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 (三国·魏)阮籍 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为“咏怀”,却以鸿鹄起兴,营造一种空灵阔大的意境,而且为后文张本,托物言志。 B.开头两句连用三个“飞”字,既生动描摹了鸿鹄群飞(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材料二 全球化的第二阶段,围绕地区霸权和全球利益,西欧国家以鲜血争夺着全球化浪潮的主导地位,从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结束这种争夺尤为激烈,其中涉及到洛林矿区的归属、巴尔干地区的角力甚至更广阔的领域……——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取代西欧成为主导全球化的核心,但它们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政治对立,“没有硝烟”的军事抗衡,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在华约建立后的十年里,中国呈现出集体的焦虑与浮躁,亚非会议上反对霸权的诉求,广大农村集体主义的豪情,能源产业“超英赶美”的盲动……都折射出中国人急于改变处境的焦急心态,即突出美苏重围发展中华文明。——摘编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四 不同文明的借鉴,普遍原则的达成已多次证明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当1951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后,1967年8月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也在曼谷作出了相应的尝试,成立了旨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合作组织。在人类文明高速交融的今天,区域合作与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与关税对等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全球化的杠杆。——摘编自孙景峰《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8分)(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从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结束,西欧国家以鲜血争夺着全球化浪潮的主导地位”,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 “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的原因。(4分)从外交和经济角度,指出这一时期中国 “突出美苏重围发展中华文明”的对策。(8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今经济全球化应遵循的普遍原则。(6分)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