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以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中庸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③中华文化在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李茂增习.平总书记指出,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中外文艺创作实践表明,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来自人民群众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可能是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的产物。古今中外,名目繁多的文艺评判机制,从表面上看,充当“审判员”的往往是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但历史证明,只有经得起人民评判的作品,才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成为经典作品。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生前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评价。杜甫42岁时,殷璠编纂的《河岳英灵集》出版,共收录24位唐代诗人的234首诗,没有杜甫的一首诗。杜甫去世九年以后,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依然没有收录杜甫的任何一首诗歌。直到中唐时,杜甫才引起诗坛有限的注意。毫无疑问,是贯穿于以“三吏”“三别”为代表的“诗史”之作中的人民性思想,最终为杜甫赢得“诗圣”的地位。当代作家路遥的文学史地位也是由人民确定的。《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心血之作、生命之作,但在以现代主义为风尚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部现实主义作品并不被认可。小说的第一、三部多次被退稿,第二部甚至没有获得在杂志上先期发表的机会。全书写完后,在被多家主流出版社退稿后才得以付梓,且评论界鲜有好评。很长一段时间,权威的当代文学史著作,要么对路遥只字不提,要么只是一笔带过。直到最近几年,随着《平凡的世界》发行量的持续增高,以及长期高居高校图书馆借阅榜榜首的纪录,路遥才获得了新时期以来“重要作家”的地位。也就是说,是读者持之以恒的热爱而不是理论界的洞见引领了路遥的回归。人民在文艺创作和评价中的中心地位表明,“人民文艺”是一种最能反映文艺发展规律的理论,它既不等同于中国传统的载道论、娱情论,也不同于西方的神意论、表现论,而是在广泛吸纳历代优秀作品中或隐或显的、朴素的人民性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革命意义的文艺观。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不乏“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类为民请命的忧愤浩叹之作。但这些作品中的黎元、百姓,仍然只是文人知识分子同情的对象,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只有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成为一种自觉的历史意识时,人民文艺观才宣告形成。也就是说,人民文艺的产生,既伴随着也象征着一种新历史观的诞生。人民文艺观既是一种崭新的文学实践,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和政治实践。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为“人民文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赋予“人民文艺”以世界性、全人类的宏阔视野和全新内涵。当代中国作家艺术家需要虚心拜人民为师,沉潜到生活深处,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与幸福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有删改)【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成为经典的古今中外作品,必须经得起人民的评判,但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的作用也不可忽视。B.杜甫生前名气并不大,后来才有了“诗圣”的地位,这与他在作品中表现人民性思想是分不开的。C.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强调文以载道,所以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人民文艺”,“人民文艺”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D.践行人民文艺观需要认清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变革,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创造,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喜爱。【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作品,会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因而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文艺作品。B.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当初不被主流出版社看好,主要原因是作品主题与当时流行的现实主义风尚冲突。C.“为民请命”中的“民”,只是中国古代文人同情的对象,还未能成为古代文人意识中创造历史的主体。D.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当代中国作家、艺术家进一步扩大“人民”的范畴,丰富“人民文艺”的内涵。【3】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政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