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列加点字的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A.亘古(gèn) 晌午(shǎng) 妇孺皆知(rú)B.狂澜(lán) 挑逗(tiǎo) 悲天悯人(mǐn)C.颤抖(chàn) 诘问(jié) 忍俊不禁(jīn)D.校对(xiào) 凛冽(lǐn) 忧心忡忡(chōng) 答案:【答案】D【解析】“校对(xiào)”应为:校对(jiào)。故选D。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变格的由来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推求。先说时代,是宋朝。宋朝是理学盛行的时期。理学家惯用的所谓“格物、致知”的办法,正是“因事见理”。这原因是他们学了佛家的禅宗(虽然口头上大力辟佛),而且要比汉儒更进一步,穷追圣经贤传的微言大义。他们着重讲大道理,有心、性、诚、敬,尤其是形而上的太极、阴阳,离开事物就更难理解,因而他们从禅宗那里引进一些办法,以眼前的事物寓玄理,并且用人人都懂的大白话,即所谓语录①反复阐明之。这样做,时间长了,人数多了,自然就成为风气,我们称之为道学气②也好,总之,是习惯成自然。宋儒的因事见理③,不只常见于文,而且有时见于诗。例如朱熹写过一首《观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③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a还有一首,题目是《泛舟》,诗云:“昨夜江边看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b“源头活水”、“中流自在”显然都是禅语④。表面言事而实际是讲道理。这样的诗,王荆公也偶一为之,如《登飞来峰》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c苏东坡也偶一为之,如《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d在内则迷而不能悟,是禅宗和尚的想法。荆公不是理学家,他志在救国救民,要“行”,理学家则醉于心“思”,思太极、阴阳等等。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想入非非。这是一面。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荆公虽然是大政治家,于学却无所不能。文章和诗词,在宋朝都是一流。旁至理学、佛学,他不只是通,而是精通。他写过《原性》《性说》等文章,而且自信为前无古人。他还作过《楞严经疏解》,也自信为成一家言。因此,杰出如王荆公,在学问文章方面,或者也不免沾染一点时代的风气,则这篇游记(《游褒禅山记》)用了因事见理的写法(不是“人”的“思想”,而是“文章”的“写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注释文中词语的意思,选项全对的一组是 ①语录     a.某人言论的摘录 b.大白话 ②道学气     a.旧时读书人古板迂腐之气 b.此指好微言大义的风气 ③因事见理     a.以眼前事物寓玄理 b.叙事论理 ④禅语     a.表面言事,实际讲道理 b.佛家语 [  ] A.①a ②a ③b ④bB.①b ②b ③a ④a C.①a ②b ③a ④bD.①b ②a ③a ④b
语文 试题推荐