职业化倾向。近年来,我国推行公务员聘用制度、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制度等。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相似变化表明

A.公务员制度须与时俱进                         B.公务员制度滋生官僚习气

C.中西方公务员制度趋同                         D.公务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22.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

1900

企业总数()

808

669

产量()

3 200 0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4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