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左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结合下表,回答下面试题。 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接近燃料地    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A.燃料运输费用                 B.铁矿36、从2008年起,江苏省实行义务教育阶段部分教材循环使用。开学初,学校将循环使用的教材免费发放(由财政提供教材费用)给学生,学期结束时全部收回,集中保存,学生不得在书上写画。该政策实施一年后,某校同学对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对于该政策,被调查者有的表示赞同,有的表示反对,整理如下: 赞同的声音: 在不少经济发达国家,课本循环使用是种惯例。拿美国来说,课本平均使用年限为5年,日本达到10年。在我国课本使用寿命不过一年,甚至半年,许多课本只用一学期,有些连角都没皱就被丢弃了,这增加了国家的负担,浪费了资源。有调查说,制造一吨纸,就要砍掉七棵10年生的大树,想想真令人痛心。 反对的声音: 学生:以往我们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现在连名字都不让写了,真是不方便啊,还不如让爸爸妈妈出钱把书买下来算了。 家长:循环教材是“公用书”,没有按学生编号区分,每节课上完了就收上去,第二节课再发下来就混了,这么多双手摸来摸去,要是有病菌,就会交叉感染。 教师:有的教材纸张质量比较差,容易破损;有的教材内容变来变去,使用期限不长。怎么循环使用?” (1)从哲学角度看,人们对教材循环使用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认识?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循环使用教科书有何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从政府和公民两个角度说明怎样更好地推进教材的循环使用。
地理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