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海南高三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中考试

1. 详细信息

某研究者据周代青铜器上的一条铭文:伏受天命…”伐夏祀……有九州,处禹之土

就得出了国家产生与部落战争密切相关的结论。该推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C.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小准确,结论不合理

2. 详细信息

长期以来,国外学者认为中国南方的水稻是由印度传人的,下列选项中反驳最有力的证据是( 

A.中国人关于神农氏的传说

B.历史书籍关于水稻种植的记载

C.出土的遗址中证明中国人会种水稻

D.发现了距今12000年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3. 详细信息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史记》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卜辞              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4. 详细信息

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选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         B“”          C”      D

5.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6. 详细信息

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 详细信息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8. 详细信息

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                D.颁布推恩令

9. 详细信息

自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捕述反映了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详细信息

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

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B 

    A.交唐太宗裁定           B.变门下省封驳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

11. 详细信息

清代赵翼有诗日: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你认为它涉及哪一历史人物?

   

      A.周公    B.唐太宗         C.安禄山  D.赵匡胤

12. 详细信息

公元1000年,与宋朝并存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           

      A.西夏       B.金    C.辽  D.元

13. 详细信息

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在这艘古船上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瓷器,这些曾经将要远销海外的中国瓷器最有可能产自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景德镇

14. 详细信息

对宋代诗人刘迎德诗句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与边疆民族交往十分顺畅

      B.战争隔断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C.政权对峙无法阻挡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

      D.战乱频繁是宋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15. 详细信息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D.清朝设置军机处

16. 详细信息

故之世界文明史考察,康乾盛世实为                    

      A.东方的曙光  B.帝国的彷徨    C.大国的崛起  D.文明的衰落

17. 详细信息

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                      

       A.近代民族工业只在19世纪获得发展空间

       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

       D.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直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18. 详细信息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表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19. 详细信息

1870年,美国人史皮尔说:它投有世袭等级,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你认为这里的指的是      

       A.世袭制         B.推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0. 详细信息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托古改制为维新制造历史依据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21. 详细信息

近代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士之剩, 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荚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22. 详细信息

18946月,孙中山在给李鸿章的改革建议中说:窃尝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通。此时孙中山的救国方案基本上                       

    A.提倡师夷长拄以制夷”      B.主张暴力革命实现国家强盛

    C.通过改革建立共和政体    D.没有超越早期维新派的见解

23. 详细信息

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                      D.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

24. 详细信息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D.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达到农村

25. 详细信息

五四运动期间,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这说明五四运动                            

    A.市民阶层是运动的先锋    B.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C.资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6. 详细信息

1924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目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他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他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27. 详细信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是       

       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    B.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D.纠正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

28. 详细信息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

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29. 详细信息

以下图片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对学生述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C.讨论祸兮相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的问题

D.学生问他何谓,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0. 详细信息

下图为中国近代第一家股份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面的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该广告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有        

       轮船招商局注重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

    打破了我国航运业被外国垄断的局面

    有利于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中国近代航运业受西方影响较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⑤         D

31. 详细信息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札记·王制》记述,毒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穆(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漫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

   3)有人认为,所谓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过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列举史实说明你的观点。

   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32.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日:苏湖熟,天下足。

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从西汉到北宋人口的变化情况。

   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句)

   3)材料一、二从人口数量、财政收入两个视角为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证据,除此以外,还可以从哪些视角寻找证据说明这个观点(列出视角及相关证据)

33.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一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  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34. 详细信息

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耍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英、法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把中国的大门打得更大了……中国土地广袤,交通闭塞,为了便于深入内地,扩展势力,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开始向清政府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

——李占才《中国铁路史》

回答问题:

   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英.法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把中国的大门打得更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两例说明。

   3)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属于经济侵略的哪种手段?请再举一例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形式。

35. 详细信息

维新旧梦已成烟,谁识当年场上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

    材料二:(废除八股取士,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

                                                                                                      ——《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在戊戌期间,康广仁曾批评其兄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动太大。

                                                     一一李书源、管书合:  《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材料五:政变之总原因,盖也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

                                                                                        一一萧一山《清代通史》

    材料六: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

    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材料七:  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维新派)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稣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英)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有哪些?

   2)归纳上述材料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有哪些不同角度的认识。

   3)根据上述材料,评述是什么断送了戊戌变法

3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谈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致于受其欺。此新闻之作,故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问题:

   1)《申报》创办的时间、地点?

   2)根据材料,《申报》登载的内容是什么?其编辑特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申报》有怎样的时代价值和史料价值?

3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与制订中美新约的美国国务院经济顾问回忆说: “19287月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想办法不使用中国所反对的最惠国字样而保持美国的权利。我们在国务院想到和这个和以后的条约中使用待遇不得有所差别这一字句的办法。

问题:

   1)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运动?它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的?

   2)材料所说的最惠国为什么遭到中国的反对?美国为什么要用待遇不得有所差    来代替最惠国的字样?

38. 详细信息

历史发生之后便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历史是凭借所遗留下来的历史证据建构而来的,请依据以下材料去建构你的历史认识。

       材料一: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以及山西南部一带,现已发现遗址有近百处,其中1959年发现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其典型代表。它距今约3850年—3550年,遗址东西最长约2400,南北最宽约1900,现存面积约3平方公里。

       材料二: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宫殿东西长108,南北宽l00,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

       

材料三: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有18个种类104件,下图为其典型代表

材料四: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来洽……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问题:

   1)材料二的两幅图片之间有什么内在关联?

   2)对于夏朝建立的认识,材料二、三和材料四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从上述材料中建构对夏朝历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