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人已28岁,身高92cm,智力低下,此人可能患有( ) A.佝偻病   B.呆小症  C.贫血病   D.侏儒症 答案:B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0分) (1) 本文共17句,在序号之间“‖”划分导语与主体部分,用“|”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1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A. 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 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 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D. 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 (2) 下面是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 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 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D. 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 (3) 对本文主体部分先写中路军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路军发起进攻时间最早。 B. 中路军首先突破敌军防线。 C. 中路军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D. 中路军所遇之敌抵抗较为顽强。 (4) 对作者在叙述中插入⑧⑨两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 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 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 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5) 本文第两句话蕴含的感情色彩是 [  ] A. 嘲讽 B. 批评 C. 斥责 D. 抨击 (6) 本文第两句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  ] A. 归纳上文 B. 总领下文 C. 承上启下 D. 照应首尾 (7) 本文第②句中“西起九江”后为什么要加上“(不含)”?请具体回答(2分) (8) 从本文主体部分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词语(1分) (9) 文中第_______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1分)
生物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