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理解。(4分)①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最高尚的品德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可谓把对水的比拟推向某种极致。近读有关新解“上善若水”的文字,感念世事人生,不觉便生出感慨: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②平和心态静如水。唐代诗人刘禹锡感叹“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虽不如水,但不等于不可以达到。水从高处来,只向低处流,乃至归18.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放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河,北通涿郡.--《通典》卷十《遭运》材料二:隋炀帝特别喜欢外出巡游,从东都到江都的运河刚刚完工,隋炀帝就带着二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到江都去巡游,为了满足船队大批人员的享受,隋炀帝命令两岸的百姓,给他们准备吃的喝的,叫做“献食”.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四: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请回答:(1)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它目的,请根据材料一、二加以概括.(2)材料三中的江都指的是现在哪座城市?该城市位于此河哪一段?今天的运河是否只剩旅游价值?请阐述你的理由.(3)材料四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交流促进发展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