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西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人观察汉画像砖《牛耕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  )

A.汉代的农用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汉代的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C.汉代耕犁更利于调节耕作深度         

D.中国传统步犁的形状基本定型

2. 详细信息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棉、麻鼎足而三,棉纺织品产量增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C.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D.商品经济的发展

3. 详细信息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

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A.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4. 详细信息

(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也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5. 详细信息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

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C.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6. 详细信息

.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英国国民生产总值领先世界         

B.英国在世界市场中一直居主导地位

C.工业发展是英国增长的动力          

D.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Z-x-x-k.Com]

7. 详细信息

观察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分布图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务企业逐渐转化为民族企业

B.从地域上反映了民族企业受到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C.洋务企业和民族企业都是官办企业

D.民族企业在与洋务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8. 详细信息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B.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C.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D.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9. 详细信息

 “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

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10. 详细信息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经济现象的变化表明(    )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1985

120

188

70

1987

60

23

36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

11. 详细信息

.2014年5月27求实网:“深圳是当代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        B.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C.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D.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12. 详细信息

.1912年6月1《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13. 详细信息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综合材料信息,关于中国近代报刊事业,正确的说法是(  

A.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                         B.有利于社会思想解放

C.促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D.为知识分子提供参政途径

14. 详细信息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15. 详细信息

.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

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在于(  )                                 

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16. 详细信息

.“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

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这一政策最可能是(   )

A.实施以工代赈措施                  B.鼓励农民减耕减产

C.下令银行停业整顿                  D.颁布工业复兴法    

17. 详细信息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B.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D.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

18. 详细信息

.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三则材料均反映出下列哪种经济现象的特点(  

A.福利国家制度             B.第三产业             C.知识经济(新经济)    D.经济全球化

19. 详细信息

斯大林模式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既有很大区别,也有联系。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20. 详细信息

195774,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从19581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

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

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的农产品。由此可见(    )[Z-x-x-k.Com]

A.苏联开始规划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B.基本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C.苏联农业发展引入商品经济关系        D.苏联农业改革重回到余粮收集制

21. 详细信息

21.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中,欧洲的经济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

1945年以后,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创

新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    )

A.国家干预经济机制                  B.欧洲一体化  

C.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D.布雷顿森林体系

22. 详细信息

 “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大制造商以世界为工厂,以国家为车间导致此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盛行         B.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际分工

C.西方新殖民主义扩张的结果         D.世界各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

23. 详细信息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

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24.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主张爱人如己,崇尚和平的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5. 详细信息

秦严格以律例断案,汉代以《春秋》作为断案的主要依据,俗称春秋决狱。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汉承秦制的发展

C.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D.儒学已成为统治哲学

26. 详细信息

全球化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就已开始,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20)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

材料三  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

                   ──2000年《世界日报》载《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7分)

(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有哪些?与材料一中的第一次全球化相比,有何显著特点?(7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全球化下,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基本认识。(6分)

27. 详细信息

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3.73%,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1.52.5个百分点,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

                                            ——()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Z-x-x-k.Com]

材料二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1)指出材料一中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具体史实,这说明城市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两例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9分)

28.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700年,贵族拥有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数量的15%—20%1780年为20%—25%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面积为100—299英亩的农场有1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有3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有323个。
                                                ——
摘编自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

材料二 材料一  苏俄(苏联)某段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年份/项目

1913

1921

1923

1925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 446

6 620

7 860

8 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之初,基本延续了革命战争期间的土地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田到户。之后很快受到“重工业发展战略”影响。为了在基本缺乏外援的条件下解决工业发展资本、原料、劳动力等问题,中央在农业合作社试点,在初级社的基础上,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高级社,之后又在此前提下推动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自然土地产权也由初期个人所有向集体所有转化。1978之后,在安徽风阳的影响下,很快便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了全国,由此引发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摘编自《中国农业发展概况》

(1)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

(2) 1)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苏联)从1913年至1925年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1年至1925年农业生产呈现该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7分)

(3) 据材料三概述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