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材料一: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2↑+2H2O),其密度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学需要给人以温暖 陈树义   日前,有关文学评论家聚集研讨当下的文学态势,认为目前的文学已经形成网络文学、纸媒文学或称传统文学和市场化的青春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无论是何种文学,有没有一种共同应当具有的基本品质?我以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就是,文学需要高品质的温暖,它如灯火照亮人们心中的幽暗给读者以希望,它如船工的号子给疲惫的心灵以力量。不仅文学需要温暖,而且整个社会和时代都需要温暖,人民更需要温暖。温暖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温暖也是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时至今日,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发挥无边的威力,商品交换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面临着新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文学靠什么打动人心和赢得读者?靠离奇的故事情节,可能不如电子游戏来得刺激;靠传奇式人物,可能不如道听途说或网络浏览来得淋漓痛快;靠实验探索,读者已经见怪不惊。走笔至此,我突然想到了央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颁奖晚会,那些感动千千万万观众的普通民众就在我们身边,是他们身上散发的高品质的温暖一次次叩击着我们的心扉!这虽然无关文学,但是否可以给文学更多的启示?   从作家群体自己来看,铁凝说:“优秀作品一定是直面内心的,让人的灵魂提升而不是下降,给人希望而不是绝望。作品要有光和热,首先作家自己的心里要有光和热。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这个世界。”我们从铁凝几百万的文字中,就读到了这样一个厚重、温暖的文学的灵魂,触摸到了一颗温润、坚强而沧桑的心灵。   巴金因为感受到文学的温暖,而永远让自己的生命与中国文学事业结为了一体。巴金说,中国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他从它那里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中国现代文学馆展厅旋转大门的门把上就有巴金先生的手模,每一位来此参观的人都能与文学大师的“手”相握——这是一种象征,文化的象征,精神的象征和信仰的象征——在老人的深情牵引下,开始对新文学温暖的游历和体认,碑刻中所书写的文学温暖的意义也由此获得了久远的生命延伸。   文学作品直接与人的感情和心灵呼应,因为人的内心是天生需要温暖、温情和柔软的,但是这些温情和柔软,生活并不会直接产生,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受,在阅读某部作品时内心一下子会变得很柔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和作品共同去经历一些人生大事,这样人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厚实,更加饱满。温暖,肯定是一种让人感动的文学品质。沈从文和汪曾祺都反复强调这种品质,这是面对苦难的一种方法,毕竟人是需要慰藉的,人在寒冷之中,你告诉他寒冷并没什么用,但如果给予一点温暖,还不至于让他冻死。所以,在我看来,温暖是慈悲的,更是一种智慧。   所以,可以基本上断定这样一个事实:古今中外,能够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给人以生活的智慧和生命勇气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温暖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文学中的温暖是一种力量,它能够超越时空,直抵心灵;它是一种慰藉,能使冷漠的情感火热起来;它是一种生命,能感染乃至唤醒另一个生命。 (选自《人民日报》,文章有删节) (1)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 网络文学、纸媒文学和市场化的青春文学是目前文学的三种主要形式。 B. 在商品经济社会,传统文学不如网络文学更容易打动人心和赢得读者。 C. 铁凝主张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这个世界,而她的作品也证明了这一点。 D. 每一位来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的人都是为了与巴金先生的“手”相握。 E. 从作家群体来看,沈从文和汪曾祺都反复强调“温暖”这种让人感动的文学品质。 (2) 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学给人以温暖”的一项是 [  ] A. “感动中国”人物身上散发的高品质的温暖一次次叩击我们的心扉。 B. 优秀的作品能让人的灵魂提升而不是下降,给人希望而不是绝望。 C. 巴金从中国的新文学那里得到温暖,他又通过他的作品温暖了别人。 D. 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受,在阅读某部作品时内心一下子会变得很柔软。 (3) 作者说:“在我看来,温暖是慈悲的,更是一种智慧。”联系上下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 (4) 为什么说文学需要给人以温暖?试结合全文内容简析。 ________________
化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