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七年级上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chà)        (xiǎng) (qīng)  (zhà)

B(bǐng)   (shū)   (chuò(fén)

C、屋(yán)        (yùn)   (jì)        (zhì)

D、搓(niǎn)   (ké)        (kǎi)       (shè)

2.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寥廓  攀付  阴蔽  疲蜷不堪       B、贮蓄  威慑  决别  独具慧眼

C、憔悴  辛辣  垂打  怦怦直跳       D、梦寐  屋檐  纠纷  盘虬卧龙

3.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亮的一个小笑话,使得全体师生哄堂大笑

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奶奶不禁感叹万分。

C、居住在台湾的爷爷终于回来了,大家真是喜出望外

D、对于数学不及格的我来说,语文老师表扬我的作文,证明他独具匠心,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

4.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5.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的力量分两部分:一是生理上的力量,一是心理上的力量。

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C、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D、“我是谁呀?”他扭过头惊奇地问。

6.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一树盛开的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其著名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狂人日记》。

D、《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7. 详细信息

《次北固山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美诗句,把江南浩淼平阔、清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8. 详细信息

《泊秦淮》中写迷雾冷清之景,点名停泊之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详细信息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详细信息

《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详细信息

名著导读。

《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作者相传是__________。《伊索寓言》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其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详细信息

依照下面两个句子,补写一句。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详细信息

《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

①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④“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⑤“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⑥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⑦“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⑧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⑨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⑩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第①段描写了“我”孤身一人蹲在悬崖上时怎样的矛盾心理?

2.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3.当“我”在父亲的鼓励下,移动一小步,又一步,终于爬下悬崖时,“我”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请从第⑧⑨两段中摘抄出相关的语句。

4.为什么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4. 详细信息

墙上的咖啡

王惠云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附近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在我旁边那张桌子坐下。

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墙上。他们喝了两杯,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在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去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来者的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氛围都极不协调。

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坐下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重让我们感动。

咖啡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也喜欢这样的东西,却无力支付。

再说说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面带笑容。而那位穷人,他进来时无须不顾尊严,讨要一杯咖啡,他只需看墙上。

我记住了那面墙,它反映了小镇居民的慷慨和对别人的关爱。

(选自《读者》2013年第8期)

1.“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这里的常规”指的是什么?“不解”指什么?

2.阅读全文,你觉得买“墙上的咖啡”的人是怎样的人?

3.文中为什么写服务生“一直面带笑容”?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

4.作者为什么用“墙上的咖啡”为题?它蕴含了什么道理?

15. 详细信息

来泼水呀

张桂柏

①四月的西双版纳,滔滔的澜沧江。我慕名来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持银钵、水盆,泼水去!

清晨,一轮朝阳照耀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从青藏高原千年奔流、滚滚而下的水,清澈透明,金光闪闪,傣族民众视为圣水。取水仪式开始了!在身披黄色袈裟僧侣列队护持、祷告之下,七位十四五岁的姑娘,一担一担挑着瓦罐,把清清的江水从江中挑到岸边倒入金缸,庄重地、肃穆地、虔诚地做着取水的每一个动作,生怕玷污了什么。姑娘知道,她们担负着全族乡亲期盼的七孝女的神圣使命呢!

③传说,七位姑娘从天王嘴里得知,分管季节、农时的父亲,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雨旱失调,禾苗枯死,人畜遭灾,于是大义灭亲,割下父亲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后人纪念为民除害的七孝女,便流行泼水节,意用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所以,七位孝女姑娘今天早早起来,沐净身子,头束孔雀开屏髻,身穿孔雀垂翼衣,来到江边恭取圣水。

④广场上,圣水来了,大法师来了,民众纷纷跪下或半蹲下去,双手合十,无任何嘈杂之音,唯听法师对圣水诵经祈祷。拜水毕,人们先用手指、松枝蘸水轻轻洒身。晚辈将水洒在长辈的手臂、肩背上,表示对长辈的尊敬与祝福;长辈也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然后瞬间相互泼洒。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童,尽情地泼,尽情地浇。泼水忙,泼水狂,朵朵水珠串串花!不论泼人的还是被人泼的,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都高兴异常。当几万人把水舀起,泼向天空弧形落下,再泼向天空弧形落下,似万条白练椭圆飘舞,万众齐喊水!水!水水水!似天穹地宫发出的欢呼。迎新年呀,来泼水呀!除旧垢呀,来泼水呀!恭吉祥呀,来泼水呀!结友谊呀,来泼水呀!有情分呀,来泼水呀!添力量呀,来泼水呀……

⑤暂别泼水广场,来到大街小巷,人们嬉戏追逐,逢人便泼。所有店门一律开着,但都不开张。客问:有啥?店答:有水。店问:要啥?客答:要水。客刚转身,店里就一盆水泼过来,客亦转身泼过去!人在街上行,冷不防水从楼上窗户凌空而降;正转弯时,水从拐弯抹角侧袭而至!现在泼水又有新用具,名叫泼水枪,枪肚子里装满了水,往身上一挂,俨然个个泼水兵,一支泼水军,打得准,打得远。老乡见老乡,背后就一枪,当面又一枪,全身水汪汪。

⑥月亮升起来了,篝火燃起来了,象脚鼓打起来了,孔雀舞跳起来了,高升放起来了,花包丢起来了……夜幕下,泼水节活动又掀高潮。在水与情、趣与美的抒发之中,泼水人的泼劲似那江水湍流不息,一浪接一浪,一浪胜一浪!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4510日)

1.第②段画线句是纯粹的写景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2.从记叙的顺序看,第③段运用了哪种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描述了哪几种泼水场景?各有什么特点?

4.一篇好文章,总会有一个好的结尾。请从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说说本文结尾好在哪里。(任选两个方面)

16. 详细信息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门于河(pǐ)   金重修(mù)      B数小舟(zhào)   铁钯(yè)

C于沙上(yān)        如是再(chǐ)       D、是非木(fèi)        流逆上(s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②沿河求,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              ④求地中,不更颠乎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十余岁__________    ⑵山门于河__________      不可得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7. 详细信息

作文

请以“我从___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在题目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游戏、活动、阅读、倾听、实验、助人……),使题目完整。

②字数不少于600。在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